★ 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周天勇、刘元春、姚洋……国家经济智囊联袂发声,重磅解读中国经济增长新势能!
★ 凝练、拆解“十四五”规划纲领,洞悉扩大内需的这个战略基点——通过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现大循环、双循环之间新的拓展空间。
★ 1个龙头引领、2个结构赋能、3个短板补足——深刻理解内生增长的经济内涵。
★ 从宏观政策中理解民生落地,定位引航新征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坐标,厘清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增长的核心路径。
★ 领会决策意志,把握时代机遇。
★ 170余幅数据图表的深入分析,看懂我们真实的经济社会、生活原貌。为你提供理解经济布局新思路、把握时代机遇新走向的优质参照。
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全球经济拐点时期,如何反思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周天勇、刘元春、姚洋……国家经济智囊联袂解读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发展新势能——内生增长。 从政策出发,凝练、拆解“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国内市场的重要战略基点;从民生出发,厘清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增长、企业瓶颈突破的核心路径。深刻答疑内生增长的经济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现大循环、双循环之间新的拓展空间。 在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今天,在“十四五”的开局之际,本书为你提供理解经济布局新思路、把握时代机遇新走向的优质参照。
黄奇帆:加入CPTPP是应对新变局的战略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形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加速,变中有变。从目前局势看,最大变数是美国。现在的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先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疫情发生后,自己应对不力却疯狂诿过于中国,鼓吹脱钩,并从外交、经贸到军事方面对我全面打压,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意图在全世界挑起“制度之争”。 加入CPTPP等高水平经贸协定就是我们主动应对新变局的重大战略。从现在到美国大选结束不到两个月,未来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现任特朗普政府继续执政。那我们要继续战斗,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把对手搞得少少的,我们加入CPTPP就是争取多数。目前,CPTPP国家经济总量和货物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的12.8%和15.2%;如果我们加入了CPTPP,那么CPTPP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将达29%,货物贸易量全球占比将达27.2%。 目前,英国与日本已经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接下来英国大概率也会加入CPTPP,那么这个组织占全球的GDP的比重会更大。 作为高水平经贸协定,目前已经加入CPTPP的国家有11个,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其中,中国已与其中的8个国家或联盟有自贸协定:我们与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签过自由贸易协定,与涵盖了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的东盟有1+10的升级版自贸协定,只剩下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而且,这里面有10个国家,中国在其出口对象国中位列前三。 同时,我们还在谈RCEP和CAI(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两大协定有望年内达成。如果我们加入了CPTPP,而美国没有加入,最后可能被脱钩的是美国人。 另一种情况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当选,对华政策、经贸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长期来看至少“规则之争”是免不了的。不要忘了,CPTPP的前身是TPP,就是奥巴马时期整出来的,其实也有对付中国的意思。那我们更要积极加入,化被动为主动,在谈判中发声,把我们的利益诉求讲出来,主动参与规则制定,这一点不亚于当年加入WTO。 - 加入CPTPP等高水平经贸协定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 CPTPP作为高水平经贸协定,脱胎于TPP。TPP协议不仅对传统议题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还对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监管一致性、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中小企业、透明度和反腐败等议题进行了规范,体现了“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面向21世纪”的特征。 美国退出后,为了降低门槛,CPTPP冻结了部分原来美国要求的有关知识产权条款,保留了TPP95%的条款,继续保留了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劳工、环境等条款,仍不失为全球范围内最高标准的自贸协定。 从目前的条款看,CPTPP要求的很多内容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比如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在这些领域,我们接受的难度不大;而对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等的接受虽然有很大难度,但这些年来我们自身也在深化改革,总体上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加入CPTPP有利于我们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有利于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提升内循环的效率,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加入CPTPP这件事本身也是中国以开放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大战略,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形成国内国际大致相同的制度环境。 ……………………
【 代 序 】 · 中国经济展望
【 复苏之路 】 · 谁是经济复苏下半场的主角 · 疫后走出经济困境的改革、发展和调控之策 · 疫后中国经济政策如何选择 · 疫苗后经济何时重回正轨——不同步的全球时间线 · 出口之王
【 解码双循环 】 · 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和法治 · 如何理解内外双循环 ·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六大内外支柱 · 内循环靠什么 · 促进内循环的关键抓手
【 洞见“十四五” 】 · 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 未来5年中国将如何发展 · “十四五”规划有何可期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四五”三大突破 · 补短型增长和升级型增长 · 未来10年的政策环境——不会太紧
【 中国与世界 】 · 加入CPTPP是应对新变局的战略选择 · 看懂全球化 / 逆全球化 · 美联储QE印钱流向何方? · 美元的未来
【 资产指南针 】 · 全球再循环的资产价格含义 · 价值王者归来 · 中国经济周期模型与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 中国住宅地产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 人民币会持续升值吗? · 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
【 政策新议题 】 · 赤字货币化是当下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合理选择 · 也论中国要不要赤字货币化 · 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 · 厘清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 ·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