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这个清朝太有意思了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6824016
  • 作      者:
    张晓珉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大明神算师:刘伯温》《凶猛的书生:洪秀全》《宋朝果然很有料》《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顺治帝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大清一代十二帝中,创下了不少“di一”。作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看破红尘,出家为僧?顺治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他功绩超出了他的爷爷努尔哈赤和他的父亲皇太极。然而他不爱江山爱美人,最终出家,徒留玄机。

展开
精彩书摘

宠冠三宫

如今,由于史料的严重泛滥,我们已经不知道董鄂妃的身份,以及她是怎么跟皇帝见面的了。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顺治皇帝看见她后,就跟他的父亲皇太极看见宸妃一样,他的眼睛,再也动不了了。

爱情,就是这样的神奇,且不讲道理。

从此以后,顺治玩命地恩宠董鄂妃,恩宠得让其他人瞠目结舌。

这些恩宠,主要有三。

第一,晋级快,瞬间晋级为“皇后”。

顺治跟董鄂妃结婚后,直接册封她为贤妃,让她起步就是一个妃。要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光绪皇帝最爱的珍妃入宫时,也不过是一个珍嫔,过了好久,才册封为“妃”。

没过多久,顺治皇帝就颁布了一道圣旨,让天下人都震惊不已。

原来,顺治皇帝册封董鄂为妃后,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册封她为皇贵妃,升迁之速,史上罕见。

这里,简单讲一下清朝后宫的制度。清朝规定,后宫的女人一共分八个等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其中,皇后一名,为中宫;皇贵妃一名,帮助皇后管理后宫;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固定人数。

如此一来,董鄂妃便成了后宫的“二号首脑”。且咱们都知道,顺治的皇后根本就是名存实亡,因此董鄂就是“皇后”了。

这个升级速度,只能用一步登天来形容了,足见顺治对其的宠爱之情。

第二,典礼极隆,特颁大赦恩诏。

董鄂妃册封皇贵妃的典礼非常隆重。知道的人,是皇帝册封了一个“侧福晋”;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册封皇后呢,可见当时典礼之隆重。

除了典礼隆重外,顺治竟然还颁布了一道大赦天下的圣旨,让大家都跟着一起高兴。

未来,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九朝,共册封了数十位皇贵妃(加上追封的),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大赦天下的诏书。可见,若不是皇帝极其宠爱董鄂妃,他根本不会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书,让大家一起高兴。

第三,破格定皇嗣,册封董鄂妃的儿子为“皇太子”。

顺治十四年(1657 年)十月初七,入宫一年后,董鄂妃不负众望,顺利产下一个皇子。顺治皇帝欣喜若狂,他公开宣称“这是朕的第一子”。跟皇太极一样,顺治暗示天下,说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要知道,这个孩子根本不是顺治第一子。当时,顺治已经有了三个皇子了。然而,顺治不管这些,他就让这个孩子成为“第一子”,并让其当自己的皇位接班人。

同时,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顺治产生了废后的念头。他打算废除第二任皇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成为嫡子了,继承人地位就再也不能动摇了。然而,在群臣的强烈反对下,顺治没有废后,这让他颇为遗憾。

通过上面三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顺治是多么宠爱董鄂妃。他给予了董鄂妃所有的宠爱,真正做到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孝庄等人眼中,这根本就是上一代人故事的翻版!

在这个故事中,顺治就是皇太极,董鄂妃就是宸妃,孝惠皇后则是另一个独守空房的孝庄。只不过,孝惠比孝庄更惨,孝庄再不济,还有一个儿子,而孝惠呢?她什么都没有……

命运,就是这样的荒诞不经。此时此刻,孝庄看着这个儿子,思绪仿佛回到了数十年前,她甚至分不清楚,这到底是顺治的故事,还是皇太极的故事了。

因为,这两个故事的相似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看看皇太极的故事吧——迎娶爱妃,独宠一生,生下皇嗣,欣喜若狂。结果,皇嗣病逝,爱妃悲痛欲绝,香消玉殒。紧接着,皇帝不想苟活,随她而去。

