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
0.00     定价 ¥ 7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76005875
  • 作      者:
    (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Elisabeth Roudinesco)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爱/焦虑/动物/金钱
安提戈涅/笛卡尔/福尔摩斯/美国总统

精神分析是20世纪的意识镜像,彼岸的未知之湖,一种新的弥赛亚。
弗洛伊德、拉康传记作者卢迪内斯库,汇聚历史、文字、修辞、记忆,在词条中破解精神分析迷宫。

★弗洛伊德和拉康传记作者、法国精神分析领军人物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汇聚历史、文字、修辞、记忆,在89个词条中破解精神分析迷宫。
★精神分析是20世纪的意识镜像,是现代人的情感、文学、电影、政治的隐秘原点。从福尔摩斯到菲利普•罗斯,从拿破仑到特朗普,从贝鲁特到华盛顿——一切皆可精神分析。
★文风轻快,笔法活泼不失严谨,每个词条都如同一场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思想漫游。突然的切入,错位的呈现,道路颇具迷惑性,读者可按序阅读,亦可跳跃选读。
★拒绝高头讲章,重新激发精神分析的现实阐释力,探索自我、梦境与幻觉,将精神分析恢复为一种具有活力的灵魂医学、一把依然锐利的批判武器。
展开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Élisabeth Roudinesco, 1944—),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师、巴黎七大的历史研究学者。曾先后师从德勒兹、福柯等学者,并于1969年加入拉康创办的巴黎弗洛伊德学派,成为拉康核心圈子的成员之一。卢迪内斯库曾参与撰写鸿篇巨制《法国精神分析学史》(Histoire de la psychanalyse en France),为弗洛伊德和拉康写过传记,并在201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4年荣获法国“十二月奖”,其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译者简介:
罗琛岑,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法语教师。主要译著:《弗洛伊德传》(合译)、《石油内幕》(合译)、《二十世纪艺术史》(合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是“六点私人词典”系列中一种,围绕89个关键词,剖解与精神分析相关的人物、城市、文学、电影、文化现象、政治风潮,带领读者在意识镜像的彼岸遨游。秉承“私人词典”的一贯风格,《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文风轻快,笔法活泼不失严谨,兼具知识性、批判性与趣味性,每个词条都是一篇漂亮的批评文章。
诞生于20世纪的精神分析曾大胆挑战人类的理性世界,展现出强劲的阐释能力,也因此遭到猛烈攻讦。如今,这门奇特的学科却藏进学术的水晶宫,变得日益衰弱,但精神分析的影响已渗透进文化、文学、艺术、政治的方方面面,构成现代人隐秘的精神原点。卢迪内斯库出生于精神分析世家,也曾师从德勒兹、福柯,她挣脱专业化的学科束缚,力图将精神分析恢复为一种具有活力的灵魂医学、一把依然锐利的批判武器。
展开
精彩书摘
白色哈姆雷特,黑色哈姆雷特(Hamlet blanc, Hamlet noir)
莎士比亚、马克思和南非的种族隔离

