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兰古城的前世今生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是古代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汉代伟大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后,第一次将楼兰带到了世人的眼中。汉武帝听闻大宛马品质优良后,打算购置这些马匹武装大汗骑兵,以满足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是他多次派使节前往大宛、康居一带求购,而楼兰正处在运送这些马匹的必经之路。
楼兰是一个小国,既不敢得罪匈奴人,也不敢得罪汉人,就在两大势力前巧妙地周旋着,以维持其政治生命。暂时担负起了向汉使提供食宿以及粮草的繁重任务。后因汉使多次虐待向导,楼兰开始拒绝服从西汉的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在匈奴唆使下,曾几次攻杀汉使,掠夺财物,这使得西汉皇帝非常恼火。于是,汉朝大将军霍光就派属下傅介子去杀楼兰王。到了楼兰后,傅介子拿出许多金银锦帛,假意要送给安归。楼兰王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傅介子对各王公大臣说:安归负汉,是大汉天子派我来杀他的,应该立他的弟弟尉屠耆为王。谁如不从,汉朝的大军马上就到!各王公大臣见安归已死,而且汉朝大兵压境,反抗只是徒丢性命,只得默认了这个事实。
安归死后,汉昭帝即诏立曾在汉朝做侍子的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尉屠耆归国后,为了摆脱匈奴人的控制,立即率领国人南迁,并改国名为鄯善。至此,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楼兰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作为一座城市,它仍然延续下来。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到了唐代,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王昌龄《从军行》中曾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在唐朝,楼兰还是边陲重镇。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楼兰古城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二、楼兰古城重见天日
1900年,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在行进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用来挖水的铁铲丢在了前一夜的宿营地上。要知道,在沙漠,水就是生命,而铁铲是他们用来挖水的唯一工具。斯文·赫定不得不命令队员奥尔迪克回去寻找。奥尔迪克强忍饥渴立即出发,幸运地找到了这把铁铲。就在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打在脸上使他无法睁眼,他迷失了方向。当风暴停息之后,奥尔迪克面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址,起初他以为这是千年难遇的“海市蜃楼”,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废墟。映入他眼帘的,不仅有残垣断壁、巨大的房梁,还有遍地的碎陶片和浮露于地表的佛珠铜钱等。
第二天,奥尔迪克找到了队伍。当斯文·赫定从奥尔迪克手中接过那几片木雕残片时,有多年探险经验的他,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处使自己闻名于世的重大发现,斯文·赫定当场由于兴奋过度而惊叫起来。这位探险家用颤抖的手挥笔记录了这一心情:“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了,这果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为了生存,他们将考察楼兰的计划拖到了第二年春天。1901年,斯文·赫定重返沙漠。然而这次沙漠之行并不顺利,上次是因为机缘巧合遇到古城,如今在浩瀚如海的莽莽沙漠,想找到古城,谈何容易。就在斯文·赫定一行人疲惫不堪之时,奇迹出现了,他们发现了很多古代的烽火台,并沿着烽隧线,到达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那片废墟。
在这里,他们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最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消息一出,世界震惊。此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两次到楼兰考察挖掘,发现了附近十几座城址、寺院、住宅遗址等。美国的亨廷顿和瑞典的布格曼探险队先后到过楼兰,均有所发现。楼兰古物成为欧美和日本探险队激烈争夺的对象。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