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汉末三国大变局
0.00     定价 ¥ 43.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205091897
  • 作      者:
    姜越编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王朝拐点”系列,一套10部书,从商朝中期开始说起,剖析中国历史上,前一个强大王朝衰落的原因,并解读新崛起王朝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一点点强大并吞噬前一个王朝的,这些变局的内容包括商末周初、周末秦初、秦末汉初、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末唐初、五代十国交替、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10个单元。这些王朝大变局的内容,既是对历史品读的享受,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度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姜越,女,现年38岁,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辅国名臣”系列,着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汉末三国大变局,讲的是东汉末年,皇帝带头胡作非为,加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进而让政府乌烟瘴气,一步步走向灭亡,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爆发、军阀趁机割据独立,随之而来的是战火纷飞,你打我来我打你,一番吞并之后,三支强大的势力最终鼎立了下来,并单独建国,且坚持了几十年,最终司马篡魏,灭掉蜀吴,统一全国的这么一段历史故事。为了让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者还融合进一些《三国演义》的内容,合理加入文学的素材,并不影响历史的逻辑,并让当时的历史故事更加的异彩纷呈。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晋灭吴
  孙皓的荒淫暴虐,使吴国上下离心,伐吴的条陈,就时时在晋朝廷上提出来。晋武帝咸宁五年即吴天纪三年(279年),益州刺史王溶上疏:“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晋武帝深许之。贾充等以为不可伐吴,固争。司马炎大怒,贾充被迫免冠谢罪。
  冬十一月,晋国大举伐吴。兵分六路:镇东大将军司马仙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向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溶、巴东监军唐彬下巴、蜀。以贾充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路,冠军将军杨济副之。东西三千余里的战线上,总兵力共二十余万。贾充固陈伐吴不利,自言衰老,不堪元帅之任。晋武帝诏曰:“君若不行,吾便自出。”贾充不得已,乃受节、钺,将中军(步万人、骑二千,及鼓吹),为诸军节度。
  晋咸宁六年即吴天纪四年(280年)春正月,王溶、唐彬从成都率大军出发。吴国在峡谷中建有国防工程:在江东要害之处以铁锁横截,并以长达丈余的铁锥暗置江底。然而,这些国防工程缺乏守军配合。王浚做大筏数十,装满草,灌以麻油,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锥则拖带拔起,遇锁则点燃大筏,烧熔而断之。大军因此顺利通过。二月初一日,王浚、唐彬击破吴丹杨督盛绩,星奔电驰而下。两天后即初三日,攻克西陵,吴西陵督留宪阵亡(可见西陵城中守军不满千人)。又过两天即初五日,攻克荆门、夷道二城,吴夷道监陆晏(陆抗长子)阵亡。吴军兵力过于单薄,守无可守,上游诸将只有站在岗位上殉国。
  杜预遣牙门将周旨率八百奇兵泛舟夜渡长江,袭击乐乡,多张旗帜,火起巴山。吴乐乡督孙歆写信给吴江陵督伍延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王浚率蜀中水军迅速杀至江陵,与杜预步军势合。杜预猛攻江陵,王浚则与吴水军激战。吴水军督陆景(陆抗次子)兵力虽少,仍恪尽职守,在危急中于初八日与王溶战,阵亡于军中。二月十七日,杜预攻克江陵,吴江陵督伍延阵亡。杜预攻克江陵比徐晃攻克孟达的房陵用时更短,由此可知江陵守军数量之少。
  王浚顺流继续前进。吴乐乡督孙歆率军出战,败归。晋将周旨率伏兵随吴国败兵进入城内,直至帐下,虏孙歆而还。
  吴国上游军事重镇西陵、江陵等转瞬间相继失守,吴武昌等地的驻军根本来不及增援。此后,王浚率水军直扑向夏口,杜预则率步军攻占长沙。在长沙,杜预分兵向衡阳(即汉末长沙郡湘水以东地盘,郡治在今湖南省湘潭市西),传檄桂阳、零陵,劝降。沅、湘以南,接于交、广,一片糜烂,土崩瓦解。
  吴丞相张悌奉吴后主孙皓的命令,督护军孙震、丹杨太守沈莹、副军师诸葛靓等,率三万精兵迎敌。至牛渚,张悌下令渡江。
  三月,悌等渡江,围王浑部将张乔于杨荷桥(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二十里)。乔众才七千,闭栅请降,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属以救兵未至,力少不敌,故且伪降以缓我,非真伏也,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进前与晋扬州刺史周浚结阵相对。沈莹率丹阳锐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众乱,晋军因其乱而乘之,吴兵奔溃,将帅不能止。张乔自后击之,大败吴兵于版桥(今安徽含山县北)。诸葛靓率数百人遁,悌为晋兵所杀,孙震、沈莹等亦阵亡,吴人大震。
