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暮色将至 专著 : 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 = The violet hour : great writers at the end
0.00     定价 ¥ 5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8685748
  • 作      者:
    (美)凯蒂·洛芙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凯蒂•洛芙(Katie Roiphe),美国作家、记者。普林斯顿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大学。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巴黎评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各大媒体。她的写作被用来与乔治•奥威尔相比,“精当、优雅,力道惊人,是散文写作的典范”。1994年处女作《次日早晨:性、恐惧与女性主义》(The Morning After: Sex, Fear, and Feminism)因其中关于校园强奸的观点而引起巨大关注。她的母亲是著名女性主义者,安•洛芙。

展开
内容介绍
  十二岁那年,凯蒂·洛芙有了次濒死体验。长大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遭遇了父亲毫无先兆的自然死亡。她没能见他后一面。自那之后,死亡开始强烈地吸引着她,她决定通过研究死亡,来探寻人生后时刻的真相。她称之为:查看死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几个名字跃入她的脑海:苏珊·桑塔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厄普代克、狄兰·托马斯、莫里斯·桑达克。这些伟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似乎都处理好了死亡的问题,拥有某种死亡智慧。洛芙认为,假如用语言捕捉死亡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他们是有可能做到的人。通过大量与艺术家生前亲人和好友交谈,爬梳卷帙浩繁的文字资料,她在纸页上了作家们的后时刻。
  《暮色将至: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便是这样一部从死亡写起的逆向传记。每个人的人生,从死亡开始,缓缓地展开了。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绝妙的启示录……这是凯蒂?洛芙至今*好的作品。她让人们看到,对于死亡,我们感兴趣的不只是结果,不是*后那些事,不是名利与后代;相反,是这过程中如何与死亡相处,家庭和友情如何维持。一句话,就是在死亡之中如何活着。

——《巴黎评论》

 

精彩至极!我躺在床上读,站在厨房读,走在路上读。谁会愿意跌跌撞撞走入那个静寂而神圣的领域呢?答案是,我们都想进入。这本书以优雅的姿态把我们带入那片神圣之地。

——《纽约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暮色将至: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
  假如这个地球上有谁能决定不死的话,那么非苏珊·桑塔格莫属。她的意志是那么强烈,那么坚定,那么不愿意甘心接受普通人的命运,或者我们其他人注定要承受的结果。她不是那种任人摆布的人,别人会认为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注定要做或者注定要经历,她并不把这种想法完全放在心上,因为她是——并且一直都是——超越芸芸众生的人。然而,就在圣诞前夕,她躺在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病床上,做着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那些围在她身旁的人看起来,十分像是大限将至。
  一天晚上,在她的病房里,她和朋友莎伦·德拉诺一直到深夜还没睡,听着贝多芬后期的弦乐四重奏。桑塔格的神情非常恍惚。她的心情还足够好,给莎伦讲了一个她最喜欢的笑话。“将军把他的部队放在什么地方?”莎伦答道:“我不知道。”“放在他的袖子里。”桑塔格一边说,一边微笑。
  第二天,她清醒了很多。莎伦来的时候,苏珊正在读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少年读物,接着她们一起看了两部电影。莎伦不得不频繁地按下暂停键,因为苏珊整部电影从头说到尾,不停地评论和注解。
  苏珊同莎伦相识已经有些年头了。她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相遇,那时候莎伦在《纽约书评》做编辑。当时,苏珊正处于第一次癌症的恢复期,她不想一个人待着,于是打电话给莎伦,后者赶了过来,在苏珊位于河滨大道的公寓里同她做伴。
  莎伦曾经是《名利场》、兰登书屋以及《纽约客》的编辑,在这些地方她负责苏珊的作品。表面上看,莎伦给人感觉很强势,但是对于她的朋友而言,她为人温暖有趣,并且极其忠诚。
  桑塔格的第三次癌症症状开始显现,她的女管家苏基·琴坎——她已经同苏珊相处十年有余了——在给苏珊放洗澡水的时候,发现她的后背上有淤青。苏基一周为苏珊工作五天,搞搞卫生,做做饭;她们之间不停地闲聊,而别人则一头雾水。
  2004年的3月,诊断出来了:骨髓增生异常,可能导致一种特别凶险的血癌。桑塔格的儿子,戴维-瑞夫——一名五十二三岁的记者——在最初的检测结果出来后,陪着她去医生那里做了一次复查。
  戴维很高,非常优雅,就像罗马硬币一样英俊。他的神情有几分像是一个皇太子,突然发现自己的国家已经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民主国家。
  医生指出了可能出现的最严重情况:没有任何治愈或者缓解的机会。他建议桑塔格什么也别做,用剩下的六个月左右时光好好生活。
  在苏珊的诊断结果出来之后的几个星期里,苏基注意到她有时候会说“哇哦,哇哦”,然后闭上双眼。苏珊告诉她那是疼痛。
  不可避免地,这次最近的疾病让人们想起桑塔格在1975年第一次恐怖的癌症诊断。当时她四十出头,被诊断出乳腺癌四期。在她最初咨询的那些医生中,没有一个认为她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但是她找到了侵略性的疗法,活了下来。从那以后,对平凡疾病和平凡结局的超越,成为了她身体的部分,生命的丝缕——她就是一个寻求治疗的人,她解答她的疾病,仿佛它是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是一个最高等级的逻辑拼图。“我闪烁着生存的光辉”,她在八十多岁时写道。与死神的冲突构成了她那黑色魅力以及作家姿态的一部分。在一篇关于摄影的文章里,她写过有关“死亡的性吸引力”,这就是她所呈现的一种性吸引力,那种不断靠近它、吸进它的气味,然后转身而去的危险与兴奋。
  ……
展开
目录

序言
苏珊·桑塔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约翰·厄普代克
狄兰·托马斯
莫里斯·桑达克
尾声:詹姆斯·索特
致谢
资料来源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