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的俘虏<br> 吴长青<br> 汤姆作为佛得角雷斯伊翰湾的守塔人,在这个偏僻的孤岛上已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当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就随他捕鱼的伯父来到了这座孤岛。<br> 汤姆和伯父白天捕鱼,晚上点起篝火,从此,辽阔的大西洋岸边多了一座灯塔。汤姆已记不清楚他和伯父在暴风雨的夜里或是在飓风季节里救起了多少人。那些被救过的人偶尔路过孤岛,总不忘给汤姆叔侄俩捎上点什么,但每次都被他们拒绝。叔侄俩在雷斯伊翰湾不知不觉过了二十年。现在的雷斯伊翰湾少了一个人,添了一座坟墓,在汤姆看来,伯父仍陪伴着他。汤姆依旧白天捕鱼,晚上守候在伯父一生中唯一接受别人的一台风力发电机旁。雷斯伊翰湾的灯塔不再用篝火了。<br> 十月的雷斯伊翰湾气候格外恶劣,汤姆几乎整夜都醒着。他知道,每年的海难事故频发季节已经来临。汤姆的小屋外已经是惊涛骇浪,他一遍遍检查,还给风力发电机的轴承加了润滑油。此时的小岛像要摇动起来。<br> 汤姆从小屋里走出,像伯父一样敏锐地眺望大海,海面上黑压压一片,浪头拍打着礁石,发出一阵阵轰鸣。突然,汤姆发现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点亮光,只有萤火虫的光亮那么大。他立刻意识到什么,迅速爬上灯塔。灯塔里的灯又垫高了很多,汤姆在废弃的火坑里重又燃起了篝火。远处的亮点越来越大,渐渐驶向了汤姆居住的孤岛,等亮点到近处时,汤姆才发现灯火是从一艘挪威籍的货轮上发出的。<br> 天亮了,船长约翰带领船员在雷斯伊翰湾作短暂的停留,并打算给岛上的工作人员送去几吨食品,可当约翰走进岛上汤姆的屋子时,才发现汤姆的屋子还抵不上他船上的一个集装箱大。<br> “我要带你离开这里。”约翰感激地对汤姆说。<br> “为什么?”汤姆问。<br> “不为什么,我至少能给你每月两千五百美元的薪金。”约翰继续说。<br> “十年前,一位像你一样的船长曾答应给我每月三千美元的薪金。”汤姆平静地说。临别的时刻,约翰紧紧地拥抱了汤姆。<br> 人的一生,守着什么岗位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br> 盖迪戒烟<br> 佚名<br> 抽烟的人都知道,一旦上瘾,再想戒掉是很不容易的。<br> 盖迪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有一次,他开车去度假经过法国,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他的汽车又抛锚了,只好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br> 凌晨两点,盖迪醒来,他想抽一支烟。打开灯,他自然地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一支也没有了。他下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打开装行李的箱子翻来覆去地找,希望能发现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那就去买一盒,盖迪穿上衣服来到旅馆门外,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雨还在下个不停,街上一片凄清,所有的店铺都已经打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雨到自己停在几条街外的车里去拿。<br> 越是没有烟的时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都有这种体验。<br> 盖迪打算去自己的车里拿烟,想起帽子忘在房间里了,至少还可以用它遮遮雨。他回到房间,刚准备拿帽子时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br> 盖迪坐在床边寻思,一个有教养的人,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拥有理智的头脑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难道那么强大?<br> 不一会儿,盖迪下定决心——决定戒烟。他站起来使劲地伸了个懒腰,然后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心情进入了梦乡。<br> 至此,盖迪一生中再也没有碰过一支香烟。他就是闻名世界的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迪。<br> 毒贩与牧师<br> 佚名<br> 一个毒贩被警察追捕甚紧,逃躲到一间教堂里。他盘算着警方一定不会想到教堂里会藏有毒品。便请求教堂里的老牧师,对他说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藏在教堂的钟楼上。<br> 虔诚的老牧师一口回绝了毒贩的请求,并要他马上离开这里,否则就报警。<br> “如果你答应我的请求,我会报答你的善行的,给你十万元。”毒贩再次请求道。<br> “不。”老牧师坚定地说。<br> “二十万呢?”<br> “没有商量的余地,请你马上离开教堂。”<br> “五十万好吗?”毒贩仍不死心。<br> 老牧师一把将毒贩推到门外,大发雷霆道:“快给我滚出去吧,你给的价钱快接近我心中的数目了!”<br> 追蝶失澳洲<br> 佚名<br> 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广袤千里、丰饶富足的“新大陆”。随后,白人殖民者蜂拥而至,为抢占土地、建立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角逐。<br> 1802年,英国派遣弗林达斯船长率双桅帆船驶向澳大利亚。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也命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鼓帆前往。<br> 经过一番航海较量,驾驶先进的三桅快船的法国人捷足先登,抵达并抢占了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在自我陶醉的洋洋得意之时,好奇的法国人发现:当地有一种珍奇的蝴蝶。为了捕捉这种色彩斑斓的珍蝶,他们竟然忘记了肩负的重要使命,全体出动,一直纵深追到澳大利亚的腹地。<br> 正当法国人追捕珍蝶的时候,英国人驾驶着双桅船也匆匆赶到了。英国人看到了法国人停泊在那里的三桅船,顿时感到万分的沮丧。在万般无奈之中,他们突然惊喜地发现:先期到达的法国人却无影无踪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弗林斯达船长立即命令手下安营扎寨、抢占地盘…… 。<br> 等到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珍蝶返回来的时候,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被英国人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留给法国人的只是无尽的懊丧与遗憾。<br> 珍蝶是诱惑。诱惑总是嘲弄那些认真追求它的痴情傻瓜。法国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追捕小小的蝴蝶竟导致了失去澳洲的历史性悲剧。<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