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意义深、影响大、审美价值高的名篇。
注释能简则简,不炫博,不避难,不繁琐。
所谓“好文章”,或“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或“言有物,言有序”,或“有作用,有意思”,或“美无思则浮,思无美则枯”,等等,说的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可读性的统一,思想震撼、心灵启迪、美的享受兼备。具体落实到文本选择上,应该是着眼于意义深、影响大、审美价值高的名篇。
正是循着这一准则,编者从浩瀚无涯的古代文海中,划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七个轸域,遴选出一百八十一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本文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既然称作“文章”,按照中国文学传统分类的做法,除了诗歌、词曲、戏剧之外,其它都可以涵盖进来,所以,除了各体散文,也选入了小量的寓言、传奇、短篇小说。
全书的体例,每篇正文之前,附简要的作者介绍,并对本文“好”之所在作扼要解读;正文后面,加以“只求注明在具体语境中该词语之意义,能简则简,不炫博,不避难,不繁琐”的注释。
魏公子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才德、 声誉远超其他几位公子,也远在各国诸侯之上。作者首先叙写了他“仁而下士”的特点,然后通过“窃符救赵”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情节发展,成功地塑造出信陵君行仁仗义、礼贤下士的光辉形象,同时颂赞了侯生等一些重义气、多智谋、洁身自好的下层人物。 通篇洋溢着作者对信陵君的推崇、敬慕,所谓“无限唱叹,无限低徊”。明代散文家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日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 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 ,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予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 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序先秦文(27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曹刿论战(《左传》)
季札观周乐(《左传》)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颜斶说齐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九方皋相马(《列子》)
逍遥游(《庄子》)马蹄(《庄子》)
齧缺问乎王倪日(《庄子》)
庖丁解牛(《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卜居(屈原)劝学(荀子)
风赋(宋玉)
对楚王问(宋玉)
说难(韩非)
尧之王天下也(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
谏逐客书(李斯)
两汉文(16篇)
过秦论·上(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项羽本纪(司马迁)
魏公子列传(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滑稽列传(司马迁)
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迁)
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客难(东方朔)
杨王孙传(班固)
报孙会宗书(杨恽)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论盛孝章书(孔融)
登楼赋(王粲)
出师表(诸葛亮)
魏晋南北朝文(18篇)
与吴质书(曹丕)
洛神赋(曹植)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