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历史上,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占据了与俄狄浦斯同样的中心地位。莎士比亚的主角们促发了精神分析的灵感,诞生了数以百计的阐述。
弗洛伊德将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转变为维也纳的癔病病人,甚至是现代神经症患者。他无力完成自己的使命。父亲的幽灵命令他杀死克劳狄斯为自己复仇,正是他毒死国王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难以采取行动,因为这个幽灵唤醒了他压抑的欲望——弑父娶母。弗洛伊德将哈姆雷特俄狄浦斯化,也将俄狄浦斯哈姆雷特化。
一方面是有意识的悲剧(哈姆雷特),另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悲剧(俄狄浦斯)。我想说弗洛伊德是一位哈姆雷特,他本可以成功地统治心理王国,教授在他身上注入了两个新的神话:杀害父亲及有罪儿子的意识。
拉康的阐述则截然不同,比起俄狄浦斯,他选择了安提戈涅,比起《俄狄浦斯王》他更重视《克罗诺的俄狄浦斯》。他将哈姆雷特塑造为安提戈涅的兄弟,不再是弗洛伊德式有罪的儿子,他是一部不可能悲剧的主角,是死去父亲的幽灵,是母亲的囚徒,他被传递了一种女性特征的恐惧。
因此,1988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之际,帕特里斯•谢罗 将长达五个小时的哈姆雷特悲剧搬上舞台(杰拉德•德卡尔特[Gerard Desarthe]饰演哈姆雷特)。这出剧既是莎士比亚式又是弗洛伊德式和拉康式的:主人公是一位忧郁且歇斯底里的疯子,面对幽灵,已逝者似仍活在世上,似直接来自恐怖电影。人们能够说谢罗继承了此前所有的哈姆雷特,好像这位丹麦王子能够根据时代不断变形。洛朗•贝尔热(Laurent Berger)写道:“将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呼唤戏剧艺术家们的各种阐释,这是在演员的表现中导演了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的疯狂、理性和感官的失常。”
至于雅克•德里达,他通过对共产主义、马克思和路易•阿尔都塞进行弗洛伊德式思考来分析戏剧(《马克思的幽灵》,Spectres de Marx,1993)。与拉康和弗洛伊德相反,他强调一个已经成为幽灵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和一种将来的“学会生活”之间的和解,这完全是可能的:在一个必须分开的时代和另一个长久的时代之间、在过去(以幽灵的形式呈现)和现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之间能够重新建立联系,只要哀悼阻止这种联系的一切,即以共产主义的名义犯下的罪行。通过弗洛伊德,德里达否决了所有认为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相一致的观点。
德里达认为可能的共产主义不存在,能够体现父系制度秩序的政党亦不存在,替代复仇者上帝的“共产主义宗教”,或建立在谋杀共产主义理念上的反共主义宗教皆不存在,唯有永恒的解构,解构将一个政党同化为一种宗教的观点:最后,学会生活,这就是人类境遇的道德法则。因此,德里达相信全球化世界中存在一种新的反叛,不再是儿子反对父亲,而是法律和权力之间的对立。这就是德里达式哈姆雷特的命运:在幽灵密布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幸存。传递这种幸存、传递这些创伤、传递一种衰退的权力,在这个观点中,我们如何能够不发现它与幸福的观点相连?
关于哈姆雷特的思考缘起自一次报告会,德里达试图向南非共产主义活动家克里斯•哈尼 致敬。1993年4月,哈尼遭一位种族隔离政策的支持者暗杀身亡。
这个事件总是令我想起另一位哈姆雷特,沃夫•萨克斯 的哈姆雷特。萨克斯是犹太裔立陶宛人,十月革命爆发后离开俄国,他是唯一一位在南非执业的精神分析师。萨克斯试图摧毁殖民主义的精神病学原则。这些原则贬低黑人,声称他们的心理无法企及欧洲白人的完美程度。1937年,萨克斯借用莎士比亚的人物,出版了一部颇具争议的著作《黑色哈姆雷特》(Black Hamlet)。在作品中他叙述了黑人巫医约翰•查法范毕若(John Chavafambira)的故事。父亲身故后,根据叔娶寡嫂的习俗,母亲嫁给了叔父查理。因此,约翰和叔父成为竞争对手。他再也不能躺在母亲的床上,他被送往茅屋,与其他兄弟住在一起。于是,他离开村庄(Kraal) ,下定决心,将来回到故里,向叔父复仇,展示自己的治愈力量更胜一筹。萨克斯将查法范毕诺的故事比作哈姆雷特,强调后者患有神经症,他犹豫不决,难以爱上母亲以外的其他女性。最后,当他爱上另一位女子,他意识到他的至爱与他有着同样的图腾(mutopo),她是他的禁忌:若和她在一起便是乱伦。
《黑色哈姆雷特》展现了一位精神分析师和一位巫医之间的友好交流,后者接受治疗,叙述自己的梦和回忆。萨克斯指出约翰遭受的所有不幸,也许来自他的无意识,但它们尤其来自一种殖民的情境,来自两个世界之间的共存,两个不可调和的世界:白人的世界与他们的司法、法律和理性习俗,以及黑人世界——一个呼唤由幽灵、图腾、祖先仪式、鬼魂、灵魂和预卜统治的魔法世界。无论他前往何地,约翰都带着他的世界,甚至在他接受白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时。在那个时代,种族隔离的法律正在着手准备,1949年,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这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乔治•德弗罗 在托皮卡 的经历。
萨克斯为黑人和白人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建立共存的可能性辩护而未果。在这段经历后,他投身左翼阵营,成为记者,积极参与犹太复国组织。
1946年,他着手修订自己的作品,删去一些过于殖民灵感的词汇。尤其,他放弃将至交好友约翰的拒绝行为阐述为“哈姆雷特”般的病症。他将这本书更名为《黑色愤怒》(Black Anger)。萨克斯过世后,他的弟子和同事再次流亡,就如同他们的先辈,那些遭到纳粹驱逐的弗洛伊德主义者。《黑色哈姆雷特》成为英语世界的经典,大部分反殖民研究或性别研究专家都评论过这本著作。
比起俄狄浦斯,哈姆雷特更多体现为一种反叛的人物,由此可以证明任何关于精神分析的思考都不应局限于俄狄浦斯主义。事实上,精神分析的基础是一种关于自由的悖论理论,也许弗洛伊德也未意识到:尽管主体由无意识决定,但他总是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
展开
目录
引言  / 1

