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马桥词典 专著
0.00     定价 ¥ 43.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020142781
  • 作      者:
    韩少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内容介绍

 

 

《马桥词典》以作者下乡工作生活的湖南省汨罗县(现为汨罗市)天井公社(现为天井乡)为取材地,以其风土人情为素材,集录了当地“马桥人”的日常用词,《马桥词典》共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马桥词典》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

展开
精彩书评

 

 

韩少功是一位高度自觉,创造不止的作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沉静的写作姿态、洞幽烛微的探索精神和一种思想的张力,使其文学写作具有他人所无的、不可效仿的特质。在当代文坛和思想界,韩少功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评论界对他有极高的评价。钱理群非常概括地说出了韩少功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一直在关注并紧张地思考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而不像鲁迅批评的某些作家,总是‘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马桥”的语言反映着马桥人的生活、历史、文化思想。但韩少功从语言中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从80年代初开始注意方言,这种注意是为了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有普遍意义的人性。”

《马桥词典》讲述的远远不是语言的故事,穿透纸背的,是作家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深刻的哲理性思考,以及作家的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韩少功在80年代的文化寻根小说创作中,已经比较自觉地确定了民间的表达立场,但从《爸爸爸》等作品来看,他仍然是用启蒙的态度来批判民间的藏污纳垢性。1996年初,他沉寂多年后发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在对民间世界的创造性的营造和对小说形式的实验性开拓两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马桥词典》在许多方面都延续了韩少功以往的创作风格,但在小说的叙事文体上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叙事文体--用词典的语言来写小说。“马桥”是个地理上的名词,据小说的叙事者介绍,“马桥”是古代罗国所在地,就在楚国大夫屈原流放和投河的汨罗江旁。故事以叙事者下乡当知青的年代为主体,向上追溯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片段,向下也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后,着重讲的是70年代马桥乡的各色人物与风俗情景。但这些故事的文学性被包容在词典的叙事形式里面,作家首先以完整的艺术构思提供了一个“马桥”王国,将其历史、地理、风俗、物产、传说、人物等等,以马桥土语为符号,汇编成一部名副其实的乡土词典;然后叙事者才以词典编撰者与当年插队知青的身份,对这些词条作诠释,引申出一个个文学性的故事。韩少功把作为词条展开形态的叙事方式推向*致,并且用小说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形态品种,即在通常意义上的“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之外又多了“词典体小说”。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探索更加成功些。  

在以往小说家那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表达小说的世界,而在《马桥词典》里,语言成了小说展示的对象,小说世界被包含在语言的展示中,也就是说,马桥活在马桥话里。韩少功把描述语言和描述对象统一起来,通过开掘长期被公众语言所遮蔽的民间词语,来展示同样被遮蔽的民间生活。尽管他在讲解这些词语时仍不得不借助某些公众话语,但小说突出的是马桥的民间语言,文本里的语词解释部分构成了小说*有趣的叙事。  

如对“醒”的解释,在马桥人看来,醒即糊涂,他们从屈原的悲惨遭遇中看到了“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格言背后所包含的残酷现实,这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意象一样,既是对先驱者的祭奠,又是对国民性的嘲讽,也包含了民间以自己的方式对三闾大夫的同情……所有这些,不是通过人物形象,不是通过抒发感情,甚至也不是通过语言的修辞,它是通过对某个词所作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化的以及文学性的解释而得到的。  

即使在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词条里,它主要的魅力仍然来自构成故事的关键词。像“贵生”一词的解释里叙述了“雄狮之死”,雄狮本是个极有个性的农民孩子,他误遭炸弹惨死后,小说重点阐释了一个民间词“贵生”的含意,即指男子18岁、女子16岁以前的生活。在农民看来,人在18岁以前的生活是珍贵而幸福的,再往上就要成家立业,越来越苦恼,到了男子36岁女子32岁,就称“满生”,意思是活满、活够了,再往上就被称作“贱生”了。所以,乡亲们对雄狮的误死并不烦恼,他们用“贵生”的相关语言来安慰死者父母,数说了人一旦成年后就如何如何的痛苦,让人读之动容的正是这些语词里透露出来的农民对贫困无望生活的极度厌倦,雄狮之死仅仅成了民间语言的一个注脚。  

