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红楼疑案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108071859
  • 作      者:
    梁归智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归智(1949—2019),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7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师从章太炎弟子姚奠中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长期执教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95—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2006—2008年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文化系教授。学术研究之余,也致力于经典的普及工作,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中讲述红楼梦。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探佚”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介绍探佚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八十回后主要情节的发展、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如此进展和结局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学上的意义,笔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展开
精彩书摘

史湘云嫁给谁

读《红楼梦》的人,谁不喜欢那位大说大笑、豪爽旷达的史湘云“史大姑娘”呢?在前八十回,史湘云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曹雪芹花在她身上的笔墨并不比花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的少。但到了程高本后四十回续书里,这位活蹦乱跳的史大姑娘,却成了一个淡若无人的“影子”,几处极为简略的侧面交代,就算把史湘云“归结”了。

第一〇六回通过史家两个婆子之口,透露湘云“就要出阁”,“姑爷长得很好,为人又和平”。

第一〇九回贾母病重,湘云未来,“说是姑爷得了暴病”。

第一一八回王夫人谈话提及 :“如今姑爷痨病死了,你史妹妹立志守寡。”

真是敷衍塞责,草草了事。

史湘云在曹雪芹原著佚稿中如何结局,曾经是红学研究中一个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史湘云嫁给了谁?是卫若兰?还是贾宝玉?

认为史湘云嫁给卫若兰的,以蔡义江为代表,主要的根据是两条脂批。但这两条脂批的意义并不明确,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我在《石头记探佚》中做过详细的辩证,证明史湘云嫁卫若兰的猜想纯系对这两条脂批误解所造成。高飏在《从“终久”看乐中悲及湘云结局》和《话说“金麒麟”》(收入拙著《独上红楼》)两篇文章中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补充论证。

这里还涉及文艺理论问题,以及对《石头记》(《红楼梦》)思想深度、曹雪芹立意大旨等问题的理解。主张史湘云嫁卫若兰的人,很重大的一个失误是他们没有切实把握曹雪芹的创作动机,对《石头记》的思想内涵和美学内涵认识肤浅。

比如,他们没有真正弄懂“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种在真、善、美三要素中突出“真”的美学思想的深刻性,不能把握这种审美思想派生出的小说人物,其思想性格的立体性和复杂性。前八十回描写过湘云曾对宝玉发表“经济酸论”,和黛玉有一两次小意气,对宝钗十分佩服敬重,就把湘云说成是一个“钗党”,因此作出这样的评论 :“在大观园里的封建正统派与反映新兴市民社会势力要求的叛逆者之间的思想搏斗中,她总是与封建主义者薛宝钗沆瀣一气,而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针锋相对。”“史湘云的受封建主义濡染很深的思想性格,与贾宝玉愈来愈坚定的叛逆性格,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思想逻辑下,引申到佚稿中的情节设想,就认为史湘云嫁给贾宝玉是不可能的。

这种看法其实正反映了一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用过去的话说就是“形而上学”,被教条主义桎梏了头脑。史湘云敬重宝钗,却并不就是“钗党”,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黛玉不也很佩服宝钗吗?所谓湘云发表过“经济酸论”,其实也就是劝宝玉和官场上的人也要有所来往,要到社会上历练一下,不过是极普通的常规价值观念的体现,并不能因此就给戴上一顶“封建正统派”的大帽子。这些描写不过是渲染湘云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有口无心的人,是一种“性格”。这些评论说明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文艺评论曾经是多么僵化,直来直去,脑子不带转弯儿。

主张史湘云嫁卫若兰,表面上是一种情节的猜测,骨子里反映出没有真正理解曹雪芹原著的思想内涵。比如有这样的说法:“像贾宝玉这类人物,亲历了从富贵繁华到抄家破落的巨大政治变故以后,对现实和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绝望之余,他只有斩断尘缘,遁入空门,复归到青埂峰下的原位去了。”因而认为贾宝玉在“弃宝钗、麝月”而“悬崖撒手”(脂批)出家之后不可能再和史湘云结合。

一方面,这是受《红楼梦》研究本身进展程度的制约,如这里实际上把贾宝玉和补天顽石画了等号,而在曹雪芹原著中,其实神瑛侍者是贾宝玉,而补天顽石幻化成通灵玉,只是贾宝玉的“随行记者”,贾宝玉并不是补天顽石,因而也不会“复归到青埂峰下的原位”。另一方面,这种情节设想的思想基础,就是认为《石头记》的主题思想是“色空”,贾宝玉以出家为最后归宿才是合理的情节演变。却没有弄明白小说全书“大旨谈情”,最后一回是“情榜”故事,是以肯定“情”而否定“空”作思想落足点的。贾宝玉在出家后又还俗与史湘云结合才是符合这一主导思想的情节发展。


展开
目录

序  刘再复

楔  子

 

基础篇

两种版本系统,两种《红楼梦》

曹学——小说有“原型”吗?

脂批——亲友小圈子参与的痕迹 

“草蛇灰线”——伏脉在千里之外 

“大旨谈情”——是打掩护,也是真主题 

“完”和“残”——小说写完了吗? 

 

探佚篇

“探佚学”的年龄和身世  

“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  

贾元春之死和贾府事败  

凤辣子的“聪明累”

巧姐的遭难和遇救

史湘云嫁给谁 

“玫瑰花”当王妃 

“二木头”和四丫头 

大嫂子和兰小子 

妙玉如何“遭泥陷”  

神秘的秦可卿之死 

薛宝琴和怀古诗  

红楼丫头 

通灵玉·贾宝玉·甄宝玉 

情榜——《红楼梦》的石碣天书

探佚学与电视剧  

 

附录 1  探佚著作、论文辑录

附录 2  《红楼梦》家族简谱

附录 3  曹雪芹家世简谱

 

后  记

三联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