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传承性。本书稿有部分诗词依循古体诗词的创作规律,采取古诗词文体的固定体例,具备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之朗朗上口。
文本的可读性。本书稿采取古体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咏物记事言志抒怀,本身就是一大创新。作者构思新颖,语言有趣,文本可读性较强。书稿系作者六十岁退休后之作,感怀诗多慷慨激昂之语,表达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向,有感染力。
另外,本书稿中有很大一部分古体诗涉及植物花卉,种类繁多,内容翔实,可供植物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稿可分为写景篇和抒怀篇两大类。写景篇有的只写景,如《三叶草》“小小三叶草,花乖叶也巧。天地增灵气,四叶变为宝”;也有借景言志或议论的,如《朱槿》“冷暖不失芳菲志,流萤来去不动心”,如《文竹》“如此文弱也是竹,亮节高风不希图”;还有的写景篇直接以地名命名,呈现地域风光。写景篇整体占了书稿的大部分。抒怀篇形式多样,有直接抒怀的,如《迎新年感赋》“胸无白纸写风月,手有彩笔点江山”;有以旅居者眼光抒怀的,如《罗马》《旧金山》《悉尼》等,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表现作者独特沉思;也有对港台地区的抒怀,抒发爱国热忱。
整体看,本书稿诗风闲适,如《驰神》“花间举目终有限,广宇无边好散心”。流露出作者老当益壮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