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诺奖得主吉勒鲁普代表作
有关爱而不得的永恒主题
19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勒鲁普的代表作《明娜》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悲剧。单纯善良的明娜在面对爱情的选择题时,自以为应当遵从命运的意志,与她的初恋情人——一个丹麦画家结了婚,却因无法忍受婚后生活的欺瞒、虚荣与浮华,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并最终病逝于精神病院。
在爱情面前,人们往往表现出极端对立的两面:犹豫徘徊,同时坚定不移;脆弱不堪,同时勇猛无比;满心绝望,同时永远朝着那希望的亮光处。明娜亦不能免“俗”。
吉勒鲁普擅长自然景物的描绘,并借此烘托人物情绪与性格,使作品呈现出如诗如梦的韵味。明娜最初的明丽清亮与最后的郁郁寡欢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被损害了的活泼泼的生命,令人无限惋惜。
译本前言
001 在神意与自然之间/吴 方
001 明 娜
附 录
289 吉勒鲁普自传
293 著作年表
296 1917 年评奖简况(节译)/阿·约利维
299 评吉勒鲁普/比勒斯科夫·延森
在吉勒鲁普的晚期作品中,对崇高思想的探索越来越明显。他在1884年和1895 年写的仿古剧和现代剧给我们展示了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男男女女,即尼采所谓的传奇英雄或超人。在《明娜》(1889)和《磨坊》(1896)这两部长篇小说中,他给读者展示了地地道道的普通人……吉勒鲁普的这两部名著按表现手法衡量是自然主义的,按哲理内容衡量则是理想主义的。吉勒鲁普每次都给情节一个玄学的基础,他所采用的毫不显眼的方式令人赞赏。
——比勒斯科夫• 延森(哥本哈根大学丹麦文学教授)
与其说《明娜》讲述的是一个爱情的故事,还不如说它在剖析一种难以剖析的感情生活,探触着人们存在难免的尴尬和迷误。各人都有各人的道理和情怀,生活充满着阴差阳错,而未来的幸或不幸,乃是事先无法预料的……吉勒鲁普刻画了一部爱情的哀史,宛如一支并无强音震撼的曲子,平缓而又令人惘然。自然,他的细腻刻画给人留下的思味要比故事本身更有意义。“爱而不得其爱”的永恒母题通过他的叙述,表现出独特的形态。
——吴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