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修改过程 专著 = Modification
0.00     定价 ¥ 4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6087705
  • 作      者:
    韩少功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韩少功献礼77级之作,书写高考史上富戏剧性的一代人。

无可复制的理想主义者和他们的绝版青春。

韩少功新作再度“寻根”,追忆77级学子们的逝水年华,思考转型时期的家国命运。

《修改过程》图书版在杂志版基础上,新增全新内容。

著名哲学家赵汀阳为该书题画,漫画与小说相映成趣,充满哲学意味。


展开
作者简介

韩少功,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湖南长沙人。曾任《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报告政府》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等,长篇散文《山南水北》《暗示》等,理论专著《革命后记》以及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无可复制的一代人和他们的绝版青春,韩少功长篇新作再度“寻根”,追忆77级学子们的逝水年华,思考转型时期的家国命运与机遇得失。肖鹏的一篇网络连载小说,牵扯出东麓山脚下恢复高考入学的第一批大学学子,人称77级。他们从命运中脱颖而出,人生经历极具戏剧性和历史性;他们面对改革开放前后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开创了各异的人生。肖鹏的小说记录了一代人,又修改了一代人,而人生,更像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


展开
精彩书评

媒体评论:

1、《修改过程》采取了连环套的方式,小说中有小说,故事背后还有其他的故事,观察者背后还有另外的眼睛在注视,在这个意义上,书写行为与写作者是笼罩文本内外的催化器,也是把小说从市井烟火中拔擢出来的一个路径。——项静 《扬子江评论》

2、从90年代以来,韩少功一直自觉地拓展文体的边界,《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日夜书》《修改过程》都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文体的作品,带有文本探索性质,每次又有一些新的尝试。——《大家》

 

作家及专家对韩少功的评论:

1、楚人肚量大,湖南好汉多。古有屈大夫,今有韩大爹。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

                                               ——莫言给韩少功的赠诗

2、韩少功是知行合一的,他力图提供另一种对中国的认识路径,他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 

                                                                                      ——李敬泽

3、韩少功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当代文学史事实;一份新时期的历史清单;一部打开又合上的新时期文学史大纲。

                                                                           ——陈晓明

4、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识分子精神、在艺术上不倦探索的作家。                     

                                          ——张清华

5、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之深,其实都是能够从“有趣”反映出来的。而且这种有趣好像是一种民间智慧的产物。                                                             ——西川

6、韩少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尺性作家”,其作品“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                                                        ——单正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抗议者

陆一尘与肖鹏是大学同学,都是七七级中文系的。

肖鹏这样写,写成两人之间的一种同学关系,是为了便于展开故事,而且越往下写,越觉得事情本就是这样,不可能是别样——对方绝不是自己在牌桌上认识的那个记者,也不是老婆那个业余合唱团里的欧阳老师,最应该是他往日的同学。没错,肖鹏太熟悉这家伙,一闭眼就能听出对方的脚步声,嗅出早年的气味。他不是最应该成为他的同学?

七七级是比较特殊的一届。因为“文革”十年里大学一直没招考,待1977年全国乱局消停,恢复高考招生,各路大龄青年一拥而入,给校园增添了许多粗糙面孔。如此景观既空前又几乎绝后。这些养过猪的、打过铁的、当过兵的、做过裁缝的、混过郊区那些黑厂黑店的,重新进入学堂。其中一些还有过红卫兵身份,当年玩过大串联,操过驳壳枪与手榴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相对于应届的娃娃生,他们有的已婚,有的带薪,有的胡子拉碴,有的甚至牙齿和指尖已熏黄,都自居“师叔”或“师姑”,什么事没见过?照有些老师后来的说法,这些大龄生读过生活这本大书,进入中文系,其实再合适不过。让他们挖防空洞、值班扫地、食堂帮厨什么的,也总是高手如云手脚麻利。但在有些管理干部眼里,这些人则是来路不明,背景不清,思想复杂,毛深皮厚,相当于野生动物重新收归家养,让人不能不捏一把汗。

放假了。那年头交通落后,外地学生最愁的是车票,特别是火车票。有人去车站售票厅排队到天亮,挤得浑身冒汗两眼黑,排到窗口时却可能是咔嗒一声关窗,据说是票已售完,只能欲哭无泪。有的女娃还真哭了,哭着在长途电话里喊爸喊妈。师叔师姑们则淡定得多,不觉得这算什么事。他们有的去翻车站围墙,有的去途中爬煤车,有的去路口蹭车,连军车、邮车、囚车、运猪车、殡葬车……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机会,能蹭上就决不放过。陆一尘还有个老邻居的侄女在票房当差,一经转弯抹角搭上关系,三句五句聊熟了,聊得喜笑颜开,也能取来两三张人情票。

在同学们央求下,他进一步助人为乐,凭一头天然卷、一口雪白牙齿和两个深深酒窝,每到放假前便孤军深入,大施美男计,把票房里的很多姐妹逐一搞定。今天给这个买话梅,明天给那个看手相,今天帮这个挑花布,明天教那个跳快三慢四……嘣嚓嚓,嘣嚓嚓嚓,他成为那一女儿国最暖心的骑士。

他一把夺走某个妹子的饭勺,说你再不帮老子,老子就天天用你的勺子喝汤,同你间接接吻!

