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失控的家长
0.00     定价 ¥ 3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2668119
  • 作      者:
    孙蒨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1.60个一线亲子案例,60种面对面的心理困惑解答。

2.成长期儿童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独立个体的存在,父母因自己儿时爱的缺位而全心意为孩子付出,这两种力量是博弈还是合力?本书直面成长期儿童心理特点,综合作者十二年心理咨询手札,呈现每一个真实而典型的心理案例。

3.短小精悍的案例背后,是一段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

60种不同的敏感期儿童心理现象,每个案例都是作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的浓缩。案例的背后呈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概念、一个孩子的成长印迹,或者某一时刻的亲子沟通……

让我们一同关注:如何给出孩子zui积极的回应,如何做出zui有效的沟通。


展开
作者简介

孙蒨,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学习能力开发指导师,资深幼儿图书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硕士,从事幼儿教育十余年,儿童心理咨询十二年。帮助诸多家长和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广受好评。至今编写图书有《成长方案学习能力训练系列课程》《益智拼涂我zui棒系列》《亲子宝贝认知手指谣系列丛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讲述了成长期儿童(7-12岁)的个人成长案例60例,真实呈现儿童在成长关键期的某些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针对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轨迹,给出实用性的指导策略和家长指导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儿童和家长更好地享受相伴成长的美好时光。


展开
精彩书摘

  案例5:家庭中的“言语暴力”
  ♂男孩  11岁  五年级
  案例描述:
  端端(化名)的父母十分关注他的学习状况,为了能让端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爸爸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全家搬到学校附近住。
  每天放学回家后端端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再给端端辅导一个小时的功课,周末的时候端端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他的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其他同学都盼着寒暑假的到来,可端端更希望上学,因为每次放假的时候,他比上学的时候还累,需要学更多的东西。
  他的学习成绩也还不错,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但如果端端发挥失常,考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大嗓门地斥责他,说得端端一无是处,像个废物。每天晚上爸爸在检查作业时,要是发现有一处小的错误,爸爸也会说他:“你眼睛长到哪里去了?这么大的错误,你看不出来吗?”
  这次期末考试端端的成绩下降了,妈妈将试卷摔在端端脸上说:“你对得起我和你爸这么辛苦的付出吗?你就这么没本事啊!下次你要是再考成这个样子,以后就不用上学了。去了也白去,花那么多冤枉钱干什么!”
  从那次的训斥之后,端端整天唯唯诺诺就知道看书学习,更别说和同学们相处了。看到别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地玩,端端羡慕极了,但是却没有人邀请他一起玩,在学校,同学们都叫端端书呆子。端端自己也觉得除了学习之外一无是处,有时候学习还学不好,自己真的是太笨。越是这么想,端端心里就越焦虑不安,上课的时候他也不能好好地听讲,满脑子都是爸爸妈妈说自己的坏话,还有同学说他是书呆子的话,渐渐地,端端再也不愿意和同学接触了,总是放学就自己跑回家,他也越来越暴躁,心里好像有一团火,不知道怎么发泄。
  案例分析:
  以前的父母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而现在的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舍不得对孩子动手动脚。于是就用“言语暴力”来对付犯错了的孩子,但是,父母的嘲讽恐吓的言语仍然会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刺进孩子弱小的心灵。使孩子深陷自卑自责的心理,不能自拔,以至于一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深受其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家庭教育中的“望子成龙”对孩子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虐待。“望子成龙”现象在家庭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伤害,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另外,孩子一般对父母怀有崇拜的心理,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孩子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一直用“望子成龙”的思维模式与孩子相处,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患上抑郁症。
  成长策略
  端端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名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因为他本身就很努力,但是因为爸爸妈妈管教太严,而且他们经常对他实施“语言暴力”。让端端不堪压力,产生了心理问题,端端的成绩自然也就会下滑,父母又会对他实施“言语暴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受害者就是端端。
  所以,父母想要在对孩子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多和孩子沟通,用关爱的语言代替嘲讽和威胁,多赏识、多赞美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状况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22:军团大作战
  ——家庭过度关注后的影响
  ♀女孩  7岁 一年级
  案例描述:
  这天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一个小姑娘看看。约好时间后,我一开门,先看见了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六七岁样子的女孩,我热情把她们迎进工作室,刚要关门,发现后面还跟着爸爸,等爸爸进来后,又从后面跟进来了两位年龄较大的女士,然后又从后面跟过来了两位年龄较大的男士。我顿时有点蒙,我先把孩子安排在一个房间,本来想让6位大人在客厅等待,但发现人数太多,我特意让他们到一间咨询室进行等待。
  安排好大人后,我再回到沙盘室,只见这小姑娘倒是一身轻松地在这和我攀谈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我会写我的名字,我给你写出来。”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说。
  我看着她在沙盘上写上了她的名字,暂且叫她小雅(化名)。
  “你今天来我这里干吗来了,你知道吗?”我看着她,和她聊起来。
  “不知道,妈妈没说。就是玩来了。”小雅一边回答,一边玩起沙盘里的沙具。
  “那咱们交个朋友,你和我说说你的事吧。我也可以和你说说我的事。”
  “我有什么事,我和我同学的事啊?”小雅举着沙具吹风机说。
  “你和你同学都做些什么游戏啊?我也很想和你玩一玩。”
  “那天,她和别人做好朋友去了,没和我说,我特别生气,就把我衣服给剪了……”说着,小雅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了她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的争执。
  案例分析:
  我听完小雅说的事件后,了解了原来是因为同学之间没有相互打招呼,她的朋友就和别人一起玩了,而小雅看到此情景非常气愤,但是她没有直接说,而是大哭,然后开始拍打学校的桌子,到最后气急之下用剪刀将衣服剪烂了。
  听完她的描述,很明显的是她自己知道她做了很极端的行为,而且做这个行为不对,但是她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告诉她的朋友她很生气。这时的我将注意力从孩子转到了家长那边,让我想到一进门时一大家子一起来陪着这孩子咨询。于是我转向了另一间咨询室,让助理陪着小雅在这屋玩一会儿。
  到了另一个房间,说实话,有一种在学校里开家长会的感觉。六个大人围成一个圆,让我坐下。我开始和他们分析我观察到的孩子状态和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在这时爸爸打断了我,说了一下他眼中的小雅,不一会儿,姥姥又打断了我,说了一下她和小雅相处的经历。我刚要继续说妈妈又打断了我,告诉我学校老师怎么评价的小雅。在短短的15分钟内,我连续被爸爸、姥姥、妈妈、爷爷分别打断,我当时已经有一种感受就是头昏脑涨。被六个成年人围绕着,关注着一个孩子,我试想一下我自己,顿时感觉透不过气来。
  成长策略
  上述案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于家长的过度关注,导致孩子的情绪管理出现问题的现象。现在社会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还有些家庭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被六个大人每天包围在一起,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觉得关注她都是应该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都会觉得你们大人都应该围着我转,我们也叫以自我为中心。而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就不会发展出换位思考的功能,伴随的还有不会倾听,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因为孩子无法自己总结和感受别人的话语和心境。这样的孩子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这样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抗挫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无法适应现代的社会。
  作为家长来说,应该适当地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
  针对小雅这件事,很明显就是情绪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家长先要自省,是不是平时自己就没有做好正确的情绪表达,是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很多,是不是每次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都是在发泄情绪。家长应该及时调整状态,定时自省来看看自己的情绪管理是否失衡,再来跟孩子沟通,以以身作则的方式改变孩子的情绪问题。
  ……

