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琼·狄迪恩
0.00     定价 ¥ 4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21767353
  • 作      者:
    (美)琼·狄迪恩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4
收藏
编辑推荐

★ “最后的访谈”(第二辑)继第一辑6位文学巨匠的访谈,聆听6位来自法律、电影、社会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非凡女性: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玛丽莲·梦露、简·雅各布斯、托妮·莫里森、琼·狄迪恩、厄休拉·勒古恩,她们突破社会规约,引领了二十世纪的风尚,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 琼·狄迪恩是用自己和世界的伤口揭示失序时代的敏锐观察者。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访谈中,她讲述了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因文学化的新闻写作知名,也是一个关于“酷”的文化符号。

★ “最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琼·狄迪恩(1934—2021),美国记者、作家,著有非虚构作品《向伯利恒跋涉》《奇想之年》《蓝夜》等、小说《公祷书》等。其文学化的新闻写作使她成为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写作触及现代社会和个人丧恸的幽微之处,是失序时代的观察者。


 钟娜:双语写作者、文学译者、播客主播、文学孵化平台重音社合创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有的作家定义了一代人,有的定义了一种体裁,琼·狄迪恩同时做到了两者。这些访谈有的散见于《纽约时报书评》等报刊,有的来自《新鲜空气》等广播节目,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狄迪恩谈到了她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以文学化的新闻写作洞察失序的时代,也在丈夫和女儿去世的创伤中观察人内心最敏感的部分,她的坦诚真挚给了我们勇气。

展开
精彩书评

“所有关于酷的含义都可以描述狄迪恩。”——《洛杉矶书评》


“琼·狄迪恩从不浪费一颗子弹。”——特朱·科尔(美国作家)

 

“她是一位伟大的记者。”——罗伯特·希尔弗斯(《纽约书评》联合创办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狄迪恩×《太平洋电台》


“ 我所感知到的与其说是女性的痛苦,倒不如说是更普世的,生而为人的痛苦。”


 


狄迪恩×《沙龙》


“ 有电脑之后,写作不再像在画画,更像在雕塑,

你有一大块材料,然后开始改变它的形状。”


 


狄迪恩×《巴黎评论》


“ 写非虚构像刻雕塑,你把调研成果雕成成品。

写小说像画画,尤其像水彩。你画了一笔就是一笔。”


 


狄迪恩×《时代》:最后的访谈


疫情时期,纽约彻底不一样了,被问及最怀念什么,狄迪恩说:

“我怀念邀请朋友来家里吃晚餐。不过我在红酒上的开销变小了。”


展开
目录
导语
女性的焦灼
拜访琼·狄迪恩
投身大漩涡的琼·狄迪恩
沙龙采访
曲终人散后写下故事
非虚构的艺术 No.1
琼·狄迪恩的黄色科尔维特
对琼·狄迪恩的一次采访
最后的访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