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国四十年(1978-2018)/我的四十年丛书》:
我与中国的昨天、今天
1974年我刚完成高中学业,就被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那一刻我没有想到:中国将与我,以至后来与我的家庭产生非常重要的联系;中国人将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此后四十多年间我作为翻译、汉学研究者和学者,为传播中国文化,把中国的古老文化、发展模式、国貌民情介绍给阿尔巴尼亚及全世界而不懈努力。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回顾我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点滴,分享我的中国故事。
在“文革”仍未结束的年代,我们一批阿尔巴尼亚留学生来到中国。我们搭乘中国民航开辟的地拉那一北京直航飞机,在11月底的一个寒冷冬日抵达北京。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灰蒙蒙的、阴郁的,城里自行车川流不息,人们穿着千篇一律。
当我们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虽然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和迥异的文化,但我们也深切感受到身处一个友好国家。周围人的热情、老师像父母一般的关心以及中国朋友对阿尔巴尼亚的熟悉,让我们忘却了地理上遥远的距离,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般。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始终吸引着国际关系专家的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的一个月,阿尔巴尼亚就成为首批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这个欧洲小国与遥远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结为朋友。这当然有当时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考量,但不容置疑的是,两国人民间建立、巩固和延续了一份纯洁的友谊,而这份情谊至今仍然留存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每一个人心中。
在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留学的四年决定了我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这四年可以说是我的中国故事的关键部分。这期间我不仅精通了汉语,还学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宝贵的是,我了解了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这对我日后的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留学四年期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面临重大挫折。我亲身经历了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这三位中国伟人的离世,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经历了粉碎“四人帮”,经历了邓小平复出、被打倒和重新主持工作等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我们与中国同学一起哀悼去世的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外国人撤离北京后,我们是唯一一群留下来与中国同学共同面对唐山大地震的恐惧的留学生。我们和中国学生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运动,一起参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参加北京百万群众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大游行,一起讨论对中国未来的忧虑和希望。“中国将发生大事了!”那时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偷偷地跟我说。虽然当时我们不那么明白、不那么清楚中国发生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不知不觉成了这一改变中国并影响全世界的历史的见证人。
1978年我快要毕业,阿尔巴尼亚和中国的关系变冷的时候,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可惜阿尔巴尼亚却在自我孤立。你想想,一个刚刚毕业的对未来事业怀着美好梦想的学生,突然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可能一辈子没法用,那是多么严重的打击!记得当时我的一位老师用一种鼓励的眼光看着我说:“不要灰心丧气,不久后中文将成为你事业中的重要工具,希望你永远做中国人的好朋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