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欺诈的文化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欺诈吧。它或许会令人联想起镀金时代的强盗大亨山,自从19世纪末欺诈行径大行其道以来,我们发现,我们对人类自身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在某些方面已经大异往昔,真可以说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了。欺诈劈头盖脸,无处不在,令人饱受其害。曰复一日,周复一周,大量事例不断涌现在社会体制的几乎各个方面:金融和实业界、各种上流职业、教会、体育界、传媒界以及科学界。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以为出现于各种颇具自治和自我纠偏能力的体系内的欺诈事件只是孤例;我们也不能再姑息回避,而必须要认真思考欺诈的表现形式和产生背景。
让我们从何说起呢?时至20世纪90年代,我们恐怕已经忘记了历史的教训。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已经过去六十余年了,遥想20年代,一切曾经多么繁荣兴旺,然而泡沫一夕破灭,金融骗局和业界丑闻纷纷大白于天下,只是岁月无情,记得那些事情的人早已纷纷作古了。现在还有谁知道谢南多厄公司(ShenandoahCorporation)和蓝桥公司(BlueRidgeCorporation)这是戈德曼·萨克斯(GoldmanSachs)于1928年、1929年分别建立的风险投资信托公司。还有谁知道由塞缪尔·英萨尔(SamuelInsull)建立的事业性控股公司?
……
展开
——刘钝,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IUHPS/DHST)主席
贾德森此书读起来让^不忍释手,它反映了我们许多人对于为科学遮丑者的失望和气愤。本书清晰地目顾科学不端行的经典事件和近年来的案例,并试图找出每件事情的真相。本书从当代文化之中深掘科学欺诈的背景,并为我们将来如何与科学欺诈展开斗争提出了令人兴奋的构想。那些对于反欺诈缺乏作为的科学和医学真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斯蒂芬洛克(StephenLock),《蓖目医学杂志》荣逞主编
贾德森揭示并分析了青问题的科学行为以及它们产生的环境。我们不能再接受这样的陈词滥调科学是个发现真理的自治体系科学家们应被信任他们仅凭自身就能够捍卫科学。贾德森优雅的阐释或许是“帮助服药的勺糖”,但不管怎样这剂药对科学之躯应该会颇有疗效的。
——阿瑟·高尔斯顿(ArthurGalston),耶鲁大学荣退伊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