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笔尖下的伦敦
0.00     定价 ¥ 34.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徐家汇书院
  • ISBN:
    9787515331386
  • 作      者:
    (美)珀西·H·波恩顿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作家珀西·波恩顿,用一本书的时间挖掘史料,激扬文字,遍观伦敦千年,并铺开一张日益壮大的城市地图。翻开《笔尖下的伦敦》1913年版纸页泛黄的扫描本时,看见的是一位野心勃勃作家的面孔。阅读是与他对视的过程,编书一念划过时,虽有片刻惧意,却分明已被其幻魅之眼牢牢攫获。我在想,怎样的一种气质能够得上此书,岂不无过于互补、精妙的笔法,与交融、丰腴的思想?而数名译者的合作,也许恰恰能联合史学与文学两路之人。

展开
作者简介
  珀西·H·波恩顿,美国籍,生于 1875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他在芝加哥大学任英语文学教授近四十年,在英语文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他著作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前沿再发现》(1931),《文学与美国生活》(1936),《美国与当代小说》(194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说哪本书能将伦敦城魔幻般还原于我们面前,同时还让我们一睹各个历史时期英国文学大家的风采,那就非《笔尖下的伦敦》莫属了。芝加哥大学教授珀西·H·波恩顿(1875–1946)深入挖掘了英语文化为人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文学财富,不仅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而且带领人们遍观千年,从中世纪乔叟勾绘的城墙之下穿越到维多利亚的大都会之中。在他笔下,英国的文坛巨匠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和狄更斯等人,一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随时会从书中走出,亲切地伴着我们一起,穿梭于千年伦敦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正如约翰逊所言: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他就也厌倦了生命;因为伦敦有着生命中所包含的一切。
展开
精彩书摘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装着家当,载着妇人、仆役和孩子的货车和手推车;更有钱的人挤在马车里,由车夫伺候着,匆忙离开了。
  到6月末,伦敦市市长下发了详细的指令,包括怎样照顾病人、料理死者后事、如何清理街道,还有对集会的限制。接着,为了让那些总是意识不到情况有多危急的人们认清现状,政府出台了一些让人相当吃惊的条例规范。“戏剧、斗熊、游戏、民谣和击剑”都被明令禁止,公共聚餐和“在酒馆、啤酒店、咖啡馆以及酒窖酗酒”也遭取缔,但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7月中旬,一周内有七百人死于瘟疫。到了8月末,每周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六千,而9月的第一周有将近七千人死去。
  这种大规模破坏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它使那些平常被法律和舆论所束缚的人完全堕落了。有人不知羞耻地招摇撞骗,护士和保姆遭到侮辱,死人的财物被洗劫一空,而废弃的房屋和店铺也惨遭洗劫。恐惧使人疯狂。虽然不时也有无私的善行被记录在案,但那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实在令我心潮澎湃。一位住在天恩寺街的杰出公民,一个马具商,他的孩子们都已死于瘟疫,由他亲手埋葬,而他和他妻子也已被隔离,终究难逃一死,他只剩下最后一个孩子,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拯救这个幼小的生命。他将这个赤身裸体的婴孩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而这位朋友(给孩子穿上新衣)把孩子带到了格林威治。我们在格林威治听到了这个故事,一致同意要把这个孩子留在城里抚养。”
  ……
展开
目录
前言
I. 乔叟的伦敦
II. 莎士比亚的伦敦
III. 弥尔顿的伦敦
IV. 德莱顿的伦敦
V. 艾迪生的伦敦
VI. 约翰逊的伦敦
VII. 兰姆和拜伦的伦敦
VIII. 狄更斯的伦敦
IX. 维多利亚的伦敦
X. 当代伦敦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