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假面的告白 专著
0.00     定价 ¥ 3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201168425
  • 作      者:
    (日)三岛由纪夫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三岛由纪夫(みしまゆきお 1925.01.14-1970.11.25):
  日本文学大师
  本名平冈公威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

  一生著有二十一部长篇小说,八十余篇短篇小说,三十三个剧本,以及大量散文。
  曾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为纪念他,在日本山梨县设有三岛由纪夫文学馆。日本新潮文艺振兴会于1988年设立三岛由纪夫文学奖,旨在嘉奖开拓文学前途的新锐作品。

  代表作:
  《鲜花盛开的森林》(1944)
  《假面的告白》(1949)
  《潮骚》(1954)
  《金阁寺》(1956)
  《春雪》(1969)

  译者介绍

  陈德文:
  日本文学翻译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学
  现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
  
  曾翻译过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诸多名家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假面的告白》是三岛由纪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一个少年娓娓道来的追忆,"是完美的自白虚构书"。这部作品被川端康成誉为"1950年代的希望",从此确立三岛的文学地位。

  故事从"我"出生时开始说起,描述了"我"的诞生。5岁时路遇掏粪工便开始迷恋挑粪工下半身的轮廓,想要"成为他"。看小人书时,"我"独爱拥有中性美的圣女贞德,后来他得知贞德为女性以后,觉得哀伤,并再也没有碰过那本小人书…少年时代,"我"爱上了同学近江,近江是一位身型健美、长相出众、叛逆冷酷的少年,是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自由生活的叛逆者,"我"完全被他吸引,但是不敢表露,又为自己感到羞愧。于是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跟同学的妹妹园子相恋了。但是后来园子提出求婚,"我"觉得非常焦虑和惶恐,因而逃之夭夭,和园子结束了恋爱关系。逐渐长大后,"我"还是选择了顺从,因为需要获得安慰,哪怕后来园子结婚了,"我"又与园子保持着秘密约会,"我"迫切需要爱着一个人,为自己打上一个完整的社会烙印。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了"我"进入青春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我"对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却又对爱情心生向往,内在的"我"与外在的"我"产生冲突和矛盾,折射出作者的精神空虚及失落。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部小说里的所有题材都是根据事实创作的。但是,没写作为艺术家的生活,因此整个都是完美的虚构,我想创作的是完美的自白虚构书。

——三岛由纪夫

 

《假面的告白》是三岛文学中*优秀的重要作品。不仅如此,它是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作品。

它简直是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日本文艺评论家奥野健男

                                                                                                                                                      

对于三岛由纪夫来说,这一切都是极为美好的,他的叙述其实就是他的颂歌,他歌颂死亡,歌颂丑恶,歌颂鲜血。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叙述是如此美丽,同时他的美又使人战栗。

——余华

 

三岛由纪夫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也就是非常擅长把写作重心转移到内向的世界,而且不断不断地内挖,这个内挖挖到三岛由纪夫的境界,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哲理化的地步……

                                                                   ——梁文道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倡言我见过自己出生的光景。每当说起这件事,大人们就笑,到头来他们自己也觉得受到愚弄,便用一种稍带愠怒的目光,瞧着我这个面色苍白、不像孩子的孩子的脸。偶尔在不太熟悉的客人面前提起,祖母就担心我会被当成白痴,厉声地打断我,吩咐我到别处去玩。
  取笑我的大人,通常都试图用一种科学的道理说服我。他们说,那时候婴儿还没睁开眼呢,即便睁开眼,脑子里 也不会留下清晰的观念啊,等等。按惯例,他们多多少少会像演戏一样,热心而喋喋不休地详加说明,极力使孩子打内心里彻底理解。他们还摇晃着深抱疑惑的我的小肩膀,问:"呶,不是这样吗?"其间,他们又似乎觉得差点儿上 了我的当。不能因为小孩子就一点不在乎。这小子一定是想引诱我上钩,企图套出"那件事儿"的吧?果真如此,可 为何又不像个孩子更加天真地发问呢?比如:"我是从哪儿生的?""我是怎么生的?"--他们再一次沉默了,不知为什么,心中似乎藏着巨大的伤痛,一直淡然地笑着,凝视着我。
  然而,他们多虑了。我对"那件事儿",根本不会再问什么。不过,我还是担心会刺伤大人们的心灵,谈不上耍弄策略引诱人上钩。
  不管怎么劝说,不管怎么耻笑,我对曾经见过自己出生的光景这一体验深信不疑。抑或在场的人们记忆中对我说起过,也可能出自我任意的想象,二者必居其一。不过,我以为至少有一处我是亲眼所见。那就是为初生儿洗澡的浴盆沿儿。那是头一回使用的木纹清爽的澡盆,从内里看,盆沿儿闪现着微弱的光亮。唯有那里的木纹使我晃眼,似乎是黄金所雕制。晃漾的水波不停地用舌尖儿舔舐着,总也到达不了盆沿儿。然而,那盆沿儿下面的水,或许是反光,或许是光线的照射,看上去宁静闪亮,潋滟的波纹,不断地相互拥合于澡盆之中。
  --对于这种记忆,最有力的反驳是,我的生辰不是白天。我是晚上九点出生的,不可能有阳光照射进来。那么,是不是电灯光呢?尽管受到嘲笑,我依然认为夜间也未必没有一线阳光照射澡盆某个地方。我就是这样毫无困难地步入悖理之境。而且,荡漾于澡盆中的水光,作为我降生后初次沐浴,不止一次地确实摇曳于我的记忆之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