《马桥词典》是对传统小说文体的一次成功颠覆,而它真正的*创性,是运用民间方言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从而揭示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意识到的民间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马桥词典(韩少功长篇小说系列)》:
  江△
  马桥人的“江”,发音gang,泛指一切水道,包括小沟小溪,不限于浩浩荡荡的大水流。如同北方人的“海”,把湖泊池塘也包括在内,在南方人听来有些不可思议。重视大小,似乎是后来人的事。
  英语中的river(江)与stream(溪),就是以大小来分的。而近在海峡对面的法国,fleuve指人海的河流,riviere则表示内陆河或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与大小无涉。可见四海之内名理多异,不是一一对应的。
  马桥人后来也明白了大小,只是重视得似乎不太够,仅在声调上做一点区分。“江”发平声时指大河,发人声时则指小沟小溪,外人须听得次数足够多了,才不会搞错。我刚到马桥时,就发生过这样的误会,按照当地人的指点,兴冲冲寻江而去。走到那里,才发现眼下哗啦啦的“江”窄得可以一步飞越两岸。里面有一些幽暗的水草,有倏忽而逝的水蛇,根本不适合洗澡和游泳。
  入声的江不是平声的江。沿着入声走了一阵,一下走进了水的喧哗,一下走进水的宁静,一下又重入喧哗,身体也有忽散忽聚的感觉,不断地失而复得。碰到一个放牛的老人,他说莫看这条江子小,以前的水很腻,烧得,可以拿来点油灯。
  罗江△
  马桥的水流入罗江,村子距江边有小半天的步行路程。过渡有小划子,若船公不在,过河人自己把划子摆过去就是。若船公在,五分钱一个人,船公把划子靠到对岸了,稳稳地插住船头篙,站在岸上一一收钱。点一张票子,就蘸一下口水。
  攒下大一点的票子了,他就垫进一顶破旧的呢子帽,稳稳地戴在头上。
  过河钱无论冬夏都是一样。其实,夏天的江面要宽得多,水要急得多。若遇到洪水时节,漫漫黄汤遮天盖地而下,昏黄了一切倒影,向岸边排挤一叠又一叠的秽物,还有一堆堆泡沫塞在水缓的浅弯,沤积出酸臭。但越是这个时候,岸边的人倒越多,一心一意等待着从上游漂下来的死鸡、死猪、破桌子或者旧木盆,还有散了排的竹木,打捞出来捡回家去,这叫发大水财。
  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有一个女人或者娃崽,泡成了巨大的白色肉球,突然从波涛中滚出来,向你投射直愣愣的呆目,骇得人们惊叫着逃散。
  也有一些胆大的娃崽,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篙,戳着白色的肉球,觉得好玩。
  江边的人也打鱼,下吊网,或者下线钩。有一次我还没有走到江边,突然看见几个走在前面的女人,尖叫着慌慌张张回头就跑,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再仔细看,她们的来处,男人无论老少,也不管刚才正在挑担还是在放牛,刹那间全脱光了裤子,一顺溜十几颗光屁股朝河里跳踉而去,大吼大叫。我这才想起,刚才闷闷地响了一声,是炮声。这就是说,河里放炮了,炸鱼了,他们闻声而脱是去捞鱼的。他们舍不得湿了自己的裤子,也不觉得这种不约而同的紧急行动会吓着什么人。
  在马桥的六年里,我与罗江的关系并不多,只是偶尔步行去县城时得在那里过渡。说起过渡,五分钱常常成了大事。知青手里的钱都不多,男的一旦聚成了团,也有一种当当日本鬼子横行霸道的冲动,过渡总是想赖账。有一个叫黑相公的,在这些事情上特别英雄,上岸以后拿出地下工作者舍己救人的做派,一个劲丢眼色,要我们都往前走,钱由他一个人来付。他摸左边的口袋,掏右边的口袋,装模作样拖延够了,看见我们都走远,这才露出狰狞面孔,说他没有钱,就是有钱也不给,老鳖,你要如何搞?然后拔腿就跑。他以为他是篮球运动员,摆渡的老倌子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不料老人不觉得快慢是个什么问题,扛上一条长桨,虽然跑得慢,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决不停下步来,追了一里,追了两里,追了三里,追了四里……直到我们一个个都东倒西歪了挂涎水了,小小的黑点还是远远地咬住我们。谁都相信,只要没有杀了他,他今天不讨回这三角多钱,即便挥舞长桨追到天边,断不会回头的。他一点也没有我们聪明,根本不打算算账,不会觉得他丢下船,丢下河边一大群待渡的客人,有什么可惜。
  我们无路可走,只有乖乖地凑了钱,由黑相公送上前去以绝后患。我远远看见老人居然给黑相公找还了零钱,嘴里大张大合,大概是骂人,但逆着风一句也没有送过来。
  ……
展开
目录
编撰者说明
主要人物
词条首字笔画索引
江△
罗江△
蛮子(以及“罗家蛮”)△
三月三▲
马桥弓△
老表△
甜△
碘酊▲
乡气△
同锅△
放锅△
小哥(以及其他)△
神仙府(以及“烂杆子”)▲
科学▲
醒△
觉△
发歌△
撞红△
觉觉佬△
哩咯啷△
龙△
龙(续)△
枫鬼▲
肯△
贵生△
贱△
梦婆△
嬲△
下(以及“穿山镜”)△
公地(以及“母田”)△
月口△
九袋△
散发△
流逝△
马疤子(以及“一九四八年”)▲
打醮△
打起发△
马疤子(续)△
荆界瓜△
一九四八年(续)△
军头蚊△
公家△
台湾▲
浆△
汉奸▲
冤头△
红娘子△
渠△
道学△
黄皮▲
晕街△
颜茶△
夷边△
话份△
满天红▲
格△
煞△
豺猛子△
宝气△
宝气(续)△
双狮滚绣球△
洪老板▲
三毛▲
挂栏△
清明雨△
不和气△
神△
不和气(续)△
背钉△
根△
打车子▲
呀畦嘴巴△
马同意▲
走鬼亲△
火焰△
红花爹爹▲
你老人家(以及其他)△
茹饭(春天的用法)△
模范(晴天的用法)△
打玄讲△
现△
嘴煞(以及“翻脚板的”)△
结草箍△
问书△
黑相公△
黑相公(续)▲
磨咒△
三秒▲
莴玮△
放藤△
津巴佬△
破脑(以及其他)▲
怜相△
朱牙土△
罢园△
飘魂△
懈△
黄茅瘴△
压字△
懒(男人的用法)△
泡皮(以及其他)△
民主仓(囚犯的用法)△
天安门△
狠△
怪器△
放转生△
栀子花,茉莉花△
亏元▲
开眼▲
企尸△
嗯△
隔锅兄弟△
归元(归完)△
白话△
官路△
后记
附录: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韩少功崔卫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