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那多所著悬疑冒险小说的合集,收录《凶心人》和《变形人》。
《凶心人》:在神农架的一座山洞里,发现了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层层尸骨。那多和好友梁应物带着一支大学生探险队前往山洞一探究竟,然而从进入山洞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一步一步陷入了早就设好的圈套中了。无限死循环的通道,光源的消失,食物的短缺,泛着磷光的白骨,无时无刻不在消磨他们的意志……一百多年前,数百人为何同居一洞?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命丧黄泉?
《变形人》:围绕着志丹苑遗迹区,一宗又一宗的离奇事件接连发生:一只似乎真有九条命的黑猫,一群无法被杀死的蟑螂,一种生活在沙里的热带鱼,以及一个沉迷于海底人传说的美女邻居。那多在跟踪报道的过程中,面对层层迷雾,抽丝剥茧,一切离奇的现象,最终都指向一个方向——一个关于海底人的秘密。"
"楔子 神农架三百多尸骨叠积
日前,有关人士在神农架新华乡南部猫儿观村一山洞里,发现了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层层叠叠的尸骨。
该洞当地人称为“人洞”,位于鲍家山的一处绝壁上。由新华乡组织的探险队在当地村民袁作清的带领下经过艰难跋涉找到了该洞。走进洞里一看,遍地是尸骨,让人触目惊心。
据考察,这些尸骨已存在一百多年了。从现存的骨骼辨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三百多具。洞中的水潭边上,有不少儿童的骸骨。
仔细查看洞内四周,发现人们曾在此生活过的痕迹。杯盘碗盏的碎片和烧过的木头竹片,仿佛述说当年人声鼎沸的景象。数百人为何同居一洞?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命丧黄泉?答案有
待进一步考证。
据人民网
第一章 噩梦重现
《晨星报》的新闻中心一如往日的烟雾缭绕。
“噼噼啪啪”的打字声、几重叠在一起的电话铃声、笑声骂声还时不时夹着杂物掉在地上的声音,真是热闹极了。
这是下午三点半,报社最忙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到得挺早啊,那多。”一个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晃晃悠悠飘进我的耳朵。
这是经济部的报花林海音在揶揄我,我总是懒段时间又勤快段时间,上星期属于前者,几乎都在四点后才进报社。
“发什么愣呢!”林海音见我没反应,把头凑过来,靠近我耳朵大声说。
“哦!”我醒转过来,转头冲她一笑。
当然笑得很勉强,我能感到嘴角的肌肉是怎样被一点点牵动的,牵得脸颊都微微颤抖起来。
“你脸色怎么这样白?”林海音打量着我问。
我要说话,这才反应过来,嘴里还含着一口铁观音。这口茶我已经含在嘴里几分钟了,现在已变得温热,但舌头突然痛起来,然后整张嘴都热辣辣的。好吧,我什么时候居然冒冒失失地把滚烫的茶就这样喝进嘴里?我偷偷扫了眼电脑屏幕,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天你还冷?”
我尽量收回游离的神思,一口把茶喝下去。
“冷啊,所以脸白嘛,防冷涂的蜡。”
林海音啐一口,走回自己座位去了。
我看着她走开,视线重新回到屏幕上,那个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神农架三百多尸骨叠积。
人洞!
对啊,就是人洞。
我从未想到,这辈子会再听到这两个字。而且,仅仅是在那件事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确信这支探险队和写出这篇报道的记者,绝对不会知道“人洞”这两个字背后的东西是多么令人震怖和恐慌,其诡异凶厉的程度,要远胜过洞里的枯骨。
这是 2002年5月,距离我从人洞里出来,已经过了一年。
让我喘口气,喘口气。这事情是怎么又出现在我眼前的?
