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秋节
0.00     定价 ¥ 1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08714318
  • 作      者:
    黄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展开
作者简介
    黄涛,河北景县人,民谷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文化遗产保护等。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淘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说。
展开
精彩书摘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过中秋讲究吃月饼和石榴。如果自家没有石榴树,就到别人家要些石榴来。晚上拜月的供品也少不了石榴。
    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民国时期西华中秋风俗有状元会、庆团圆、拜月、赏月等。
    南方地区的节俗
    安徽
    在安徽徽州农村,中秋节有舞香龙的习俗。香龙是用稻草编扎而成,龙身插满棒香。夜晚舞龙时,将香点着,龙身一片星光,舞动起来如同一条火龙,在夜空中耀眼夺目。香龙个头儿很大,可长达30丈,身围约2尺。中秋之夜,“五龙闹中秋”,就是五条香龙一起舞。五路香龙由五副锣鼓开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队形和舞姿都有一定常规,依次摆出“五龙献月”、“五龙盘月”、“五谷丰登”、“金龙追月”等阵形,场面很是壮观。①
    在安徽黟县,中秋节这天,小孩子们早早起来,到田地里去捡来稻草,扎成龙形,糊上彩纸,夜里在龙身上插香烛,在街巷里舞动。大的草龙要十多人舞,小的可一人独舞。锣鼓喧天,爆竹满地,很是热闹。据说没有孩子的人家将龙身上的蜡烛换下来,有利于生育,是一种俗信而已。
    婺源中秋节有儿童用砖瓦堆宝塔、夜间燃宝塔灯的习俗。在食俗上,婺源人这天必吃塘鱼。据说塘鱼到中秋节时脑髓才能充满,这时人吃了,格外有营养。旧时上私塾的学生,中秋节要给先生送礼,塘鱼是礼品之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秋节的来历与演变
古代的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仲秋祭典
中秋节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章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
月饼的由来
月饼的种类与地方特色
月饼的消费特点与市场趋向

第三章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与地方特色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各地的特色节俗举例
南方地区的节俗

在新加坡过中秋节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