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14年精神科护士一线工作手记,记录封闭病房真实故事。
★5000多个不畏艰辛的日夜,16位患者的人生速写。
★清醒和疯狂,只在一念之间。不要怕。因为,绝望终有边界。
★“漫漫人生旅途中,精神病院更像一个驿站。我们提供一些特殊的补给,让他们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人的出生和起源是他的根,只有根扎稳了才能放心生长。
★随书附赠:蘑菇心情贴纸+精神状态卡片+语录书签+电子赠品
并非所有人都能与精神疾病和解,
而我替他们记录下此刻的故事,
也使得那些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有所存证。
于某,33岁,病史2年
感到被监视,认为有人跟踪自己、要加害其两岁的女儿,多次抱女儿外出躲藏。常因小事争执,脾气大、易激惹。
周某某,24岁,病史11年
感到一切都是动态的,为了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他也不能安静。
孙某,29岁,病史8年
突感身体无法动弹,胸口发闷,浑身发痒。入院前一周几乎未睡,情绪波动大,易激惹,幻听严重。
她想抢走我女儿
精神病院最怕什么时候收病人呢?在我看来,一个是过节的时候,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合家团圆的节。还有就是夜班了,特别是夜班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在这两个时间来住院的病人一般都病得很厉害,家人没法留着过节,急诊没法等到天亮。
某个大年三十的夜班,我就收到这么一个“强强联合”的患者。
“铃铃铃……”
我正喝着咖啡强打精神,听见电话声一个激灵站起来,抬头看了一眼走道上的电子钟,正好是凌晨两点。
“喂,你好,这里是男7病区。”
“我这边急诊,备床!备约束!马上转一个病人,五分钟就到啊!”急诊护士匆匆说道,听筒里还隐隐传来警车鸣笛和男人的嘶吼声。
我放下电话,见护工小周师傅已经推好床在大厅里等着了。有默契,我心想,还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这时系统上也跳出了新病人的名字:于超。
我戴好手套,刚拿上约束带,病区大门就被人踢响了,来了,准备搏斗!
刷开门禁,保安们和那病人扭作一团摔了进来。病人力气很大,右手不断把押着他的人推开,双脚气急败坏地乱踢,左手被一根约束带捆扎在背后,想来右手是从急诊过来的半路上挣脱了。按着他的保安大哥身形很高大,竟也稍落下风。
我和小周师傅努力在战团中找他的手腕,这种情况是不指望病人配合了,只能先约束起来再好好谈话。我好不容易把他的右手再次套上约束带,却怎么也拉不动。另一位保安大哥帮我拼命抓住带子,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另一端扣到病床上。
病人双手被我们扣住,就像一只红着眼的困兽,冲我们发出阵阵怒吼:“我不是精神病!我不是精神病!”
说着双脚又使出连环踢,大家被踢得无法靠近。我和小周师傅使了个眼色,小周师傅微微一点头,我大喊一声病人的名字:“于超!”他转头看我的瞬间,被小周师傅从背面扑上去按住双腿,我们终于将他四肢都约束住了。
“厉害厉害!”保安大哥们擦着汗由衷感慨,“这人在警车上和警察打,下车以后跟我们从急诊门口打到病房门口,力气还这么大!”
可不是嘛,明明是冬天,我的后背也汗湿了,过度用力的双手在签交接单的时候都有点不听使唤。
于超被迫躺在床上,紧咬牙关,鼻翼猛烈扇动喷着粗气,双眼怒睁盯着天花板,两个拳头死死握着,时不时地挣一下约束带,带起“咣咣咣”的响声。
我理解他,他现在肯定满脑子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不甘心。
“小郁,你问过吗?他说话吗?”值班的男6病区的小王医生压低声音问我。
刚刚她走到床边看了一眼病人,于超用充满恨意的眼神剜了她一眼,显然不想和我们多谈。
“急诊交接单上记录,这病人是警察从高速上截下来的,据说开车开到200码,截下来以后警察发现车上还有个两岁的小女孩在哭。询问原因不回答,病人下了车就开始打人,打警察,打保安,警察怀疑他拐卖女童!”
小王一惊,马上又说:“不会吧!拐卖女童敢开到200码?”
我无奈地两手一摊,于超是从外地开车来的,家属还没赶到,我们知道的也就是急诊交班的内容。小王医生给于超开了针地西泮,想让他安静休息会儿。
我刚帮于超打完针,门铃又响了,保安说是于超的家属来了。于超的身份信息显示他家在几百公里外,我疑惑,家属怎么这么快就到了?
