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儿童行为心理学
0.00     定价 ¥ 52.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201194189
  • 作      者:
    刘莹莹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莹莹,管理哲学系硕士研究生,80后宝妈,3年全职妈妈。

家藏有上千册绘本,曾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并结合育儿实践,逐渐摸索并独创了一整套育儿理念。曾在多个平台发表多篇育儿文章,帮助广大读者解决了很多育儿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些孩子不愿意跟身边的人相处,不愿意和身边的人打招呼,不愿意


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父母就认为孩子太孤僻,担心孩子社交能力


差,影响以后成长。所以,父母总会要求孩子要有礼貌,不可以内向,不


可以害羞。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不是所


有孩子都擅长和喜欢社交。有些孩子天生就有社交障碍。如果强迫孩子做


不喜欢的事情,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家长要明白其中


的道理。


对于不善于社交的孩子,父母只要教育和引导的方法得当,就能够弥


补孩子性格上的短板。


五、社交能力差,


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五、社交能力差, 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


1. 不爱分享,喜欢自己玩——自我意识的萌芽


我的孩子在两岁时突然变得“自私”起来。别人的手还没碰到他的玩


具,他就立马嚷嚷着:“不许动!”他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护得紧紧的。他常挂


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我为此伤透了脑筋。孩子怎么就不爱分


享呢?后来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把自己的东西保护得死死的。其实,这不是


自私的表现,而是因为孩子正处在物权意识关键期。此时,孩子开始形成


自我意识,表现为对很多物品和玩具拥有强烈的占有欲,认为“我”的东


西就是我的,别人不能动。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是我的。不许


动!”别人动了他的东西,就是剥夺了他对物品的所有权。孩子只能把东西


紧紧地把握在自己手里,自我意识才会得以满足。


所以,孩子处在物权意识关键期时,不懂分享,并不代表自私,抢别


人的玩具,也不代表霸道。当孩子经历了这个阶段后,就能学会分享。但


是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争抢玩具时,往往不能冷静处理,而是用成人的道德


观念强迫孩子分享。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留下难以修复的


创伤,甚至可能会形成不好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可能会更自私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自己心爱的物品,会混乱孩子对于物品“所有权”


的认识。他们会认为,分享就是抢走自己的东西,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123儿童行为 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 


这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分享是痛苦的。于是,孩子会厌恶分享,甚至会


争夺物品的所有权,以保证自己的权利,以此来弥补缺失的安全感。


(2)容易丧失自我


当家长强制孩子把东西拿给别人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意愿不被尊重,


意见不被采纳。这样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其他小朋友开心了,父母就会


开心,就会称赞自己很懂事。这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他人的需求胜


过自己的需求。于是,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感受,隐藏自己的意愿。这样


一来,孩子不仅容易形成懦弱、胆怯的性格,还会丧失自我,无法捍卫自


我的正当权利。


(3)扰乱孩子物权意识的形成


有时人们会逗孩子,说:“这个东西是我的。”甚至强行把孩子的东西抢


过来。有的孩子会抢回自己的东西,有的孩子会因此哇哇大哭。于是,人


们会说孩子:“你真小气。”


孩子在 3 岁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权认知。玩具、书本,哪怕是一


个小瓶盖,在孩子眼中,都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家长如果强迫孩子把


东西“分享”出去,只会扰乱孩子物权意识的形成,从而不敢确认自己所


有物品的权利。


(4)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


当孩子被强迫分享时,内心是不快乐的,是压抑的。因为孩子无法反


抗而交出了自己心爱的物品。慢慢地,孩子会认为自己连心爱的东西都无


法保护,逐渐形成自卑心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是其自信心的来源,而长期被要求分享的


孩子会认为家长没有捍卫自己的所有权,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安全感,进而


124五、社交能力差, 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


丧失自信心,甚至会影响长大后的心理状态。


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物权意识关键期,注意孩子语言、动作和情


绪方面的表现。孩子构建自我意识,其中物权意识是关键内容。如果父母


发现孩子已经进入物权意识关键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平


稳度过这一阶段。以下几种做法可供借鉴:


育儿经


(1)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的言行都会被孩子机敏的眼睛记录下来。父母要用言行给孩子做


榜样。比如,当父母自己想吃水果时,首先问一问家人:“要不要一起吃?”


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把孩子最不愿分享的东西藏起来


作为成人,我们也会有几样东西是特别珍视,不愿借给朋友的。所以


我们为什么要强制孩子分享对他来说最珍贵的东西呢?如果是他最爱的玩


具或者图画书,就提出要他和别人分享的要求。不过,这要事先和孩子沟


通,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不要把这些拿出来显摆,让它们“躲在”柜子


里,等客人走了再拿出来玩。


(3)尝试角色置换游戏


如果孩子每次被要求分享时,都习惯性地说“不”,那么可以尝试一


下角色置换游戏。比如,当孩子提出要你手中的黄色积木或者汽车轨道时,


你平静地说:“不要!”此时,孩子一定会无法接受。而此时就是让孩子学会


125儿童行为 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 


换位思考的好机会。然后,你再对孩子说:“当你不肯和小伙伴分享玩具时,


他们也会像现在的你一样难受。”父母切忌对孩子进行唠唠叨叨的说教,只


要能让孩子形成对分享的初步认识就可以。


(4)孩子分享时及时给予表扬


我们总是花太多的时间来让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却很难在孩子表现


好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后者才是能让孩子表现好的充足动力。所


以,当孩子主动分享时,我们不要忘记好好地表扬他一番。你要告诉孩子:


“妈妈看见你和小朋友分享,真的很骄傲!很开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