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笠铭耗尽40年心血写就此书,并由福建作协杨少衡主席指导修改。
杨少衡主席评价此书:《生死烙印》是吴笠铭先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为这本书他构思酝酿了40多年,出于如此深厚积淀的小说无疑非常厚重,小说里的家族命运故事有着沉甸甸的真实感。
此外,本书也获得漳州作协主席杨西北、漳州作协原主席青禾、厦门国贸董事长许晓曦、资深媒体人许崇安联袂推荐。
20世纪50年代,时任漉溪专署建设局副局长的田舒夫卷入一桩“脚踏车案”。经手办案者许武良恩将仇报,假公济私,致使田舒夫蒙冤受贬。田舒夫从此坎坷无尽,妻儿受到牵连,一家人陷入凄风苦雨,受尽天灾人祸。然而,田舒夫历经磨难,本色不改,终于在他生命的*后一刻得以平反昭雪,其家族“积善堂”也迎来了灿烂的明天。
本书是吴笠铭先生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历三四十年时间,以党的地下工作者田舒夫的命运为主要线索,围绕百年药铺“积善堂”家族成员的坎坷经历,书写漉溪的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的变迁,颇有闽南文化特色。
一、脚踏车案
1953年孟秋的一个深夜,天像浸透了墨汁,风似哀怨的魔笛声。
突然“嘭嘭嘭”一阵异常猛烈而急促的敲门声,震碎了田舒夫家的寂静。
“谁呀?”田舒夫一骨碌翻身起床,急忙点亮煤油灯,拖着木屐大声问。
“是我,田副局长!”通讯员小李大喊:“急事!急事!有急事!”
一开门,猛见门外射进两束强烈的手电筒亮光,捉贼般地照在田舒夫那略微黝黑的脸上,他本能地用大手遮住了双眼。他中等略高身材,粗壮结实,红润、爽朗的脸孔,粗眉毛,大眼睛,目光炯炯有神,气度昂藏,样子总是那么亲切、谦和,自然且文雅。
“田副局长,有急事!局长叫你马上去!”小李神色慌张。
“二位是……?”田舒夫客气地问。
“噢,他们是公安局的。”小李赶紧抢答。
“公——安——局?”田舒夫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来不及细想,他急忙转身穿上万里鞋。
“舒夫,慢点!”他刚迈出门槛,忽听一声,“天快要下雨了,你还是换上雨鞋,把伞带上吧!”身后的妻子傅玉樱闪出紧张而敏捷的身影。
漉溪的雷公雨真神,喊来就来。刚出家门,一场倾盆大雨便狂泻而下,闪电撕裂夜空,雷鸣咆哮而过,田舒夫不禁打了个寒战,脑海里突然掠过一丝不安。在路上,他察言观色想探个究竟,可两公安一声不吭。没多久,四人一起急匆匆地走进了漉溪地区专员公署建设局的办公室。
“田舒夫!”马奋民局长话音未落,随行两公安霍地从左右“啪”的一声将田舒夫双手反剪起来,猛踹双腿,将他按倒在地。
“干什么?”在猝不及防的瞬间,田舒夫奋力挣扎着,大声吼道。曾经是党的地下工作者的田舒夫,凭着多年的对敌斗争经验,机警地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肯定是天大的误会。平日里,我一向尊重马局长,甚至在局领导班子人选的调配上,自己都主动谦让,我的文化程度虽比他高,但他斗争经验比我丰富,我一直维护和支持他的领导,与他相处得也不错。此刻,他怎么连“同志”也不称呼了呢?准是“二手情报”造成他犯了如此严重错误。误会,除了误会,田舒夫想不出任何解释。他沉着而又坚定地说:“马局长,请你千万别误会!”
“没误会!”
“这是为什么呀?”他像被马蜂螫了一下,怒视着马奋民。
“你自己心里有数!”
“有什么数?你平白无故地抓我,我犯了什么罪?局长,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他,哑巴吃黄连。
马奋民一言不发。
“我从未犯过什么错误,更没有犯罪!你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这话,发自他心灵的*深处,言之凿凿。
“你呀,有理到公安局说去!甭给我建设局抹黑!”马奋民把手一挥说,
“带走!”
说时迟,那时快,“咔嚓”一声,两公安把明晃晃的手铐戴在田舒夫的手上。天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从1945年就投身革命,始终跟党走的他竟然被自己人莫名其妙地戴上了手铐,令人匪夷所思。
顿时,田舒夫猛然想到:仅仅在十几分钟前,我还是个自由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议论、欢笑、行走;有工作、有妻儿、有抱负、有光明……可是,戴上手铐的一瞬间,落入万丈深渊,跌着、滚着、急速地坠落着。不管怎么呐喊、怎么挣扎、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我究竟犯了什么罪?怎么一下子就变成犯人呢?他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天崩地陷的突变,心里像开锅似的翻腾着。
不管田舒夫如何辩解和反抗,身后的公安还是无情地将他押上了车。
古人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又说“披文入情”。我了解和熟悉吴笠铭先生,他是一位虚怀若谷而又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而又勤勉工作的人。退休后,他以真诚、激情、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笔耕不辍,成为我们厦门国贸团队中出版原创长篇小说的*人。同为国贸人,读起这本书来别有一种亲切的滋味和真挚的感受。由衷地祝贺他,愿与他分享收获的快乐。
——许晓曦(厦门国贸董事长 博士)
看了《生死烙印》一书,仿佛回到了我童年时家乡的凄凉景象,仿佛又见到了我生活和工作过的闽南大地千变万化的画卷。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迁,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家族的兴衰,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能从书中得到印证,受到感染和启迪!
吴笠铭用心血写成的这本书,再现了几十年来闽南城乡的风风雨雨,将会受到读者喜赞。
——许崇安(资深媒体人 福建省作协会员)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生死烙印》是一部漉溪近半个世纪的秘史,我想并不为过。小说以党的地下工作者田舒夫新中国成立后的命运为主要线索,围绕百年药铺“积善堂”家族成员的坎坷经历和神药“神癀片”的传奇,书写漉溪的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的变迁,故事引人,人物生动,情感丰沛,读来让人感叹,发人深思。作为漳州人,小说中浓郁的闽南气息和漳州话的大胆植入,让我倍感亲切。感谢我的老校友吴笠铭,为我们创作一部让人难忘的好作品。
——青禾(漳州市作协原主席 中国作协会员)
历史由一节节人生链接而成,《生死烙印》书中人物和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便是其中一节。我们这一代人熟悉和经历过,留下叹喟,更多的是思考。小说打着鲜明的漳州印记。都写了些什么?打开阅读吧。
——杨西北(漳州市作协主席 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