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的主要分类
从功能上看,我国的古建筑可分为宫廷府第建筑(如宫殿)、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牌楼)、陵墓建筑(如陵寝)、园囿建筑(如园林建筑)、祭祀性建筑(如坛庙)、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等类别。
从建筑材料来看,我国古建筑可分为木结构、竹结构、石结构、土结构、砖结构、金属结构等类别,但是现存木结构占的比例最大。我国古建筑的造型艺术和建构技术与西方不同,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的结晶,亦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
第三章:四合院建筑第三章四合院建筑
四合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居住形式,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北京的四合院都在胡同里。见图1
四合院由一系列建筑围合而成,像一个盒子。四合院的四边为建筑或墙体,中间为庭院。从平面形状来看,四合院建筑为长方形,整体形制规整,建筑根据中轴线呈基本对称布置,南北向的轴线为主轴线,东西向的的轴线为副轴线。从使用功能来看,四合院具有非常私密的特点。每个院落独成一体,院内各建筑之间则通过廊道联系,院内与院外之间有院墙,关上院墙门则形成一个封闭的私密空间,非常有利于家庭的居住。
四合院可由一个或多个院落组成:
(1)一进院落:仅有一个院子的四合院,规模较小,见图3。一进院落由正房(北房),东、西厢房,南房(倒座房)围合而成,宅门开设在东南方向,宅门内有影壁,以遮挡院外行人的视线。
正房:也称上房或北房,在四合院中的等级最高,位于四合院北侧正中,见图4。正房两端一般还有耳房。在四合院所有的建筑中,它的体量和装饰级别是最高的。正房一般坐北朝南,采光通风良好,为一家之主或长者居住的地方。
耳房:耳房位于正房两端,左右对称,犹如人的头与两耳的关系,因而被称为耳房,见图5-图6。耳房要比正房低,体量亦比正房小很多。耳房的前檐有一小块空地,可称为“露地”。
厢房:厢房级别低于正房,位于院落里的东西两侧,一般为子女居住,见图7-图8。厢房中,坐东朝西的称为东厢房,坐西朝东的称为西厢房。其中,东厢房的级别要高于西厢房。在高度上,东厢房略高于西厢房。厢房也可设有耳房,但屋顶形式一般为平屋顶,称为“盝顶”。
南房:在四合院中,南房坐南朝北,因此又称为“倒座房”,见图9。倒座房在四合院中是级别最低的建筑,在古代一般为男仆的居所。其后檐墙应该是临街或临胡同,因而大门位置一般与倒座房的后檐墙齐平,见图10。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是一种墙壁,可位于大门入口内,以遮挡视线,保护院内隐私,见图11-图12。影壁还可位于大门外,与大门相对而建,见图13,阻挡院外行人的视线,使其不能看到大门内的情况,以保护四合院内建筑、人物行为的隐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