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良善家风惠久远 专著 : 优良家风家教故事文集
0.00     定价 ¥ 3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4932343
  • 作      者:
    朱伟杰,蔡相龙主编
  • 出 版 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内容介绍
  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培养个人气质,乃至培育整个社会积极奋发的风气都至关重要。习近平***曾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基于此,开封市杞县纪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良善家风惠久远”的家风家教活动,《良善家风惠久远:优良家风家教故事文集》所录的即是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的部分优秀家庭的家风家教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良善家风惠久远:优良家风家教故事文集》:
  母亲的“钱”“情"观
  我的母亲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村里有着超乎常人的好人缘。她离开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乡亲们想起她、提到她,仍有着一种敬重之情。年轻时我理解不深,直至走上纪检监察岗位后,才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是母亲的付出、母亲的“清廉”、母亲的“职业操守”,换取了乡亲们的敬重。
  母亲没有任何职务,却有着一门独特的手艺——接生,是我们大队四个自然村唯一的接生员。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离公社卫生院较远,乡亲们的健康意识又弱,孕妇们临盆时,很少有人上医院生产,大多是请母亲到家里去接生,而母亲也总是随叫随到。
  生孩子是不分白天黑夜、天气好坏的,母亲也只能不分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地东奔西走。遇上顺利的,两三个小时孩子降生,母亲便算完成任务;遇上不顺利的,母亲只得一边帮助人家做辅产措施,一边与产妇家人一起焦急地等待,等上一昼夜,才听到婴儿啼哭的事儿,也是经常发生的。
  因为帮人家接生,母亲身心疲惫,还耽误了家里的活计。产妇家人就有些过意不去,寻思着如何感谢一下母亲。母亲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人家送条毛巾,意思是因接生弄脏了手,赠条新毛巾擦洗一下,那就收下;送来点鸡蛋和红糖,母亲就过两天以到家回访、慰问产妇的名义还回去;有家境好些的想送母亲几块钱的辛苦费,母亲坚决婉拒。
  在母亲的心里,她是真心地把自己的手艺当成一种职业来看的,以为社员们服务为己任的,所以她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绝不在乡亲们遇到难处时吃拿卡要,不发“急难财”,不挣“昧心钱”。母亲也确实做到了。
  1971年腊月的一个风雪天,天将落黑儿时,一个离我们村三里多远的常桥村的张姓农家汉子急匆匆来到我家,说他老婆“到时候了”,邀请母亲随他到家去接生。
  刚进厨屋准备烧锅做饭的母亲一听,立马转身回到堂屋,一边收拾产包,一边安排我:“去后院把你奶奶请过来,让她照顾着你和弟弟。天快黑了,还下着雪,又有那么远的路,我得赶紧走。”于是,刚满七岁的我,只得跑到奶奶家里,搀着她老人家冒雪过来照看只有一岁的弟弟。
  我们进家时,母亲他们正好出门。张姓汉子见到奶奶,略显歉意地忙上前去扶住奶奶,嘴里念叨着:“大娘,对不住,又要麻烦大姐了!”母亲也上前迎住说:“妈,我得赶紧去常桥。”奶奶已习以为常:“去吧,去吧,小孩饿了我给他热羊奶喝。”看着母亲顶风冒雪逐渐远去的身影,我有些担心,便对奶奶说:“妈妈不害怕吗?”奶奶轻轻地拍拍我的头,温和地说:“你妈是个好人,她是在行善积德,不怕。”
  两天后,母亲才满身疲惫地回来。后来才知道,张家这产妇胎位不正,是母亲用尽办法为她矫正了胎位,才使得母子平安。
  又过了几天,那张姓汉子又来我家,这次是专门答谢母亲的。他送来了十块钱,说母亲“救了他家两条命,按理说这十块钱太少,拿不出手”,并请求母亲不要嫌弃。母亲坚辞不受,却话如春风:“谁家挣钱都不容易,兄弟也不必客气。你叫我一声大姐,说明咱们都不是远人,说钱实在太外气了。再说我干这活就是为乡亲们服务的,不是用来挣钱的!”那汉子钱没送掉,却含着两眼热泪去了。
  我看着这情形十分不解,对母亲说:“不是正发愁没钱买肉过年吗?人给钱咋不要啊?”母亲盯住我一会儿,缓缓地说:“孩子,老话说,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传名。你看那是钱,我看那是情。不收钱那情就在,收了钱就等于把情卖了啊!”看我有点似懂非懂,母亲继续说:“你现在还小,可能还不太明白,但你只要记住这话,长大了就用着啦!”我看着母亲庄重的神情,只得点了点头,并用心记下了这话。
  待到我长大成人,走进军营,走上社会,我才逐步体会到母亲那“钱”与“情”的论断是何等的高妙!虽然现在乡亲们回忆起这些事,还在替母亲“惋惜”,说那可是独门手艺,如果想挣钱可比现在开诊所的容易得多;虽然由于母亲的“经济意识”淡薄,没能为家里积攒一定的物质财富,以致我们兄弟姐妹没有享受到新衣美食;虽然母亲拒收的钱、收获的情并没有得到惊天动地的回报,但在母亲1992年10月溘然长逝时,我却见到了乡亲们那浓浓的友善和情义——满村举哀、万人空巷送母亲!年轻人人人争先抬棺,年迈者个个痛哭失声。几个同辈至今忆起那场葬礼,仍对我说:“那棺材恁大,走得那个平稳啊,再没见过……”
  是啊,母亲把“钱”和“情”分得那么清楚,本就没有图什么回报,恐怕唯一所图的,就是生前积善、走时坦然吧!
  ……
展开
目录
母亲的“钱”“情”观
好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
不贪不占,活得心安
我的母亲
我家那些平凡事
尊老爱幼,互助和睦——我家的幸福秘诀·
家慈子孝,其乐融融
听爷爷讲过去的事儿
百善孝为先
父母为镜,子女正身
父亲的温暖
母爱如师
成由勤俭败由奢
做人还是实在些
一怀浩然,一生快哉
好好读书,凡事靠自己
“好好学”“好好干”“好好的”
爷爷的稿纸
家有至宝——勤、俭、孝
爷爷的木工箱
家有慈母子孙贤
勤俭、守时、肯吃亏
孝道在我心
知根莫忘本
别摔了你的饭碗
老崔头和他的三字经
扣对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的成长风向标
修得家人心,相携永相亲
公家的东西一件都不能少
父亲的账本
言传身教树家风,潜移默化育新人
把公家的活儿当成自家的干
父亲的教诲
桐花之美永相随
诗书传家
好家风让家庭幸福兴旺
我的母亲
无言家风伴我成长
家塾课读
父亲的诚信
赶绠卖衣的父母
特别的嫁妆
父亲是部用一生去读的书
好家风影响我一生
家风是父母给我的烙印
家风记
良好家风的传承历久弥新
圉风·圉镇李家故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