我刷开门禁,只见一位愁容满面的青年男人半扶着一位披头散发的女人站在外面,女人很憔悴,一时看不出年纪。
她虚弱地抬起头,双目赤红,声音也嘶哑了,问:“于超,在这里?”
我问清来人身份,女的是于超的妻子,男的是她的哥哥。
我安排他们坐下,倒了水,告诉他们:“于超现在状态不稳定,什么也不讲,你们知道情况吗?”
“知道,于超想把女儿带走,不想让我妹妹找到,他脑子有病!”男人恨恨地说。
于超的妻子轻咳几下,稳定了一下声音,说:“于超是不对劲,他本身是有点多疑的人。自从我们有了女儿,于超就变本加厉地多疑,他怀疑有人要杀女儿,怎么跟他证明都没用。我想带他看心理医生,他就跑,跑到别的城市,不和我们联系,电话也关机。”
“那么这种情况有两年了?”我记得病史上说他的女儿两岁。
“是的,一开始偷抱女儿出去,但是女儿太小了,要喂奶,要找妈妈,于超出去一段时间会回家的。但是女儿年龄越大,他带出去的时间越长,有一次都二十四小时不回家了。我到处都找不到女儿,我急疯了,报警才找到他们!于超的理由是带女儿出去玩,手机没电了。
“后来,我不敢上班了,就在家看着女儿,我总觉得于超心里有打算,他不说话的时候就在想事情,会偷偷观察我在干什么。我真怕他把女儿带走再也不回来。快过年了,我带女儿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今天他突然上门来说想一起吃个年夜饭。我想过年一家人要在一起的,就让他进了我妈家。谁知道他趁我们烧年夜饭的时候,把女儿偷走了!”
于超的妻子说起伤心事,忍不住崩溃大哭,我递给她纸巾,她勉强收住情绪又道:“我发现他出门以后立刻就报警了。我和我哥开车追他,我们开了几个小时追到这里,可能是刺激他了,他越开越快。我们害怕死了,我们不敢追了,女儿还在车上呢!”说完,她泪流满面,累极了似的伏在桌上。
我心中不忍,拍拍她,告诉她可以平复一会儿,再让医生过来问病史。她无力地抬起头看着我,眼神空白,说:“你们治治他,他真的疯了!”
病 史 记 录
姓名:于超 性别:男 年龄:33岁 病史:2年
诊断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患者信息 职业:公务员。
两年前渐起敏感多疑,与同事关系差,针对领导,常因小事争执,脾气大、易激惹。
病程记录 今年2月起,感到被监视,认为有人跟踪自己、加害其两岁的女儿。多次抱女儿外出躲藏。今夜患者在沪宁高速驾车时严重超速,被高速警察拦截后,发生搏斗,接触时语无伦次,情绪异常,直接送入院治疗。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我进入工作系统,看到小王医生的病程记录首页上如是说。
巡视时我又仔细看了看被约束起来的于超,他微张着嘴巴已经沉沉睡去,地西泮开始起作用了,我试了试约束带的松紧也没有弄醒他。这个年他过得很忙,在丈母娘家偷出女儿,夜间超速疲劳驾驶,截停后又与警察搏斗,来医院又和我们挣扎了一番,他也该累了。
患者的面部、脖子、手臂皮肤有多道划痕,均为在外搏斗所致。
我在护理记录上写道。
03:10 患者入睡。
前言 与精神疾病共处
她想抢走我女儿
寻爱替身
停不下的周夸夸
我会在你上班时消失
共生的母子
他的大脑有自己的想法
无声流淌的病人
他们都向我示爱
癫狂恶邻
到处都有白色泡泡
网瘾少年
爱情避难所
国道尽头有传送门
长大的小孩
寻根流浪者
我被植入芯片了
被作者的专业度吸引了。是从业14年精神科护士的作品,记录在精神病院发生的真实故事。看了这本书,自己似乎也在以第一视角观察患者。读完感触很深,病患和从业者都很不容易。
——豆瓣读者 小尤
写的病例好全面啊!双向情感障碍、狂躁症、精神发育迟滞,以及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看完才发现原来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这么片面和刻板,读完收获很大!是个非常好的作品。
——微博读者 金子
被里面的故事打动了,一直觉得这个群体让人害怕,深入了解才发现,他们只是病了。作者的视角很平等,不悲悯也不同情,看到某些故事还笑出声了。我对精神病群体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红书读者 阿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