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筑梦/广东寻梦》:
时代的选择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钟陵乡。
2002年的一天,16岁的万丽亲在地里割完麦子,背着夕阳的余晖,回头狠狠望了眼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明天她将随着堂哥远赴广东,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想起父亲有些犹豫却透着坚定的眼神,父亲说:“如果能考上高中,就去念,考不上,就自觉点。”父亲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外出打工。
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贫困的家境让自己和弟妹无法和邻里家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每个暑假,自己和弟弟妹妹都得赤着脚在水田里放鸭子,清晨六点就得起,赶着鸭子们到水田里,直至落日余晖洒满了田间再把鸭子赶回家。她看着鸭子一点点长大,从毛茸茸还不会下水的一小只,长到胖墩墩地在水田里游来游去,鸭子长大了,暑假也刚好过完。卖掉鸭子的钱,交掉姊妹三人的学费,几乎也不剩了。
爸妈为了不让自己和弟妹成为留守儿童,并未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南下打工,牺牲了收入,让家庭凝聚在一起。父母能牺牲,自己为什么不能?现在自己初中毕业了,等她去了广东挣了钱,就能让弟弟妹妹上学,爸爸妈妈也不用那么劳累了,妹妹比自己外向,一定能照顾好家里,弟弟尚且年幼,以后也能多和小朋友们玩玩,不用再做这么多家务。
她又想起那些从广东回乡的人,身着靓丽的衣衫,烫着时髦的卷发,如果自己也能穿成那样,一定很好看。低头看了眼自己脚上的拖鞋,贫穷的父母供养姊妹三人的生活已经不易,想买双凉鞋,那简直是奢望。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堂哥已经在屋外等候自己一起出发。
身上有300块钱,这是父母那几天向亲戚借的,父亲借了所有能借的人,杀猪的叔叔借了五十,隔壁的婶婶拿出了二十,这些五十和二十的零钱,凑成了自己此次南行的路费。而这笔钱对于还不发达的小乡村来说,可能是一户普通人家所有的存款了。口袋里还有一张皱巴巴的50元,这是奶奶悄悄给的,是老人家存了很久的私房钱。奶奶年纪大了,只能在家养养猪,加上平时几个长辈孝敬奶奶的钱,奶奶舍不得用,却留下来给自己。奶奶对她说:“这钱得拿好了,是用来‘鸡生蛋’的。” 走在乡间泥泞的小道上,她亦步亦趋地跟着堂哥,这条路已经走了许多回,可她多么想这条路长一点,再长一点。
就这么走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到了镇上,花了五块钱坐上大巴车,一个小时候后抵达县城火车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里停靠着一辆绿皮火车,就是这辆车,将把自己带往南边。紧跟着的堂哥,没入了拥挤的人群中,她紧紧地盯着前方堂哥的背影,又忍不住回头看看身后的人群。在推搡中,费了不少劲才踏上火车,落脚后才发现,一只脚的拖鞋已经在上台阶时被挤掉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