是的,我是在上网浏览新闻时看到这则消息的。
我每天到报社的第一件正事,就是上网看一下当天或前几天的新闻。像我这样没有条线的记者,更是什么杂七杂八的新闻都要关心。这种关心并不是源自我对这些新闻本身的兴趣,恰恰相反,有时候我连自己的报纸《晨星报》都懒得看。
会不会上网看新闻,怎么看,这是决定一个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我可以厚着脸皮在这里说,就上网看新闻这个方面,我是非常擅长的。
或许很多新入行的记者同行会不太明白,看网上的新闻和自己采访的关系。哦,我想,把其中的诀窍略微透露一下也没什么关系,虽然我会有所保留,但如果一个新记者有优秀的潜质,不用我多说什么,甚至我不说,日后也会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他愚笨不堪,我说得再明白对他
也是白搭。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或许有些自作聪明的人看到这里会认为,网上的新闻之所以对我们记者有用,是因为网络无国界,直接拿下来就是。不是没有人做这样的事,但那样做的大多数是编辑,尤其是他在编明天报纸的时候,忽然发现没有足够的新闻稿,不得已只好从网络上照搬下来。但那绝不会署个人的名字,通常以“本报综合报道”出现,其实什么综合报道,抄抄而已,有的时候,起一个“宗和”的名字,也是常用的手法。但如果一份报纸上整天都是这样的报道,不但在业内的声誉会一落千丈,恐怕报纸的销量也会迅速下跌,所以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偶一为之。
对不起,对不起,我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想你能理解,我需要镇定,镇定,镇定,镇定,镇定,镇定,镇定!
让我再假装镇定地说些废话。废话总是有价值的,我一向这么认为。
我先前所说的,当然不是那种害处极大的利用网上新闻的方法,而把网上的新闻直接署记者自己的名字则更是犯了行内的大忌。真正正确的方法是,利用网上新闻里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二次采访。
恕我直言,这个世界上愚蠢的人永远是大多数,在记者这样一个对个人判断力和文化修养要求相对较高的职业里,其实情况也是这样。
你往往可以看到,一篇长达千字以上的新闻,其实什么内容都没有,或者无关紧要和大家都知道的事写了一大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事反而草草带过;相反,一个背后很可能大有文章的新闻,结果只写了二三百字的小消息的情况也屡屡发生。如果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新闻,那就有福了,根据上面的线索,一个电话打过去采访,立刻就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新闻稿,有两次我还因为这样的稿子而得了报社的奖金,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像我这样优秀的记者……够了!
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拳捶在显示器上。显示器上的新闻页面扭曲起来,周围的同事都惊讶地看我。
够了。
我吁了口气,向他们笑笑,重新坐下来。显示器上,那则关于人洞的页面又恢复正常。
这则新闻,挂在搜狐网旅游频道的奇闻栏目里。具体内容,你把这本手记往前翻几页就能看到。
一股巨大的力量,埋藏在我心里的极度恐惧,让我在看见这则新闻的第一时间里,就被吸入了那段拼命想忘记的回忆里。
这是段可怕到我原本不想写入手记里的回忆,一瞬间,全回来了。
新闻的后面,有一些网友的回帖,许多网友坚信这是一则假新闻,觉得很荒谬。天,单单三百多具枯骨就觉得荒谬,如果他们看到我这篇手记,不知会作何感想。随他们去想吧,毕竟,知道真相的人,这个世界上只有十几个人而已。确切地说,是十四个人,加上你,第十五个。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对自己说。
那支探险队又去过那里了,还有一个记者写了,足以证明他们平安无事。那个噩梦,不会重演。
真的吗?
真的……真的不会再发生吗?突然之间,我变得不太确定起来。因为“它”可能并没有被真正消灭,从某种角度说,“它”还活着,就活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上海。
我决心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相信我写完之后,就可以真正从一年前的那场阴影中解脱出来。
那么,让我们回到一年前。"
"《凶心人》
楔子
第一章 噩梦重现
第二章 去人洞玩耍的阿宝
第三章 一条通向坟墓的甬道
第四章 死循环
第五章 黑暗中的试验
第六章 黑暗中的异变
第七章 白骨上的秘密
第八章 传承了百年的怨念
尾声
《变形人》
楔子
第一章 九命黑猫
第二章 住在楼上的美女
第三章 从北京来的考古专家
第四章 九命黑猫的陌路
第五章 变异
第六章 幻术师再次登场
第七章 心愿
第八章 不算尾声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