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九十九曲长河
0.00     定价 ¥ 4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50030107
  • 作      者:
    李伯勇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伯勇:1948年11月生,男,江西上犹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获江西省“文艺十佳”称号。

已出版长篇小说《轮回》《寂寞欢爱》《恍惚远行》《旷野黄花》《父兮生我》《抵达昨日之河》,中短篇小说《南方的温柔》,中篇小说集《恶之花》《繁嚣?孤烟》,短篇小说集《重叠的背影》,随笔散文集《瞬间苍茫》,文学评论集《灰与绿的交响》《文海观澜沉思录》,文化纪实散文集《昨天的地平线》。主编作品评论集《南方土地的精灵》。

短篇小说《瓜地薰风》获江西省首届谷雨文学奖(1989);长篇小说《轮回》获“恒泰杯”当代长篇小说征文三等奖(1996);长篇小说《恍惚远行》入选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旷野黄花》《抵达昨日之河》分别参评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


展开
内容介绍

《九十九曲长河》是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20余篇,分为“星汉灿烂”和“百草丰茂”两辑。作者以自己的故乡江西省上犹县为写作地标,悉心研究上犹县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发展、人物百态等,从不同角度切入写作,向读者展示一个全面且富有魅力的上犹。


展开
精彩书摘

圣洁的允诺

——何西民兄妹和他们的阿娘

你从哪里来?你从甘肃兰州来;

你从哪里来?你从赣南营前来。

八千里路云和月,你的血液心灵积淀着父亲何远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积淀着父母解放战争的晓风皓月,积淀着新中国朝阳的晨光雨露。1955年老家人从兰州接回1岁的你,1956年又接回你1岁的妹妹,从此,你们兄妹在阿娘无微不至的喂养下,吮吸营前土地的琼浆,长大成人,成家。如今你的儿子读高三1米75跟你并肩的个子,你依然从心底呼喊:不是母亲胜似母亲,阿娘,我永远的母亲!

当年襁褓中的你不会知道,你和妹妹由冰天雪地的北国迁回到温暖湿润的赣南,交由阿娘抚养,是出自你父亲庄严而圣洁的允诺,同样也出自阿娘一生默默的允诺和守望—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回来的古达培在上犹的营前点燃了革命烈火,营前成立了苏维埃,你阿公和大伯成了最初的红军战士,大伯何宗明很快成为红军游击队一名骨干。1930年大伯随红军部队而去,你18岁的父亲何远平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亲情加上国民党的“一人当红军全家杀头”的追逼,你全家男女老少加入了大伯的革命阵营。你的阿婆黄阿六、阿娘曾梅英知道何家男人有骨气,正气填膺,都以他们为荣,决绝地承担起你家的命运。忠贞的客家女人,尤其是阿娘成了你家的顶梁柱,默默的允诺化成了你家恒久的热力……

阿娘比你父亲小4岁,是童养媳,你父亲未来的媳妇。她的娘家离何家只有几华里。阿婆视她为女儿,劳苦家庭的相濡以沫,她融入了你家,与你家同甘共苦。革命改变了你父亲的人生轨道,革命也锻造了阿婆阿娘的坚毅之志。阿娘虽不是红军的正式一员,但幼小的心灵植下了忠贞、允诺、负责的绿树,她责无旁贷地维护着你家,支持你父亲。那年她毅然决然跟着你父亲参加了游击队,同阿婆一直跟随到遂川。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一次战斗你父亲负伤藏在一农民家,这样就同阿婆阿娘分开了,同阿娘的圆房无限期推迟了。年轻的阿娘并没有多想,她同你阿婆住在偏僻的农家,砍柴为生,耐心等待何家男人的归来。此时她们并不知道你阿公你大伯负伤死在红军医院里,但清楚而且坦然面对何家只剩两个女人这一现实。目睹国民党军队烧山围剿,经受生活的困苦磨难,阿婆阿娘斗志弥坚,许多时候乡村以男人亮名的家庭其实是由女人支撑的!

后来(1934年)你父亲跟贺龙的部队长征,红军也撤离了营前,她们悄悄归来,还是在阿娘的娘家躲了一阵再返回荒凉的家园。一切从头开始。阿娘同阿婆更是相依为命,耕田,养母猪,找生活,顽强地撑起一片天。一个失缺男人只有势弱女人的农家多么艰辛,何况,此何家已不是彼何家,因为家中男人参加了红军,歧视和欺凌纷至沓来。阿娘决不退却回娘家。有人进屋偷窃当时比较值钱的衣服布料,阿婆阿娘知道是本村人,去追查。盗贼有恃无恐放出风声:若再追究,你家性命难保!沉默是金,阿婆阿娘将蔑视烙在心里。她们坚信何家男人会回来的!

眨眼阿娘成了丰熟的大妹子,劝她改嫁的说客盈门。阿婆并不阻拦。阿娘却说:“我是你的女儿,何家的人,我永远陪伴你!”她决绝地宣告:“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亲眼见何远平,我终身不嫁!”不见男人的何家凛然挺立。

只有时间方能掂量纷扰乱世中客家女人的忠贞,只有时间才能定格人世的奇

迹。20年过去了,乾坤转换,当年的红军坐稳了天下,阿婆阿娘苦尽甘来,奇迹也再次出现了。1950年阳光灿烂的一天,一行军人骑马威武地进入营前扑到你家门口。你的中年父亲跨过黄河长江沿赣江回来了!

