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槲、马鞭石槲、黄草石槲、铁皮石槲或金钗石 槲的新鲜或干燥茎。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之功效。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目暗不明。金钗石槲茎含 生物碱,主要为石槲碱、石槲次碱、6-羟基石槲碱、石槲醚碱等。此外, 尚含粘液质等。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石斛茎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长30~45厘米,直径0.4~1.2厘米。表面 光滑或有纵皱纹,黄绿色,节明显,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 断,断面绿色,较平坦。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带粘性。干品以色金 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 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为多年生草本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的茎叶。其性温 、味辛甘,归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作用。中医经常用以治 疗由肝肾亏虚所致的阳痿不举、小便淋沥不爽、腰膝无力、筋骨挛急、
四 肢不仁和风湿痹痛,颇有效验。淫羊藿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淫羊藿苷等 ,还含挥发油、木脂素和生物碱等。 淫羊藿能“益气力,强志,坚筋骨,补腰膝”,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 作用。《日华子本草》中亦载:“治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 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尤其是补肾助阳的作用,淫羊 藿最为擅长,所以,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就说它“能益精气,乃命门药也 ,真阳不足者宜之”。 从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淫羊藿的养生保健作用。如淫羊藿可以提 高机体免疫功能,这印证了中医关于该品“益气力,强志”之说;淫羊藿 有促进精液分泌的功能,这与中医所说该品“补肾虚,助阳”是一致的; 此外,淫羊藿又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微循环,还能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等。所有这些,对中老年增强体 质、保健养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麻黄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味辛微苦、 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的主要 成分是麻黄碱。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等地。原植物喜凉爽干燥 气候,耐严寒,多生于沙质土壤中。临床用名有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炙麻黄绒。 本品茎枝细,常有分枝。表面黄绿色,有顺直细纵棱纹。节上具膜质 鳞叶。质轻而脆,断面实心。味微苦涩。其中分枝少,节间较短,鳞叶上 端2裂片反卷者为草麻黄;分枝多,鳞叶上端裂片不反卷者为木贼麻黄;茎 枝较粗,鳞叶上端具3裂片者为中麻黄。饮片呈短节状,切面中心髓部红棕 色。 益母草 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花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 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 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味辛苦、 性凉,归心、肝经。益母草的全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芸香碱、延胡素 酸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效。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 ,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益母草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厘米,直 径约0.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
叶 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完整者下部叶掌 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味 微苦。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可供药用。 藿香 藿香又名广藿香、土藿香,为唇形种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性微温、 味辛,归脾、胃、肺经。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暑湿感冒、 胸闷、腹痛吐泻。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柠檬烯、 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丁香烯等。主产四川、江苏、 浙江、湖南。 藿香是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披 柔毛。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圓状披针形,长2.5~11厘米,宽1.5~6.5厘 米,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 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有缘毛和腺点; 花冠淡紫色或红色,2唇形,下唇中部裂片有波状细齿;雄蕊4,二强,伸 出花冠外。小坚果顶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肉苁蓉 肉苁蓉别名为大芸,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 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主要功用是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明 代李时珍说:“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从容)之号”。《本经》载:“主(治 )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肉苁蓉含有 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 沙质土壤和半沙质的草原地带,有“沙漠人参”之称。
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厘米,直径2~8厘米。外表面棕 褐色或灰棕色,密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通常鳞片先端已断,各叶基 间有纵槽纹。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 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或波状环纹,有时中空。以条粗壮、密披鳞片 、色棕褐、质柔润者为佳。 穿心莲 穿心莲又名一见喜、榄核莲等,为爵床种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味苦性寒,归心、肺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咽喉肿痛、 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泻痢、咳嗽等。全草含有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根和 茎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穿心莲的茎为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厘米,节稍膨大;质脆,易 折断,折断面有白色髓部。单叶对生,叶片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 或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5厘米,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渐尖,基 部楔形下延,两面光滑,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柄短或近无柄。以色绿 、叶多者为佳。 车前草 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其入药首载于《神农 本草经》,列为上品。车前草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功 效为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 、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车前草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含有胆碱、钾盐、柠檬酸、草酸、 桃叶珊瑚甙等营养成分。主产东北、河北、山东、甘肃等地。 车前草的茎纤细,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具纵沟,披稀疏毛茸,茎卷须2 裂或不裂。叶互生,叶柄长2~7厘米;叶片完整者润湿展平后呈鸟足状, 小叶5~7片,少数为9片,膜质,叶片卵状长圓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较大 ,长3~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 绿色,两面披粗毛。可见球形果实,直径约0.5厘米。以体干、色绿、叶全 、无杂质者为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