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的父辈 : 开国元勋、开国将帅、开国功臣后代深情回忆
0.00     定价 ¥ 4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208087637
  • 作      者:
    张黎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我的父辈》以革命后辈的口吻,讲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开国元勋、开国将帅、开国功臣的生动事迹,本书的主题是说家事、谈家风,作者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讲述父辈们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突出他们坚定信念、言传身教、刚正不阿、勤政廉洁、教育家属、与百姓及下属同甘共苦的趣闻轶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节生动,许多细节鲜为人知,真情实感催人泪下,加之传奇经历、沉浮悲欢、跌宕起伏的人生戏剧,读罢令人感慨万千。这批革命前辈虽然权重位高,但他们的物质生活却极其简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实、富有。
展开
精彩书摘
    按说,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莫过于自己的生日。不过,关于我的生日却有诸多说法。有说1936年农历八月的,有说1936年冬季的,也有说是1937年初。总之,从年份到月份、日期都有争议。其实,生日清楚与不清楚也无关大局。反正,我在那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上,和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哇哇啼哭了,活下来了……
    所以,下面我要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人过生日要图个整数,国家也是一样。在我生命中有那么几个重要的日子,恰巧是在国庆度过的。
    1949年春天,我和岸青哥哥一起,由来华负责《毛泽东选集》俄文版编纂工作的苏联哲学家尤金教授带领,从沈阳来到北平,在香山双清别墅,我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父亲——毛泽东。
    “过来,这就是你们的爸爸,给你发电报的毛主席。快叫爸爸,快叫呀!”——旁边有叔叔笑着对我说。
    “爸爸!”我扑上前去叫道。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娇娃!……”我除了笑,还是笑。爸爸说的是中国话,而且还有浓重的湖南口音,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因为刚从苏联回来不久,那时只习惯于俄语。
    尽管语言不通,但这并不影响父女的感情交流。我终于又见到了爸爸!他就是我离别八年的爸爸!去苏联找妈妈贺子珍的时候,我还是个三岁的幼儿,现在已是十二岁的女孩子了。
    那时,爸爸正忙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新中国成立大事。香山的家里,只剩岸青哥哥、我,还有爸爸身边工作人员的几个孩子。像所有父亲一样,爸爸心里总是惦记着我们。一到会议休息,他就打电话问问,或派人回来看看,报个平安。尽管每天会议结束他都回家,可还是放不下心来。
    到了夏天,我随爸爸搬到城里的中南海,住进了丰泽园菊香书屋。此后,爸爸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1959年,国庆十周年,对于毛家来说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年头。这一年,爸爸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祭扫了父母坟墓,然后在庐山与分离二十二年的我的妈妈贺子珍见了面,下山后又为我主持了婚礼。
    我的婚礼是夏天在中南海家中举行的。来宾有三十多人——其中有爸爸妈妈的老战友蔡妈妈、邓妈妈,爸爸尊敬的表哥和老师王季范,还有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爸爸委托管理员采办三桌酒席,每桌八个菜。除了鸡鸭鱼肉和几个素菜外,没有别的。当时我和爱人孔令华都在上学,没有收入。所以我就觉得太让爸爸破费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那天爸爸特别高兴,亲自主持婚礼。他举着酒杯向我和令华祝福道: 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特别对女婿说了一句:“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爸爸的心意我懂: 他把对妈妈的关心和思念全部给了我,尽到了而且超越了一位做父亲的责任。只要我过得好,妈妈就高兴。妈妈高兴,爸爸也就从中得到宽慰。
    比较特别的是,这一年还为爸爸过了六十六岁生日。据说,这个岁数是很吉利的,说是“六六大寿”应该祝贺。为老人祝寿是中国人的传统,不过,以前无论我们怎样劝说,都被爸爸拒绝了。
    ……
展开
目录
铭记 传承 创新——“我的父辈”征文序 俞正声
我生命中的那几个重要日子——回忆我的父亲毛泽东 李敏
伯伯四个侄儿女有的在部队三十多年,有的军龄仅几个月——他和七妈“干涉”我们兄妹四人参军 周秉钧
父亲身为国家主席,对家里人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他写信给学校,不同意我党员转正 刘爱琴
1969年,我丈夫和儿子分别当上了“猪倌”,爹爹高兴地说——让他们父子比比,看谁的猪养得壮 朱敏
父亲最喜欢游泳。1992年,医生不让他下海了。在北戴河岸边——88岁父亲看着我们游泳心里直痒痒 邓林
198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到人事部,当时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父亲却举双手赞成我重返中学讲台 陈伟华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首长连夜赶写工作报告,警卫员却累得睡着了,那次——爸爸给警卫员当了整整一夜“警卫” 马广
父亲是陕北山沟里穷苦农民的儿子,为革命殚精竭虑几十年,一直深情地牵挂着养育他的那片黄土地——临终前他用最后气力写下“我想延安” 马晓文
为了节约开支,爸爸主动将身边工作人员编制减到最少——为省锅炉工,他要求将家里锅炉拆除 王四毛
父亲出任甘肃省委书记后,为解决饥荒日夜呼吁求助——他用省下的粮食救人,自家却断了顿 王南宁
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打电话来问,是否可支援一些奶粉帮助沪、苏、浙、皖等地孤儿院解燃眉之急。父亲说——把孤儿们接过来,让草原养育他们 云曙碧
1977年,年迈的父亲重返部队后,专心研究现代军事--他到外地休养,仍然是跋山涉水看地形 邓穗
为了解决农民生计,在潮湿多雨的四川盆地推广种棉花,于是——父亲将自家大院花草拔掉种上棉苗 申再望
我们家人都要按吃饭次数打钩交纳伙食费,为此——父亲要我刻蜡纸油印一张就餐表格 四龙
改革开放后,陈云同志提出“高级干部的子弟和亲属不许经商”的意见,父亲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强调——“我们家的孩子哪个也不许经商!” 伍连连
父亲因病不能出席开国大典,而我有幸参加,他格外激动——老人家坐在门口等我回来介绍盛况 任远征
爸爸身陷囹圄时,依然信仰真理,从不抱怨群众,他常说——干部脱离了群众,才会自己打倒自己 苏承业
借口要去香山植物园散心,半途突然转道——父亲与叶帅在西山有次特殊“笔谈” 李小林
“文化大革命”中,父亲被非法关押、批斗、刑讯,他接连向总政党委写了三封信,坦然写道——“真金不怕火烧,不是真金烧掉更好” 李卫雨
刘伯承、邓小平为自己的参谋长当红娘,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爸爸攻破了妈妈的“马其诺防线” 李彤妍
父亲特别关心那些为革命做过工作,职务不高、生活困难的同志——司机老李生病,他急得满京城找药 李燕黎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