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拉斯作为法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享有国际声誉,且影响力超越文学界,泛及话剧、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
2. 《印度:杜拉斯全集7》是《杜拉斯全集》第七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于1970年代创作的四部有代表性的电影剧本:《印度之歌》《纳塔丽·格朗热》《恒河女子》《卡车》。
3. 《印度之歌》是一部奠定杜拉斯电影导演地位的剧作,本书是影片的脚本,于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杜拉斯在生命尽头说,《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电影。“《印度之歌》所展现的就是我自己。丝毫无误。”
4. 上海译文出版社取得持有杜拉斯不同作品版权的多家法国文学出版社如伽里玛、子夜、POL等出版社的联合授权,集合小说、随笔、电影和戏剧文本等多种体裁作品近四十部,选用法语界、文学界备受推崇的优秀翻译家王道乾、桂裕芳、施康强、谭立德等优秀译本,兼具最全规模、最佳阵容,译文版《杜拉斯全集》综合创作时期、内容关联性、体裁、篇幅等因素分10卷出版。
《印度:杜拉斯全集7》是《杜拉斯全集第7卷,以《印度》为名,收录杜拉斯于1970年代创作的四部有代表性的电影剧本:《印度之歌》《纳塔丽·格朗热》《恒河女子》《卡车》。
《印度之歌》是一部奠定杜拉斯电影导演地位的剧作,创作于1973年。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朋友展开。《纳塔丽·格朗热》是杜拉斯作为电影导演的转型之作,创作于1973年,同年在杜拉斯的住所里拍成电影。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作品,极具古典主义风格。附录收入的《恒河女子》是《爱》的剧本形式,同年在杜拉斯常住的滨海特鲁维尔排成电影。《卡车》创作于1977年,包括电影剧本、拍摄说明以及与米歇尔•波尔特的相关谈话。由著名影星热拉尔•德帕迪约和杜拉斯扮演的两个角色坐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谈话不时切换到卡车绕着巴黎行驶和停下来让人搭顺风车的镜头,对一部潜在电影的口头描述和电影可能形成的图像交替出现。
她一句印度话都不会。
一句都不会。她要是来自沙湾拿吉,一定是先后经过老挝、柬埔寨、暹罗、缅甸,在缅甸开始南下,大概是沿着伊洛瓦底江河谷…… 走过曼德勒,卑谬……勃生……
那就不会是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行程的问题…… 而是成百上千的行程,日复一日,每次重新开始……被饥饿驱赶着,越来越远…… 可奇怪的是,她总是朝着落日的方向走……
……她大概是傍晚时分动身,向夕阳方向走……
印度之歌
纳塔丽·格朗热
恒和女子
卡车
这部电影既是作者的电影作品,也是作者的诗歌作品。它迷住了整个电影节,我知道。如果它参加竞争,毫无疑问,我们将把金棕榈奖颁发给它。--197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安德烈•戴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