看看顺治的故事吧——迎娶爱妃,独宠一生,生下皇嗣,欣喜若狂。结果,皇嗣病逝,爱妃悲痛欲绝,香消玉殒。紧接着,皇帝不想苟活,随她而去。

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故事,到底哪个是历史?哪个是现实?真是让人迷失了双眼,无从分辨。


一模一样的故事

前面讲过,崇德二年(1637 年),海兰珠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让皇太极欣喜不已。然而,可惜的是,这个皇子仅仅活了七个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就夭折了。

孩子的死,对宸妃打击很大,宸妃日夜哭泣,郁郁寡欢,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弱。四年后,即崇德六年(1641 年),宸妃病逝,享年仅三十三岁。

以上,是皇太极的故事。结果,顺治把这个故事重新完整地演绎了一遍,并且没有改变任何“剧情”。

顺治十四年(1657 年),董鄂妃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让顺治欣喜不已。结果,跟宸妃的苦命孩子一样,这个皇子仅仅活了四个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就夭折了。

同样,孩子的死,对董鄂妃打击也很大。从此以后,董鄂妃日夜哭泣,郁郁寡欢,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弱。最终,跟宸妃一样,董鄂妃也香消玉殒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这样的结果,真可谓无语。

然而,史学家们通过考证,得到一个不太确定的事实。他们认为,宸妃的死,是自己悲痛所致;而董鄂妃的死,可能另有隐情。

如果我跟你说,董鄂妃是孝庄害死的,你信吗?

这个故事,是这么回事。

顺治十四年(1657 年)十月,董鄂妃生下一个皇子。结果,过了四个月,小皇子就病逝。

小皇子病逝后,董鄂妃郁郁寡欢,就此生病,只能卧在床上休息。就在她养病期间,孝庄却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要求移驾去几十里外的南苑养病,并命令所有妃嫔必须同去。

刚刚失去爱子且重病缠身的董鄂妃不得不起身,在数九隆冬的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随孝庄太后去南苑养病,并“朝夕侍奉,废寝忘食”。结果,在疗养了一段时间后,孝庄太后病好了,董鄂妃却因劳成疾,就此落下病根。

最终,在跟死神搏斗了三年后,董鄂妃香消玉殒,于顺治十七年(1660 年)八月病逝。

一些学者认为,董鄂妃之所以重病缠身,完全是孝庄故意使坏的结果。毕竟,南苑是皇家猎场,根本不是什么疗养之地,且孝庄太后实在是没有理由在寒冬时节去那里养病。除非孝庄太后是故意在整什么人,才会如此行事,让那个人去死。

当然,虽然这番话,有一定道理,但这毕竟是一些史学家的猜测罢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孝庄害死了董鄂妃。且孝庄若知道害死董鄂妃后,会把自己的儿子搭进去,估计她也不会这么干了。

在历史中,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因为史料匮乏,不得而知。毕竟,这是皇家最高等级的隐密之事,不可能有记录留下来。然而,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董鄂妃死后,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下场。

这个下场就是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他“竟至寻死觅活,不顾一切”。最终,伤心欲绝的皇帝竟然出家了。

在讲顺治皇帝最终结局前,先讲一下董鄂妃的结局。看看这位美女最后的归宿,以及顺治皇帝最后的疯狂。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他下令要给董鄂妃一个最豪华的葬礼,以告慰亡妻在天之灵。

于是,在顺治的悲痛下,大清王朝历史上最逾制的一场丧礼,就此展开。

这个丧礼的逾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追封皇后,命人殉葬。

董鄂妃病逝后,悲痛欲绝的皇帝立刻下令,要追封她为皇后。她生前没有得到这个头衔,死后必须成为国母,这个没得商量。

愤怒的皇帝下令,谁敢不从?于是,短短两天之内,礼部就举行了追封典礼,册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

礼部的这个办事速度,可谓神速。当然,官员不快,也不行呀。若他们慢一点,恐怕自己就身首异处,去给董鄂妃殉葬了。

没错,是真的去殉葬。

董鄂妃死后,顺治竟然让生前伺候她的奴才们(三十多个宫女太监)全部去殉葬,去那个世界继续侍奉主子。在孝庄太后的劝说和群臣的反对下,顺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饶了他们一命。

