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妈妈》:
三年前,也是这样的早春季节,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老人迎来了百岁华诞。南京军区领导专门在老人养病的军区总医院南楼大会议室举办了:‘恭贺何子友老首长百岁华诞”庆生会。南京军区及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首长带着鲜花专程莅会庆贺,他们还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贺信和寿幛,表达对她的崇高敬意。总政治部的贺信简要概括了老人不平凡的一生,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风雨百年人生路,巾帼何曾让须眉。青年时代,您满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辛,不屈不挠,表现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英勇顽强的意志品质。任延安红军被服厂党支部书记时,您带领千余兄弟姐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保障部队军需供给,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您始终奋战在抗敌斗争第一线随部队驰骋在江淮河汉,战斗在苏北大地,多次参加反扫荡、反清乡战斗,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尤其让人敬重的是,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您痛失亲人,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强忍悲痛,始终战斗在抗战第一线,含辛茹苦,悉心抚育革命后代,堪称一代巾帼楷模……尊敬的老大姐,您是人民解放军中少有的百岁女红军,是人民的功臣。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信念坚定,襟怀坦荡,始终保持了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懈的人生追求。您的革命精神、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军官兵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仰、继承和发扬。您的历史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全军广大官兵永远不会忘记!总政治部这封短短八百余字的贺寿信浓缩了何子友老人百年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犹如昨夜星辰那样至今仍然发出璀璨的光芒,照耀着后人前进的道路。
……然而,昨夜星辰昨夜风萦绕的天空却是和双子星座中那颗将星的遽然陨落联系在一起的。在子女的心目中,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结合到永远分离至多也只有七八年的短暂时光,而何子友在人生大部分时间里长期和孤独相伴,坚守着信念,在艰难曲折中完成自己精神和情感上的涅粲,使这种对理想、事业、爱情的执著升华到崇高的境界。虽然何子友出身寒微,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始终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传承劳动人民和革命军队的优秀传统,在坚守理想信念中超越自我,锻铸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塑造平凡而又崇高的战士风采和大爱情怀。
过去,每年清明节周民夫妇总会陪着身体日渐衰老、意志却坚强如钢的妈妈前去祭扫爸爸周子昆的墓。近几年来,妈妈有些力不从心了,她只能沉浸在曾经引以为骄傲的战斗往事中,作一番悲壮的巡礼。坚定的眼神凝聚着生命的光辉,仿佛永远定格在战火纷飞的当年,那是她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将军生离死别的岁月。
周民蓦然发现,一生意志坚强的妈妈却难以回避自然规律的无情。毕竟,对于生老病死的无奈是人类的遗憾。作为战士、妻子、母亲的记忆,永远鲜活地存在于历史之中。风霜雨雪难以磨灭,沧桑岁月难以销蚀,俨然是椽笔舔血镌写的辉煌篇章,成为鼓舞后人开创新业绩的旗帜。因为那面红旗浸透了太多周子昆烈士与所有老一辈创业者的鲜血。曾经浇灌了春天里皖南巍巍群山中摇曳的映山红,永远装点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何子友在失去丈夫周子昆后漫长的岁月中,经常是寄情于口琴,以婉转多情的曲调吹奏《映山红》和慷慨悲壮的《新四军军歌》。现在她老了,精力和意识均使她难以再在口琴声中寻觅丈夫远去的背影,但是他们作为创业者留下的深深脚印,足以让过去告诉未来,共和国奠基者创业的艰难和曲折。
去周子昆陵墓的道路并不漫长,但何子友、周民母女俩滴血的心路却十分漫长……那些晶莹剔透刻烙着五彩纹路的雨花石象征着宁静、明朗、坚实、无我的品质,正是老一代老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写照。
沿着雨花石铺成的甬道,进入古城金陵的南郊雨花台望江矶上,踏着水泥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三座花岗岩垒筑的陵墓就可进入她们的眼帘,这里被尊称为将军陵园,埋葬着一批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三烈士墓”是将军墓群中最为突出高大的陵墓,因为这里埋葬着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副军长、中共东南局军政委员会书记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