离家多久思念就有多长,到达陕北以后你父亲便打听家里的音讯了。战火纷飞,影影绰绰传来“老家无人”的消息。20世纪40年代,尽管与一个投奔延安的河南知识青年结了婚,你的大哥二哥接连出生,你父亲仍心系家园。已是甘肃省军区参谋长的父亲一直望断关山,终于得知“家中有人”的莫大喜讯。

父亲这次回家,也为几年后出生的你和妹妹的回老家开辟了坦途。

你只有稍稍长大看故事片《战斗中成长》,才能大致理解一个战火中成长的父亲重返故土的缠绵情愫:家园如故,门前蒿草在微风中习习作响,你父亲下马,手抓军帽,默默低头伫立,泪如泉涌,身边的云水河哗哗作响,已现华发的阿婆阿娘搀扶着扑来,哭就是笑,笑表现为哭,周围的乡亲一片啜泣。无限沧桑尽在这一瞬间!

你长大后得知,那次阿娘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她永远以你父亲 —何家为荣。父亲征求她的意见,但她表示不改嫁,不离开何家,与阿婆陪伴终老(阿娘阿婆也是血肉亲情加战友情呵)!父亲感动不已,慷慨允诺:会对她的生活负责;把两个孩子送回给她抚养。

这样,襁褓中的你和妹妹被接回老家。阿娘把你和妹妹当作亲生子女,呕心沥血,有好吃的先给你们吃,她以瘦弱的身躯为你们遮风挡雨,她把圣洁的允诺默默地体现在朝朝夕夕。你和妹妹一点不显高干子弟的光环。你们是极普通的农家子女,从而从小就熔铸了农家朴素的感情,熔铸了对阿娘的血肉感情,把阿娘当亲娘。阿娘从未打过你们,她说“我没有打你们的权利”。你们有时淘气,她只会流泪。但她从不惯你们,让你们经受生活的磨炼。耳濡目染,阿娘那种坚贞允诺的情怀化入了你们幼小的心田。父亲的允诺继续兑现,1960年大饥荒,已转业在宝鸡市委工作的父亲,一往情深地关注家乡,频频向老家寄粮寄钱。

1965年阿婆去世,送殡的场景盛况空前,那时你才11岁,目睹阿娘悲伤欲绝,更与阿娘情感相连。抚养你和妹妹,维持家里日常生计,阿娘肩上的负担一下子重了许多。农家的孩子懂事早,年幼的你悄悄走进了人生。那时生产队口粮少经常闹饥荒,阿娘自己吃红薯丝,把白米饭让给你们,一次你发现了,生气地将薯丝米饭搅拌。看着阿娘一年比一年老弱,十多岁的你自告奋勇去担石灰挣工分,六七十斤的担子20里路,你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一次阿娘生病卧床不起,你去几里路外的营前街找医生抓药。那年阿娘患了卵巢囊肿,开了刀身体异常虚弱。1977年阿娘患高血压中风,瘫痪,不久辞世。她践行了一生的允诺,安静地离去。你和妹妹守在她身边,你们多爱阿娘呵!

不管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你从未抱怨过阿娘和你父母。你也知道城市生活的体面舒适,可你从来没想过带着妹妹离开阿娘离开家乡奔赴你父母身边!你以幼小的心灵稚嫩的身躯悄悄承担起父亲、阿娘 —何家的允诺。20世纪80年代你悄悄从西安烈士陵园“偷”回父亲的骨灰,后来你归还了。然而你还是按客家的风俗,修了一个墓,把阿婆、阿娘和你父亲的遗物 —一件将军呢合葬。你儿子出生,取名何曾,以表达对阿娘深切的怀念。

何曾(ZENG) —阿娘的恩情已渗进后辈的血液里;何曾(CENG) —大地作证云水河作证,这里有这么一位博大心胸爱心永恒的母亲,有一曲代代相传圣洁允诺的炽烫歌谣。

2005年2月20日

……

展开
目录
 001  [自序]九十九曲长河入梦来
第一辑 星汉灿烂
003  苏东坡1094年到上犹
047  上犹客家门匾风俗的源与流
055  世纪之交的上犹客家魂
108  摩崖石刻的销蚀
112  “九狮拜象”探源
120  莲花井散记
131  上犹玳瑁石:古远神奇的绽放
134  艾雯与上犹和赣南的旷世乡愁
164  姓氏族谱的现代转型
168  21世纪客家民俗新读本
171  上犹人的文化心灵密码
174  廊桥:粼粼悠转的乡愁
177  文化磁场的激活
 
第二辑 百草丰茂
185  “上犹”的诞生
198  与师只为民痍甚
207  黄永玉在上犹
210  南赣寻梅
223  寻找箬子嶂
231  圣洁的允诺
235  奔跑并引领:中国草根现代企业灿亮现身
249  无言的家教
266  你不在的地方正是你在的地方
285  隐没的风景
317  父亲是蓝色的故乡
332  铺展田园魂
 
341  [代跋]生活激流中 反观与抵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