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昙花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原名李哲)即位,庙号为唐中宗。
李显是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媚娘的第三个儿子。
李显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是尊天后武媚娘为皇太后,这样做合情合理,历朝历代均是如此,但是,把政事交与皇太后全权负责就显得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此时,朝廷内外、举国上下,最大的莫过于武媚娘,武媚娘也知道自己处在权利的顶峰,但脚跟还不是很稳,还需要做些安抚工作,例如,现在的韩王李元嘉根红苗正,威望也高,他若是振臂一呼,说不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因此,武媚娘为李元嘉加官进爵,保其稳定。(李元嘉是高祖李渊的儿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李显虽然没什么大权,但还是个皇帝,多少还有些权力,刚坐上皇位,便将太子妃韦氏升为皇后,并且提升皇后的老爹韦玄贞为豫州(管辖今河南省部分地区)刺史。
没过几天,李显想把岳父提拔成侍中,当上侍中可就是进了宰相圈,宰相责任重大,并不是谁都能当的,当不好会祸国殃民。
除了要提拔岳父,李显还打算给自己奶妈的儿子授个五品官。
李显这样做应该是有一定想法的,即能照顾亲戚,又能安插一些自己人在重要位置上,好跟皇太后抗衡。
皇帝的言谈举止实在出格,中书令裴炎不得不站出来制止。
对于裴炎阻止自己提拔韦玄贞的做法,李显暴跳如雷,放出浑话:“这个天下我都可以交给韦玄贞,难道还会舍不得一个侍中的职位!”
裴炎无法阻止李显胡作非为,但有人能。以目前武媚娘具备的实力,收拾李显很轻松,她可是做大事的人,对儿子也不会手软,如此合理的借口摆在眼前怎能不用,于是,她便开始策划废帝。
李显的胆子也忒大了,难道他不明白这个天下仅仅在名义上是他的,实质上和他就没什么关系,那是他妈的天下,他敢拿他妈的天下送人,他妈会怎么想!
当上皇帝的李显自以为够强大,忘记两个哥哥是怎么被弄死和被弄得生不如死的,武媚娘的手段是何其高明与残忍,李显此举明摆着是想找死!
公元684年2月,武媚娘在乾元殿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命令裴炎、刘祎之、程务挺、张虔勖等亲信带兵入宫,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宣布太后命令——废除李显帝号,降级为庐陵王。
此时的李显尚未缓过神来,傻乎乎地大喊:“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不让我当皇帝?”
“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所以不配坐这龙椅。”这便是太后给他的答案。
整个过程极其简单,除李显本人高分贝但毫无效果的呼喊之外,没有遇到丝毫阻拦,武媚娘的强大可见一斑。
李显在公元683年12月即位,公元684年2月下台,仅仅当了两个月左右的皇帝,如同昙花般一现而凋谢。
确切的说,李显并不如昙花,昙花盛开虽然短暂,但绽放之时洁白如雪、淡香怡人,李显这几十天皇帝当的,除了提拔媳妇、岳父之外,就再也没做过什么。
打击和安抚
李治和武媚娘生的四个儿子已经有三个被残害,武媚娘一琢磨,不能厚此薄彼啊,把老四也拉出来溜溜吧。
公元684年2月,李旦即位,庙号为唐睿宗。(李旦是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媚娘的第四个儿子。)
跟中宗比起来,睿宗更惨,名义上叫皇帝,实际上除了能把媳妇刘王妃升级成刘皇后之外就啥也干不了了。
现在的武媚娘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临朝,而且权利更加集中,朝廷内外大事小情全由她一人说了算,李旦是个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
武媚娘对这次权力交接很满意,但有人不满意。
前几天一群侍卫军跟随裴炎、刘祎之入宫逼李显下台,李显根本没啥反抗,这群侍卫军没发挥出作用,也就没得到奖赏。逼皇帝下台可是件掉脑袋的事情,冒这么大风险竟然啥好处没捞到,谁都会不甘心,于是,十几个当兵的聚在一起喝闷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喝多了嘴也没了把门的,大放厥词:“早知道冒那么大风险都没奖赏,还不如拥护庐陵王当皇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在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侃大山的时候,一个士兵悄悄离席到后宫去打小报告,说有人散布反动言论。
这伙人还没喝完酒就直接被逮捕了,那个散布反动言论的被砍头示众,其余几人因知情不报被吊死,算是得到具全尸。
那个到后宫打小报告的士兵直接升为五品官员,一步登天! 从此之后,告密之风骤然刮起。
有了各种小道消息,武媚娘便能更好地掌握朝廷内外的各种信息,当然这些信息的可信度肯定是有限的,一般人背后打别人小报告都会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这种行为虽然遭人唾弃,但为了升官发财仍然有无数不要脸的同志奋勇争先前赴后继地爬到领导身边,尽情地诋毁着那些自己通过正常手段竞争不过的对手。
通过这些小道消息,武媚娘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不习惯让个女人统治国家,在此之前因女人祸国殃民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武媚娘也有些心虚,她便给尚书省左仆射刘仁轨送了封信,信中写道:“汉朝时期,刘邦很放心地把关中事务全权委托给萧何,现如今,我也很放心地把国内重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