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升华》:
父母所给予我们的
父母不单单给予我们生命,他们同时抚养、教育、保护、关心我们,也给我们一个家。我们可以将父母所做的一切当成是他们所给予的礼物。所以我们可以跟父母说:“我带着爱,接受你们所给予的一切。”带着爱和感谢的接受也是一种平衡的形式,因为父母将因此感受到我们的感激和荣耀。如此一来,他们将带着更大的喜悦付出。
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接受父母的付出时,我们通常会觉得满足。当然如我们所知,可能期待仍在,虽然事实通常并不如我们预期,但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将感到满足。
当孩子成年后对父母说:“我从你们那里得到了很多,而那已经足够了。我会一辈子带着你们所给予的礼物。”这将为他带来丰盛和满足的感觉,并且他能够说:“其他我所需要的,我将为自己创造。”这也是会带来极大益处的语句。这会使这个孩子独立。也许他可以再试着说:“现在我将你们留在平静里。”然后这个孩子就能够和父母分离,但仍然维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然而,如果孩子告诉父母:“你亏欠我,你该给我更多。”这将使父母紧闭心扉。从此,父母将无法自由、快乐地为孩子付出,他们所做的将是出于孩子的要求。如此一来,在孩子放弃他的要求之前,他也将无法接受父母的给予。如果孩子坚持向父母要求更多,这将使他仍与父母紧密连结而无法独立,当他无法离开父母时,父母也将失去他们的孩子。
归属于我们的父母
此外,父母的样貌和他们的付出,无论得失好坏,都是他们从生命中努力而来,而这归属于他们。孩子将分享父母的生命,但无法直接从父母的生命中拿取任何的荣耀或责任。这是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常常背离这样的原则。当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笔财富或是头衔,而不是付出自己的努力、经验或是痛苦得来时,他的权力或是要求将没有根基。
在家庭中,当孩子承继了父母生命早期的经历、疾病、罪行或不公义之事等不属于孩子个人的生命经历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孩子承受不属于他的遭遇,这样的罪行、疾病、义务或是不公义是属于另一个长辈的,这是另一个人的责任或命运,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当这个长辈能够接受属于他的责任和命运时,他就同时拥有他自己的尊严,因此发展出力量并且受益,他可以将这种好的特质而非行为代价传递给他的后代。
当一个人出生之后,即使出于爱而承继了前人的苦难,他也干预了前人的命运,同时剥夺了前人面对自己命运的力量和尊严。如此一来,留下的只有牵连纠葛,而两者为之付出的代价将超乎想象。傲慢
当家庭中的后辈试图要为前人付出,仿佛这位后辈的地位与前人平等,甚至高过于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给予并尊敬他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他们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侣身上所无法得到的,而孩子也愿意为父母付出。此时,父母就变成孩子,而孩子就变成父母。爱的流动就不是自然地由高处移向低处,施与受的流动将必须对抗地心引力由低处向高处流。但就如水无法往高处流动一般,这样的付出也将永远无法到达它真正的目的地。
在我的团体中,曾经有位女士的母亲失明而父亲失聪。这一对父母相当地契合,而这个孩子觉得她有责任照顾父母。为了揭开隐藏的真相,我为这个来访者进行了一个排列。在过程中,女儿的行为像是她大过她的父母。然而,她的母亲告诉她:“我可以照顾你的爸爸。”而她的父亲说:“我可以照顾你的妈妈,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忙。”这位来访者听到相当地失望,她觉得自己被降格回到孩子的位置上。
当晚她睡不好,隔天她问我是否能够提供帮助。我告诉她:“一个人睡不好通常是为了要监视别人。”然后我跟她分享了德国作家包契的一个故事:一个在柏林的年轻人,战争后为了不让老鼠毁坏他弟弟的尸体而彻夜不眠。另一个人走向他说:“你难道不知道老鼠晚上也要睡觉吗?”然后这个年轻人晚上就能够入睡了。隔天这位来访者说她的睡眠质量提高了。
当孩子轻视施与受的序位时,她也会为此得到严厉的惩罚,即使不了解这种错误或是原因,她也会感觉到无力或失败。当她错置了施与受的对象和序位时,尽管出于爱,她仍然忽视了序位法则。她无法了解这样做并不合宜,而只是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序位无法因爱淹没,序位的阶层高于爱而存在,心灵中存在着一股力量,即使以生命及个人福祉为代价,爱的流动仍要依照序位及平衡法则运行。因此,盲目地出自爱而不顾序位法则的行为是悲剧的开始。唯一的出路是:带着爱了解并接受序位法则。对序位法则的了解是一种智慧,而带着爱的臣服则是一种谦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