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六江纪事
0.00     定价 ¥ 5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6077676
  • 作      者:
    汪永晨主笔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六江纪事》是“江河十年行”考察团队的行走文人记录。作者与团队边走边考察我国西南部六条江河的生态,以及沿江的工业、农业,尤其是对灾区居民、移民,记录下对人与自然的不断反思和讨论。团队每年行走固定采访沿江的十户居民,记录他们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生活,充满人文关怀。
展开
作者简介
  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1954年7月生于北京,祖籍安徽。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1988年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制作过大量环保节目并多次获奖。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2001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2007年当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当选美国《时代》/CNN“2008环境英雄”,同年获得人民网“改革开放30年环保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03年以来关注中国的江河,特别是呼吁并推动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认知及有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听证会的召开。
展开
内容介绍
  从2005年开始,一支由环保专家、环境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组成的考察队伍,一路行走、探访我国西南六条大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他们历10年时间,关注江河的自然生态变化,采访六条大江边的十户人家,记录十户人家与江河的关系与命运。这就是“江河十年行”。“江河十年行”团队细致地观察沿江地形地质,修筑水坝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动植物生长的情况,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受灾区域百姓的生活和需求等等,以强烈的责任感讨论各种环保问题,并提出多个建设性建议。本书不仅是团队考察的人文纪录,更是对江河环保问题的诘问与思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010年12月5日再次来到唐晓平家,她也没问是不是在她家吃饭,就提前煮了一大锅米饭等着我们。见到晓平后我急着问她,有记者采访了你们这里铝厂污染的情况,有改进吗?晓平很平静地告诉我:更严重了。全村人家的果树一点果子也没结。2008年地震时还结了些果子。2009年铝厂投入生产后,全村的果树都遭了殃,而且山上的松树、柏树也开始黄了。从2009“江河十年行”开始,我们已经第三次到这家了。接触中,得知此前开朗的肖洪地震后沉默寡言,也难以集中精力上课。而唐晓平,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面对心灵受重创的儿子,面对刚刚重修好了要开农家乐却遭到了地震彻底摧毁的20间祖传老屋,面对地震后地里仅存的猕猴桃树、核桃树和40箱蜜蜂被山下铝厂生产时排出的烟气毒死,面对盖新房子凑不齐钱什么时候能搬出帐篷还遥遥无期,几乎一句怨言也没有。见到我们时,总是细声细气地描绘着自己的向往:再借钱,还买40箱蜜蜂,到离家远些的地方去放,争取早日挣够钱盖新房。2010“江河十年行”,杨勇告诉我们:2010年8月14日凌晨的一夜暴雨,造成汶川映秀镇、漩口镇、银杏乡、三江乡等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倾泻而下的山石造成岷江改道,洪水涌入重建的映秀新城,连接映秀和外界的烧火坪大桥也被洪水淹没。突发的高达7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不仅淹埋了国道213线,还致使岷江河水改道,映秀镇新城区部分区域被淹。5处泥石流阻断“震中生命线”。因灾死亡11人,60人失踪,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10.3亿元人民币。牛圈沟再次面临巨大挑战。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