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生命之歌
0.00     定价 ¥ 3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9373415
  • 作      者:
    (德)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经典品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力作
  全球40多种语言,超过1.4亿人口耳相传
  德文原版直译经典重现
  ☆匠心制作
  圆脊精装,封面五色印刷,ESKA荷兰板,进口衬纸;内文80g象牙白画刊纸,每页单独设计。精雕细琢,更新你的阅读与珍藏体验。
  ☆直击人心
  哲学与诗意极*融合的生命之歌
  在看似沉寂的人生真实中,找到另一种价值与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1936年,黑塞获得瑞士高文学奖歌特弗利特·凯勒奖;1946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1岁时自费出版*一本诗集《浪漫之歌》。27岁时,《彼得?卡门青》一出,佳评如潮,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继而是《在轮下》《德米安》《荒原狼》《玻璃球游戏》《悉达多》等一部部不朽之作,饮誉文坛。
  自20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成为美国大众的喜爱,在美国,他是20世纪被阅读*多的德语作家,他的“Do You own thing”成为美国整整几代年轻人的座右铭。在法国,雨果称他为“德国浪漫派*后的一个骑士”。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著名的德国作家。对黑塞的崇拜还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1.4亿册。
  托马斯·曼
  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高、*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保罗·科埃略
  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个探究外在际遇与心灵对话的故事。
  人无法简单走过人生,无法轻易与人擦肩而过,无法爱恨分明、单纯崇敬或鄙视。外在命定的一切不可改变,
  不受偶然左右的内在命运却真切地操持在自己手中。
  库恩是位有志于作曲的年轻音乐家,少时一场意外让他变得自卑抑郁,求学过程的不顺遂差点让他放弃音乐,在朋友海因利希的鼓励下,他第*次在公开场合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受到相当的好评。海因利希是未挺拔俊雅,阴晴不定,有自我毁灭倾向的歌剧演唱家,他第*眼看到库恩写的曲子时,就被其中深藏的痛苦所感动。温柔自信的哥特罗德有一副清理的好歌喉,库恩深深为他着迷,并以她的声音写出了自己的第*部歌剧。这三位个性迥异的艺术家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相识,互相吸引,将彼此推向成就的高峰,却也带来一场莫大的悲剧……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采与美丽,不幸与美好,卑微与骄傲,痛苦与喜悦,衰疲与觉醒,共同谱就纯净清澈的生命之歌。在看似沉寂的人生真实中,找到另一种价值与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常常和小提琴手泰瑟在一起,他很喜欢我,怀着志同道合的喜悦夸赞我的作品,预言我将会很有成就,而且随时都愿意和我一起演奏音乐,但是我仍旧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我挂念着莫德,却继续回避他,我没再听到珞蒂的消息了。我为何感到不满足呢?我责骂自己有忠诚且杰出的泰瑟为伴还不知足,但是我感觉泰瑟身上也缺少了些什么。我觉得他太过开朗,太过阳光,太过知足,仿佛不知低潮为何物。他不喜欢莫德,有时莫德在剧院里演唱时,他会看看我,悄声说道:“你看,他又在敷衍了事了!这家伙完全被宠坏了!他不演唱莫扎特的曲子,他自己知道原因。”我口头上必须承认他是对的,但实际上却不是真心这么想,我仍旧依恋莫德,可是并不想为他辩护。莫德有着泰瑟没有、同时也不了解的特质,而将我们牵系在一起的就是这些东西,那是无穷的向往,渴望与不满足。它们驱使我去学习与工作,激励我去接触人群,正如莫德也是一样,他被相同的不满足感以另一种方式折磨着、纠缠着。我知道自己会继续做音乐,但是我也怀着渴望,希望之后的创作也能够出于幸福、富裕与永恒的喜乐,而非总是起因于渴求与内心的匮乏。啊!为何我无法透过自己所拥有之物,透过我的音乐变得幸福呢?而莫德又为何无法透过他所拥有之物,透过他野性的生命力以及他的女人们变得幸福呢?

