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在爱中升华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0027994
  • 作      者:
    (德)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 海灵格理论集大成之作

◆ 家庭系统排列思想的理论奠基之作。

◆ 全面总结、阐述了海灵格对于包括自由、良知、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众多主题在内的众多领域的思索与见解。

◆ 有助于读者了解海灵格系统排列思想普遍适用的意义。

◆ 体验海灵格的思想在不同领域内的运用。


展开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2019),德国享有盛誉的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海灵格早年系统学习了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发现很多个案都跨越数代,受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影响,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包含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治疗方法,轰动了当时欧洲的心理治疗界,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肯定。他出版了上百种著作,很多著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爱中升华》是海灵格发展的“新家族系统排列”的理论奠基之作,阐述了海灵格对于包括自由、良知、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众多主题在内的众多领域的思索与见解。
  《在爱中升华》的特色是全面展示了海灵格对他所研究的几乎所有领域的观点和思索。这些领域还包括关系中的罪恶与清白、良知、亲子关系与群体中爱的序位、亲密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家庭疾病的成因与疗愈、如何迈向和谐,等等。
  《在爱中升华》可以使读者了解海灵格系统排列思想普遍适用的意义,并体验这些思想在不同领域内的运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爱中升华》:
  父母所给予我们的
  父母不单单给予我们生命,他们同时抚养、教育、保护、关心我们,也给我们一个家。我们可以将父母所做的一切当成是他们所给予的礼物。所以我们可以跟父母说:“我带着爱,接受你们所给予的一切。”带着爱和感谢的接受也是一种平衡的形式,因为父母将因此感受到我们的感激和荣耀。如此一来,他们将带着更大的喜悦付出。
  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接受父母的付出时,我们通常会觉得满足。当然如我们所知,可能期待仍在,虽然事实通常并不如我们预期,但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将感到满足。
  当孩子成年后对父母说:“我从你们那里得到了很多,而那已经足够了。我会一辈子带着你们所给予的礼物。”这将为他带来丰盛和满足的感觉,并且他能够说:“其他我所需要的,我将为自己创造。”这也是会带来极大益处的语句。这会使这个孩子独立。也许他可以再试着说:“现在我将你们留在平静里。”然后这个孩子就能够和父母分离,但仍然维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然而,如果孩子告诉父母:“你亏欠我,你该给我更多。”这将使父母紧闭心扉。从此,父母将无法自由、快乐地为孩子付出,他们所做的将是出于孩子的要求。如此一来,在孩子放弃他的要求之前,他也将无法接受父母的给予。如果孩子坚持向父母要求更多,这将使他仍与父母紧密连结而无法独立,当他无法离开父母时,父母也将失去他们的孩子。
  归属于我们的父母
  此外,父母的样貌和他们的付出,无论得失好坏,都是他们从生命中努力而来,而这归属于他们。孩子将分享父母的生命,但无法直接从父母的生命中拿取任何的荣耀或责任。这是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常常背离这样的原则。当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笔财富或是头衔,而不是付出自己的努力、经验或是痛苦得来时,他的权力或是要求将没有根基。
  在家庭中,当孩子承继了父母生命早期的经历、疾病、罪行或不公义之事等不属于孩子个人的生命经历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孩子承受不属于他的遭遇,这样的罪行、疾病、义务或是不公义是属于另一个长辈的,这是另一个人的责任或命运,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当这个长辈能够接受属于他的责任和命运时,他就同时拥有他自己的尊严,因此发展出力量并且受益,他可以将这种好的特质而非行为代价传递给他的后代。
  当一个人出生之后,即使出于爱而承继了前人的苦难,他也干预了前人的命运,同时剥夺了前人面对自己命运的力量和尊严。如此一来,留下的只有牵连纠葛,而两者为之付出的代价将超乎想象。傲慢
  当家庭中的后辈试图要为前人付出,仿佛这位后辈的地位与前人平等,甚至高过于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给予并尊敬他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他们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侣身上所无法得到的,而孩子也愿意为父母付出。此时,父母就变成孩子,而孩子就变成父母。爱的流动就不是自然地由高处移向低处,施与受的流动将必须对抗地心引力由低处向高处流。但就如水无法往高处流动一般,这样的付出也将永远无法到达它真正的目的地。
  在我的团体中,曾经有位女士的母亲失明而父亲失聪。这一对父母相当地契合,而这个孩子觉得她有责任照顾父母。为了揭开隐藏的真相,我为这个来访者进行了一个排列。在过程中,女儿的行为像是她大过她的父母。然而,她的母亲告诉她:“我可以照顾你的爸爸。”而她的父亲说:“我可以照顾你的妈妈,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忙。”这位来访者听到相当地失望,她觉得自己被降格回到孩子的位置上。
  当晚她睡不好,隔天她问我是否能够提供帮助。我告诉她:“一个人睡不好通常是为了要监视别人。”然后我跟她分享了德国作家包契的一个故事:一个在柏林的年轻人,战争后为了不让老鼠毁坏他弟弟的尸体而彻夜不眠。另一个人走向他说:“你难道不知道老鼠晚上也要睡觉吗?”然后这个年轻人晚上就能够入睡了。隔天这位来访者说她的睡眠质量提高了。
  当孩子轻视施与受的序位时,她也会为此得到严厉的惩罚,即使不了解这种错误或是原因,她也会感觉到无力或失败。当她错置了施与受的对象和序位时,尽管出于爱,她仍然忽视了序位法则。她无法了解这样做并不合宜,而只是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序位无法因爱淹没,序位的阶层高于爱而存在,心灵中存在着一股力量,即使以生命及个人福祉为代价,爱的流动仍要依照序位及平衡法则运行。因此,盲目地出自爱而不顾序位法则的行为是悲剧的开始。唯一的出路是:带着爱了解并接受序位法则。对序位法则的了解是一种智慧,而带着爱的臣服则是一种谦卑。
  ……
展开
目录

导言与概要

灵性的观点

自由

担忧与关怀
未来与当下

关于这本书

 

第一章 序幕

关系中的罪恶与清白

良知的限制

亲子关系与群体中的爱的序位

爱的序位

 亲密关系及个体与更大整体的关系

 

第二章  灵性的良知

不同类型的良知

个人良知

集体良知

灵性良知

不同良知与家庭系统排列

沉思录

 

第三章  家庭疾病的成因及疗愈之道

造成疾病的爱及疗愈的爱

我代替你离开

带来疗愈的爱

以疾病补偿

 

第四章  健康及疗愈的灵性观点

灵性之爱

从灵性层次爱我们的父母

精神疾病,绝望的爱

深渊之爱

冥想:将我们带离深渊的爱

言语障碍:失语症与不被看见的成员

自闭症

灵性家庭排列在一句话中的运用

简短督导案例

 

第五章  迈向和谐

以助人为业

助人的秩序

与心灵共鸣的协助

和家庭融合一致的帮助

如何成功助人

在平等关系中助人

内在的排列

命运

 

第六章  灵性家庭排列

哲学

洞见的现象学之路

不同的家庭系统排列

 

第七章  男人和女人

灵性观点下的男人和女人

 

第八章  需要帮助的孩子

所有孩子都是好的

案例:残障的小孩,现在我同意

 

第九章  剧烈的冲突

大型冲突

伟大的和平

 

第十章 灵性宗教

洞见的灵性之路

排列

故事:转折点

 

第十一章 反思

    好好整理你的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