第二,皇太后要亲自主持这个葬礼,后宫嫔妃也要“悲痛无比”。

在董鄂妃的葬礼上,顺治下令,必须让皇太后来主持这个葬礼。之所以这样行事,史学家们猜测只有一个原因——顺治在泄愤,他要让这个“杀人凶手”到董鄂妃棺椁前忏悔,赎自己的罪。

当然,顺治到底为什么让孝庄太后来主持葬礼,由于史料匮乏,已经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但所有的史料记载的结果是,对于这道圣旨,孝庄选择了抗命,但她还是给了皇帝一个面子。孝庄率领后宫所有嫔妃来观瞻董鄂妃的遗体,算是化解了双方的这段恩怨。

可能是没有达成目的,顺治就把愤怒发泄在了这些无辜的嫔妃,以及其他官员身上。顺治下令,所有的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都要来董鄂妃的棺椁前“哭临”。“哭临不哀者议处”,你哭得不到位,就治你的罪!

后来,在孝庄太后的劝说下,顺治才放了他们一马,没有治他们哭得不到位之罪。

第三,葬礼极其隆重,堪称古今未有之格局。

董鄂妃的葬礼上,顺治悲痛欲绝,他亲自写了一篇《行状》,来悼念亡妻。同时,顺治下令让大臣为董鄂氏编写传记,把她的事情永远记录下来。

就这样,董鄂妃又创造了一个历史,她是大清王朝第一个被编写传记的妃嫔。

其实,董鄂妃的这种“第一”,还有很多。

葬礼期间,顺治下令,董鄂妃的棺椁下葬时,抬棺的杠夫必须是满洲八旗二、三品的大臣。你身份低,都没有资格抬棺材。

要知道,除了董鄂妃以外,大清王朝没有第二个妃嫔享受过这种待遇。

抬棺的人都要如此高规格,这个葬礼的过程,也只能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了。

当时,由于满洲人刚刚入关,还采用火葬仪式。为了让董鄂妃风风光光羽化成仙,顺治下令,花费巨资,修建两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然后把董鄂妃的棺椁放进去,在这里停灵。

顺治命和尚日夜诵经,超度董鄂妃的亡灵。超度结束后,顺治下令一把火烧掉这里的一切。董鄂妃的棺椁,那两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宫殿内富可敌国的陪葬品,全部付之一炬,一个不留。

如此盛况空前的葬礼,自然留下了很多惊人的记录。其中,“疯僧”茆溪森的记录最为详细,也最为生动无比。

景山启建大道场、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一百八员僧,日里铙钹喧天。黄昏烧钱施食,厨房库房,香灯净洁,大小官司员,上下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兹在兹,至恭至敬,专申供养董皇后。

——《语录与顺治宫廷》

在完成了上述疯狂的举动后,董鄂妃化成了一缕青烟,离开人世,魂归西天了。为了能让这位亡妻安详去世,顺治可谓做到了极致。然而,不管顺治做什么,他也会痛心不已。

毕竟,在顺治的世界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全部。如今,思者已死,生活将如何继续?爱人已逝,谁又能与他共度余生……

罢了,罢了,既然这个世界没有了她,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不如遁入空门,了此一生。

就这样,顺治皇帝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下,准备出家为僧了。虽然他这场皇帝出家的闹剧,以无疾而终而结束。但这件事情,却为他的人生谱写了最后一曲悲壮的挽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大汗出炉记 / 1