  泰瑟是个幸福的人,他未因无法达成的渴求而受到折磨,温柔无私地喜爱着艺术,除了艺术所给予的,别无所求;若撇开艺术,他则更是个知足之人,因为他只需要有几个好友相伴,偶尔喝杯上好的葡萄酒,空闲时到郊外走走——这是因为他喜欢健行和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就够了。若按照神智学的教义,这个人具有最接近完人的条件,他的本性是那么的良善,极少让激情与不满足的情绪进入心中。即便如此,我希望——如果要我告诉自己的话——我不想变成他。我不想变成其他人,虽然常常觉得抑郁,但我想做我自己。自从我的作品慢慢地有了回响之后,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拥有力量,而且觉得自豪。我必须找到通往人群的某座桥梁,我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与他们共存,而不是一直当个弱者。如果现在没有其他途径,或许我的音乐能够引领我走向人群;就算他们不喜欢我,他们也必定会喜欢我的作品。

  诸如此类愚蠢的想法挥之不去,但是只要有人肯要我,只要有人真的理解我的话,我已经准备好奉献自己、牺牲自己。难道音乐不是这世界的神秘法则吗?难道地球和群星不是和谐地循序运转吗?难道我就应该孤零零的,一定找不到性格可以与我契合共鸣的人吗?

  我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年头,刚开始的时候,除了莫德、泰瑟和我们的乐团团长罗斯勒之外,我很少和人往来,但是最近我的社交圈变大了,我对这个圈子并没有特别的好恶。我的室内乐作品演出之后,便和剧院以外,城里的其他音乐家熟识起来,现在的我承受着一种轻松愉快的负担,这是由于我的声名在小圈子里逐渐增长,我注意到人们知道我是谁,他们在观察着我。在所有的名望当中,最甜美的阶段,是尚未飞黄腾达,尚无法引起妒忌,尚未被孤立起来的那种名望;享有这种名望的人在外走动时,会感受到自己四处都受人瞩目、被人提及与夸赞,会遇到友善的面孔,看到认同的人赞许地点头,年轻一辈敬重地问好,而且还会一直存有一种秘密的期待,就像所有年轻人一样,认为最美好的事物即将到来,直到他们发现最美好的事物已然出现过了为止。对我的愉悦伤害最大的,始终是在肯定我的人身上感觉到那些许同情,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是在怜悯我,他们之所以会那么友善,全是因为我是个可怜虫,是个瘸子,而人们乐于给予我一些安慰。

  在一场表演了我的小提琴二重奏的音乐会之后,我结识了富有的制造商老板尹姆多,他是位热爱音乐的朋友,乐于赞助优秀的青年音乐家。他相当矮小而且安静,一头逐渐灰白的头发,看起来既不像个有钱人,也不像有艺术涵养的样子,但是从他对我所说的话,可以知道他非常了解音乐:他不会一天到晚不停称赞,反而是给予冷静而中肯的赞美,这种赞美更有价值。他告诉我他有时会在家里举办音乐晚会,有古典乐,也有新式乐曲。这件事我早已从其他渠道得知了。他邀请我参加,最后并说道:“我们也演唱您的歌曲,我们都很喜欢您的作品,如果您能来的话,我的女儿也会很高兴的。”

  在我尚未去拜访之前,就先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尹姆多先生询问是否可以在他家表演我的降E大调三重奏,他已安排好一位小提琴手和一位大提琴手,两人都是才华洋溢的业余爱好者,假使我有兴趣一起演奏的话,将会保留第一小提琴手的位置给我。我知道在尹姆多公馆演出的职业音乐家都能获得优渥的报酬。我不是很想接受这场邀约,但是我并不清楚这封邀请函是什么意思。最后我还是接受了邀请,那两位合作的演奏者来我的住处拿取乐谱,我们排练了好几次。在这期间,我前往尹姆多公馆拜访,但是没有碰到其他人。就这样,预定演出的夜晚来临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序 

曲第二章 初 恋

第三章 口 角

第四章 邂 逅 

第五章 幻 灭

第六章 母 亲

第七章 喝 彩

第八章 夜 谈

第九章 追 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