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胡适读书与做人
0.00     定价 ¥ 3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12504677
  • 作      者:
    胡适著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胡适读书与做人》最大限度地呈现胡适的大智慧,以当年经典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
  胡适,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
  70载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展开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曾师从杜威,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反对独裁和文化专制。抗战时期任中国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长。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胡适著述宏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
  胡适语录: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中国并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市场背景:
  1.作为热点人物,与胡适有关的图书在市场上反响一直不错,本书视角独特,精选胡适先生的经典作品。另外,“大师谈读书,品人生”系列已成为公司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本书预估有不错的销量。
  2.市场上关于胡适的著作大多是传记、散文选,比较雷同,而关于他的读书修身、为人处世的版本不多,本书精心编选,针对性强,*越了同类书。

展开
内容介绍
  《胡适读书与做人》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文化学家、思想家的历史地位。阅读《胡适读书与做人》,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触摸胡适的思想精华。
展开
精彩书评

  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
  ——毛泽东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
  ——李敖
  
  我个人就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近和后的一位,却不是低的一位。

  ——唐德刚

展开
精彩书摘
  差不多先生传(1919年)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
展开
目录
一、读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论短篇小说(1918年)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1920年)
《吴虞文录》序(1921年)
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
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
读书(1925年)
《官场现形记》序(1927年)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1929年)
为什么读书?(1930年)
九年的家乡教育(节选)(1930年)
我的信仰(节选)(1931)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1931年)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1932年)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1935年)
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1952年)
大学的生活(节选)(1958年)
找书的快乐(节选)(1959年)

二、做人
归国杂感(1918年)
贞操问题(1918年)
不朽——我的宗教(1919年)
少年中国之精神(1919年)
新生活——为《新生活》杂志第一期作的(1919年)
差不多先生传(1919年)
“我的儿子”(1919年)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1920年)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年)
寄吴又陵先生书(1920年)
学生与社会(1922年)
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1922年)
哲学与人生(1923年)
爱国运动与求学(1925年)
一个问题(1926年)
人生有何意义?(1928、1929年)
名教(1928年)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1929年)
漫游的感想——麻将(1930年)
科学的人生观(1930年)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1931年)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
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再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三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1934年)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年)
工程师的人生观(1952年)
大宇宙中谈博爱(1956年)
容忍与自由(1959年)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960年)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