突然病逝 / 1

皇位争夺战 / 3

这三人的意见 / 5

开始谈判 / 8

成王败寇 / 11

第二章 新皇登基 / 15

幕后真相 / 15

登基大典 / 17

多尔衮的报复 / 20

继续马踏中原 / 23

第三章 明朝最后的故事 / 26

闹心的新年 / 26

无奈的崇祯 / 30

搞笑的代朕出征 / 32

互相扯皮,无济于事 / 36

文臣人人可杀 / 39

最后的岁月 / 42

第四章 大顺帝国 / 47

胜利的李自成 / 47

大顺王朝的“罪名” / 49

比饷运动 / 52

两个致命的后果 / 54

第五章 中国最著名的汉奸 / 57

吴家的那些事 / 57

亲戚关系 / 59

天生将才 / 60

第六章 中国最著名的汉奸的夫人 / 65

陈圆圆的前世今生 / 65

人生大劫 / 67

进京“献礼” / 68

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 71

第七章 改变天下的人 / 75

大明王朝最后的哨兵 / 75

吴三桂的选择 / 78

投降大顺 / 81

恸哭六军俱缟素 / 83

冲冠一怒为红颜 / 84

第八章 山海关之战 / 90

吴三桂的第二次选择 / 90

大清来袭 / 92

赶路的众人 / 95

大战开幕 / 98

“被迫”降清 / 101

一片石之战 / 104

第九章 大清入关 / 107

有的人走了,逃离 / 107

有的人来了,入驻北京 / 109

进入北京后的政策 / 110

假太子案 / 113

及时迁都 / 118

第十章 开始统一天下 / 120

收复山西 / 120

攻打陕甘 / 122

击溃大顺 / 124

李自成之死 / 127

第十一章 南明的那些事儿 / 129

南明建立 / 129

天下,这俩人决定 / 131

血统正者居之 / 134

国本之争 / 136

拥立之功 / 137

新皇即位 / 140

驱逐史可法 / 142

第十二章 必须“亡国”的王朝 / 145

中国“第一昏君” / 145

大臣内讧 / 148

南明“第一奸臣” / 150

第十三章 四大毒瘤 / 152

四镇由来 / 152

“了不起”的四镇 / 156

史可法的对策 / 158

第十四章 南明与大清的外交 / 163

清朝的野心 / 163

无语的外交 / 165

北使团的遭遇 / 167

唯有一战 / 171

书生意气 / 173

第十五章 南明王朝的掘墓人 / 176

竟然是他 / 176

三个毛病 / 178

愤怒的左良玉 / 180

死亡之谜 / 181

第十六章 征讨南明 / 184

大军压境 / 184

南明的对策 / 185

扬州之战 / 186

攻陷南京 / 189

弘光王朝灭亡 / 190

朱常淓的监国与投降 / 192

第十七章 天下大乱 / 194

南明覆灭 / 194

三大弊政 / 195

头发的战争 / 198

江阴八十一日 / 199

嘉定三屠 / 201

第十八章 第二个南明政权 / 203

隆武帝由来 / 203

南明第一明君,实至名归 / 206

不听话的“海贼王” / 209

国姓爷 / 21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212

各人的结局 / 215

第十九章 天下“统一” / 217

隆武灭亡 / 217

大西国的前世今生 / 220

杀人魔王 / 221

罢免济尔哈朗 / 223

惩办豪格 / 225

第二十章 清朝疑案之一——太后下嫁 / 230

太后下嫁 / 230

开始反驳 / 232

继续反驳 / 234

没有真相 / 236

第二十一章 最后一个南明政权 / 239

朱由榔的前世今生 / 239

树欲静,然风不止 / 241

又一次内讧 / 245

暂时饶你一命 / 248

第二十二章 多尔衮病逝 / 251

皇父摄政王“驾崩” / 251

处死阿济格 / 254

严惩多尔衮 / 257

尘归尘,土归土 / 260

第二十三章 丁酉北闱大狱案 / 263

新皇“登基” / 263

作弊办法 / 266

兄弟阋墙 / 267

东窗事发 / 269

第二十四章 继续南征北战 / 272

无奈的顺治 / 272

不义之战 / 274

驱逐良将 / 275

大西国的第二任皇帝 / 277

成也此人 / 279

亡也此人 / 282

第二十五章 终于统一天下 / 285

孙可望降清 / 285

逃亡缅甸 / 288

明朝最后的希望 / 291

功败垂成 / 293

南明灭亡 / 295

第二十六章 帝王的爱情 / 298

顺治大婚 / 298

休掉皇后 / 300

再次“休掉”皇后 / 302

身份之谜 / 305

宠冠三宫 / 309

一模一样的故事 / 310

尾声——最后的顺治 / 31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