直气得对方跳脚:

好痞呵!

你好无血!

你太坏了太坏了太坏了……

但姐妹们咯咯咯笑得更欢了,更想念和亲近他了。他由此带回一张张车票,解了不少同学的归家之患。

肖鹏有一次觉得车票不大理想:“慢车?还站票?”

“你以为我容易吗?”陆哥大翻眼皮,“本大哥为革命奋不顾身,受了好多调戏,才打出一片解放区的天。你小子还挑坐票站票?”

是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外地同学后来察看他臂上的青痕,据说都是被小爪子掐出来的,被小拳头捶出来的,于是大谢陆哥劳苦功高,还一次次请他吃枣吃瓜,推荐他当优秀学生。他的不少作业也由外地同学承包代劳。

只有肖哥不以为然:“挨打活该。肯定是他一见卖冰棒的又说忘了带钱,一到还钱又说不想整钱拆零,不挨打才怪。”

娃娃生不知哪一位师叔说的是真,更不知他们见面就杠,见面就掐,从不给对方好脸色,不知到底积有多少旧恨新仇。其实,他们两人关系没那么糟,只是肖哥爱取笑对方小气,嘴上总要占个上风,如此而已。

两人是上下铺关系。肖哥经常是衣扣掉了没补,衣服脏了不洗,被女生取了个俄国名:邋遢拉夫斯基。但陆哥对俄国乞丐大体上很给面子,骂归骂,叫归叫,却一直没要求换床和换房。大一时写作课,老师爱点名。肖哥若旷课,都是陆哥替身应答,遮掩过去。作为回报,考太极拳科目时陆哥差点挂科,则是由肖哥借来一副平光眼镜,用烧热的铁钳在头上烫出卷,在脸上抹了两把雪花霜,然后去冒险代考。好在体育老师上课少,来得不多,记不住那么多面孔,只是对肖哥多看了一眼:“你叫陆一尘?”

他点点头。

“你好像要高一些吧?”

他绷直腰。

“你好像是有酒窝的呵。”

他赶快脸皮往内收缩,说肉一多,酒窝就填平了。

那一刻,全靠他临危不惧厚颜无耻面不改色,老师最终也没说什么,没对疑点进一步深究。

陆哥有一段热衷于校外的舞会,有时回校时遭遇宿舍关门上锁,只好爬墙和翻窗。管理员要去校方举报他,这兄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肖哥不负重托,立刻拿一包烟去把徐大爷迅速摆平:“人家是大孝子,晚上是去医院里陪老娘,肯定比你家里的大狗和二狗强得多。你打算陷害忠良呵?”

“哄鬼,一身香喷喷,皮鞋擦得贼亮,是去医院?”大爷根本不相信。

只是他已点上了烟,最终便没去举报。

这种上下铺的友邦状态一直持续到“驱张事件”发生。所谓张,是时任校长张某,以颁布禁校园舞会、禁奇装异服、禁自发社团、禁港台歌曲等著名的“八禁”闻名。据说艺术系一位男生患抑郁症,最终跳楼自杀,就与他犯禁和受罚有关。这一件事太揪心,立刻激起了学生们公愤。特别是大龄生们没法忍,未婚的老叔老姑也得忍受“禁止学生恋爱”,是不是等到老树枯柴和人老珠黄的那一天?是不是这辈子就得为攀登伟大的知识高峰而无嗣绝后?这大学还没改成修道院和大雄宝殿吧?

那一段陆哥像打了鸡血,投入校园里各种抗议,很少在寝室露面,只留下床头墙上一纸格言:

     如果血不能在身体里自由流动,就让它流出,流遍大地!

让人一看就不无澎湃心潮。

肖鹏差一点也激情了,差一点也跟着陆哥去南校区革命了。不料一出门就遇到当头烈日,他嫌晒,说吃不消,说要出人命,又是挥折扇又是买冰棒,出门不远就打道回府,革命意志很让同志们看不起。

这一下就拉开了距离。陆哥好几天不来下棋和扯淡,连背影也见不着。有不少陌生人来找他,不时敲敲房门,目光扫一圈,把同样问题问上最新的一遍,很让人烦。这一天,他好容易回来一趟,却有一伙男女斗士随行,好大个阵仗和气场,吃掉了307室所有的剩馒头和西红柿,撞破了一个热水瓶,踩得椅子上泥迹斑斑。是不是顺走了一个乒乓球拍,也十分可疑。是谁拿错了一片钥匙,事后也成了悬案。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作者你别躲

第二章 抗议者

第三章 他和他的心

第四章 暖心故事

第五章 诉讼要件

第六章 都是米米

第七章 前卫派

第八章 咱们干部子弟

第九章 最新敌情

第十章 保卫共和

第十一章 天堂里的人间烟火

第十二章(A)体育新星

第十二章(B)紫罗兰和玫瑰花

第十三章 古代雅语

第十四章 情怀党

第十五章 解放军叔叔

第十六章 马半席

第十七章 国际人身份

第十八章 重新开篇

第十九章 现实很骨感

第二十章(A)花花太岁

第二十章(B)飘魂

附录一 1977:青春之约

附录二 补述一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