A
爱(Amour)  / 1
焦虑(Angoisse)  / 11
动物(Animaux)  / 14
安提戈涅(Antigone)  / 22
伪经典和谣言(Apocryhes & rumeurs)  / 26
金钱(Argent)  / 29
自我分析(Auto-analyse)  / 34

B
费迪南•巴达缪(Bardamu, Ferdinand)  / 39
柏林(Berlin)  / 44
贝鲁特(Beyrouth)  / 51
拿破仑•波拿巴(Bonaparte, Napoléon)  / 53
幸福(Bonheur)  / 56
布达佩斯(Budapest)  / 58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 64

C
名人(Célébrité)  / 68
汝何所欲(Che vuoi?)  / 70
《泽诺的意识》(Conscience de Zeno[La])  / 71
大卫•柯南伯格(Cronenberg, David)  / 75
库埃纳瓦卡(Cuernavaca)  / 78

D
解构(Déconstruction)  / 81
最后一个印第安人(Dernier Indien[Le])  / 83
勒内•笛卡尔(Descartes, René)  / 85
欲望(Désir)  / 90
《第二性》(Deuxième Sexe[Le])  / 92
长沙发(Divan)  / 98

E
童年(Enfance)  / 102
厄洛斯(Eros)  / 111

F
家庭(Famille)  / 113
幻觉(Fantasme)  / 116
女性(Femmes)  / 119
疯狂(Folie)  / 121
法兰克福(Francfort)  / 129

G
乔治•格什温(Gershwin, George)  / 136
哥廷根(Göttingen)  / 138
朱利恩•格林(Green, Julien)  / 143
战争(Guerre)  / 148

H
白色哈姆雷特,黑色哈姆雷特(Hamlet blanc, Hamlet noir)  / 156
婴儿陛下(His Majesty the Baby)  / 160
阿道夫•希特勒(Hitler, Adolf)  / 161
好莱坞(Hollywood)  / 165
夏洛克•福尔摩斯(Holmes, Sherlock)  / 171
幽默(Humour)  / 175
催眠(Hypnose)  / 180

I
乱伦(Inceste)  / 186
辱骂、夸张和诽谤(Injures, outrances & calomnies)  / 189

J
耶稣会教士(Jésuites)  / 199

L
《被窃之信》(Lettre volée[La])  / 203
书籍(Livres)  / 209
伦敦(Londres)  / 214

M
雅克•拉康的箴言(Maximes de Jacques Lacan)  / 221
墨西哥城(Mexico)  / 222
镜像(Miroir)  / 226
玛丽莲•梦露(Monroe, Marilyn)  / 230

N
那耳喀索斯(Narcisse)  / 236
纽约(New York)  / 238

O
俄狄浦斯(Œdipe)  / 248
倭格昂(Orgonon)  / 253
《世界的起源》(Origine du monde[L’])  / 255

P
巴黎(Paris)  / 259
美国总统(Présidents américains)  / 266
未开化的公主(Princesse sauvage)  / 272
精神分析(Psychanalyse)  / 276
心理(Psyché)  / 277
精神病学(Psychiatrie)  / 282
动力精神病学(Psychiatrie dynamique))  / 285
心理治疗(Psychothérapie)  / 286
机构心理疗法(Psychothérapie institutionnelle)  / 287

R
叛逆(Rebelles)  / 288
抵抗(Résistance)  / 296
梦(Rêve)  / 299
家族传奇(Roman familail)  / 306
罗马(Rome)  / 308
菲利普•罗斯(Roth, Philip)  / 312

S
圣彼得堡(Saint-Pétersbourg)  / 317
萨尔佩特里埃医院(Salpêtrière)  / 320
诱惑(Sduction)  / 325
性、性别和跨性别(Sexe,genre & transgenres)  / 328
示播列(Schibboleth)  / 332

T
应许之地(Terre promise)  / 334
托皮卡(Topeka)  / 338

V
维也纳(Vienne)  / 341
城市(Villes)  / 349
巴西的城市(Villes brésiliennes)  / 350
莱奥纳多•达•芬奇(Vinci, Léonard[de])  / 356

W
《W或童年的记忆》(W ou le Souvenir d’enfance)  / 365
华盛顿(Washington)  / 371
乔治•渥林斯基(Wolinski, Georges)  / 373
伍斯特(Worcester)  / 376

Z
苏黎世(Zurich)  / 378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著作目录  / 3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