展开
目录

案例1:电梯里的眼睛  1
——家长控制行为导致的恐惧
案例2:与“无知人类”的相处 4
——行为表现投射与家庭教育模式
案例3: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 10
案例4:七岁八岁讨人嫌    12
——怎么都是对着干
案例5:家庭中的“言语暴力” 15
案例6:习惯性地讲条件    18
案例7:早上起不来,晚上不睡觉   20
案例8: 一年级的淘气包   23
——被家庭压抑的愤怒
案例9:打死我也不认错    26
案例10:没礼貌的小哥哥  29
案例11:欺凌弱小到底是什么心理 32
案例12:打了别人却说自己受欺负 35
案例13:爱听闲话还插嘴  38
案例14:提问小百科   41
案例15: 虚荣心告诉我“妈妈不能参加联欢会”  44
案例16: 我叫你爸,你打我妈      46
案例17:从优等生跌落成差生  51
案例18: 永远比不过邻居家的小姐姐  54
案例19:劫富济贫的大英雄     57
案例20: 你就不能让我一个人待会儿吗? 59
案例21:好心帮了倒忙      61
案例22:军团大作战   64
——家庭过度关注后的影响
案例23:祥和小镇的背后  68
案例24:熬着人肉汤的巫婆     73
——批评或惩罚后的心理阴影
案例25:无法集中的注意力     76
案例26:坐不住的点点      79
案例27:渴望写好字   81
案例28: 为什么受到歧视的是我  83
案例29: 学校里的小霸王 86
案例30: 我多么希望当个“坏”孩子  89
案例31:外面的吸引力永远比家大 92
案例32:满是水果的孤岛  94
案例33:就是不爱学数学  99
案例34:爱嫉妒的全全      102
案例35:不断地挑衅别人  104
案例36:自伤行为背后的动机  107
案例37: 巨婴断奶记  110
案例38: 一道愤怒的目光 113
案例39:这种老土的运动别叫我    116
案例40: 拖延背后的意义 118
案例41:锁住了秘密,也锁住了心 122
案例42: 什么也不干的焦虑   125
案例43:你的车早就过时了     128
案例44:越大越懒 130
案例45: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      133
案例46:愤怒的自我   135
案例47:当偷钱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138
案例48: 气性大得要命    141
案例49:无敌破坏王   144
案例50:冲动是魔鬼   147
案例51:贪婪的文明   149
案例52:到处打架惹事的孩子  155
案例53:我也想要一条花裙子  158
案例54:一说就哭的男生  161
案例55:说一句顶十句      164
案例56:心中的小屋   167
案例57:一到学校门口就肚子疼    170
案例58:我想和朋友单独玩     173
案例59:孤独的芭比   175
——疏远自私的你
案例60:失去自我后的样子     17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