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走过蓝木街》:
小镇里的唯一一个邮局坐落在蓝木街上。
蓝木街其实并不是这条街真正的名字,只是因为靠江那旁的树木用蓝色栅栏围起。而这条街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滨江大道。后来小镇里居民又嫌滨江大道这名字太长,就应景地叫它蓝木街。
李夏至想,蓝木街多好听的名字啊,文雅又不失清新。
初夏的余热开始升温,踱在蓝木街上,阳光透过稀疏树叶孔落在李夏至冻了一个冬天的胳膊上,不热不凉,带起的风像是温泉水流淌过身边,不用眯起眼睛也能看见不远处的墨绿。
邮局就在前面了。
说实话,这是夏至第一次寄信,记得第一次写信还是四年级,那是语文一个单元后有的作文题。不然她可能连写信的格式都不知道。
她突然想在这个如约而至的夏天写信,就是想把这个突然来临的小秘密讲给别人听。就像是吃了一颗独特的糖,迫不及待地想和别人分享其中妙不可言的滋味,但是糖太少,吝啬得不肯同身边的人分享。这样一种矛盾的想法,纠结了她许久。
曾经她在贴吧发现那里堆满寻找笔友的帖子,“现代人真奇怪,”她喃喃着,“明明现在通信技术那么发达,一条短信,一条微信,一个电话就过去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原始般的沟通方式?”丝毫没有察觉现在自己也在寻找这种近乎原始的方式进行沟通。
夏至趴在邮局大厅的前台,用胶水粘着刚从脸色冷冰冰的邮局工作员叔叔手里买来的邮票,当他告诉夏至大厅门口左侧油漆已经斑驳的大盒子就是邮筒时,疑惑爬上了她的心。记忆里的邮筒应该是圆滚滚地站着,伸出大大的嘴巴,吞下过往的信件,把它们小心地伴着思念传向远方。
她愣了愣:“为什么是吞下?”
——嗯,大概是因为抓在手里的信会被调皮的风吹走吧。
夏至站在邮筒面前犹豫了好久,还是转身跑进邮局问坐在前台的叔叔:“叔叔,请问邮箱在哪里呀?”
他盯着放在台子上的手机屏幕:“不是说了在门口的左侧吗!”头也不抬地回答她。
“可是门口的那么旧,取信的小窗口像是要掉下来。”还是不甘心小声嘀咕着,“真的有人会来取信吗?”
“取信的窗口已经不用了,邮递员会派件到收件人的家里。”他还是继续用食指拨动屏幕。
“哦——”夏至拖长尾音。
又来到绿邮箱前,她看着锁邮箱的那扇铁皮像垂死的老人一般挂在那里苟延残喘,夏至的手贴在斑驳的邮箱上,喃喃着:“连你也被抛弃了呢。”但听着“咚”的一声消失,心中那点愁绪也逐渐散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