  王浚长驱东进,而王浑、司马仙等在江北却止步不前,并令王浚暂时停止前进。王浚称:“风利,不得泊也。”三月十五日,王浚鼓噪冲至石头城。吴后主面缚、舆榇,诣军门降。王浚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收其图册,得州四、郡四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自大皇帝黄龙元年(229年)起,凡阅五十二年。自魏黄初三年(222年)孙权接受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起,吴立国凡阅五十八年。吴自孙策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始入江东,据有丹阳、吴郡,至此(280年)历八十五年而亡。石头城六朝至此暂中断三十七年。
  孙皓举家西迁洛阳,封归命侯。应了占筮之言:“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于是天下暂时一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小人乱政,败坏朝纲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最靠近权力的外戚与宦官就有了可乘之机。外戚往往利用皇帝幼小而掌握朝政,宦官又利用消除外戚的机会掌权,东汉的统治就在这种腐败的政治中逐渐趋于瓦解。
幼主登基,外戚专政百姓苦003
卖官鬻爵,宦官掌权自断路007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013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017
第二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将矛头直指东汉政权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了。这次大起义是东汉晚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风雨将至,大厦将倾,这时朝廷才派人镇压,黄巾军的主力被东汉政权镇压下去了。但是各地黄巾军仍然在不断战斗,沉重地打击东汉朝廷的统治。在黄巾军影响下,东汉政权走向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有些人着力培养自己的势力,为以后三国纷争打下了基础。
风雨将至,大厦将倾029
黄巾起义,动摇天下033
韬光养晦,终杀董卓038
郭李反目,互不相容042
第三章 军阀割据,群雄并起
公元2世纪末,先是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是董卓之乱,接着,在讨伐董卓的旗号下起兵的州郡牧守们相互厮杀,战祸迭起,接连不断。汉帝国的一统江山支离破碎,皇帝被玩弄于军阀们的股掌之间。由于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市变为荒芜一片,肥沃的土地变为荒野,军阀们以桑葚或螺蚌充军饷,甚至腌制人肉做军粮。
孙坚起兵,彰显将才049
子承父业,孙策雄踞江东052
绍瓒不立,冀州争霸057
胜者为王,袁绍称霸河北062
国富地显,刘璋占领西蜀067
“五斗米道”,汉中张鲁070
第四章 曹操挟帝,统一北方
曹操从加入关东军讨伐董卓时起,就注定了他要成为雄霸一方的非凡人物。他平青州,夺兖州,大显军事才能。公元196年,曹操又强迫汉献帝迁都许昌,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实际上架空了皇帝。同年,曹操以军事编制的形式,推行屯田。终于,曹操成功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初露锋芒,讨伐忤逆董卓077
大显身手,平青州夺兖州081
雄心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087
三战张绣,收兵实力大增093
夺取徐州,转危为安098
官渡之战,大败袁军104
北征乌桓,曹操统一北方113
第五章 孙刘联合,赤壁抗曹
东汉末年,各地诸侯割据,天下四分五裂。后逐渐形成三股势力,曹操逐渐统一北方,成为北方霸主;孙坚渡江奠定江东基业,在南方成为霸主;与此同时,刘备也在乱世中崛起。当时以北方曹操的实力为最大,江东次之,刘备居末。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力图统一全国。孙、刘在这种形势下,结成同盟,联合抗曹。此间的精彩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承继兄业,孙权守江东125
时逢乱世,刘备壮志难酬130
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137
审时度势,孙刘联合抗曹143
斗智斗勇,赤壁之战151
第六章 三国鼎立,争霸天下
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曹操撤回许昌。此时孙刘两家趁机扩张势力,刘备借得荆州实力大增,后取汉中,逐步建立政权,入蜀称帝。此时曹操、孙权也独霸一方,天下渐成三国鼎立之势。在后来的天下争霸中,风云变幻,世事难定。三国渐入衰败之势,谁将是三国最后的霸主呢?
短暂得志,刘备汉中称王165
重振士气,刘备称帝伐吴173
手足相残,曹丕称帝181
死而后已,诸葛亮治蜀186
顺势而为,孙权建吴称帝196
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203
第七章 司马崛起,一统天下
随着曹魏政权的衰弱,一支曹魏内部的势力司马氏集团迅速崛起。尽管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建立曹魏政权,却也抵挡不了历史发展的脚步,终在三马食“曹”的进程中灭亡了。此后,司马氏建立了晋朝,经过多次的南征,打击并消灭了反抗势力,逐步灭了蜀国、吴国,最终天下归一。
颓势渐露,曹魏统治213
三马食“曹”,司马氏的崛起和篡政219
无力回天,蜀汉灭亡225
吴国灭亡,天下统一2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