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啊,你先讲讲,我们能去就去,不能去时,我们也不会冒险送死的!”小李狡黠地笑着说。
“好吧,那我就给你们再讲讲那药仙崖的来历!”魏阿婆一听小李说我们也不一定去那药仙崖,于是开口讲了起来:
提起那药仙崖,就得从我们这儿的特产说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我们这个穷地方,山瘦土薄,种多收少,就是有一样好处,那就是盛产药材。我们这里可以人药的树皮、草根、野藤萝虽然不少,但真正出名的只有三种,那就是枸杞、茯苓和黄精。你们这些当兵的可能不清楚,那三味药材,虽然并不怎么值钱,但只要按方调和,配伍得法,长期服用,那效果可不是一般好。所以,我们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虽然生活上很是艰苦,但百岁以上的老人却是很多,全靠这个啦。
就拿枸杞来说吧,这东西就有好几个名字: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天叫仙人杖,也有的地方叫做西王母杖。如果长期按方服用,虽然不能像传说中的那样让人身轻不老,与天地齐寿,但确实可以强筋健骨,益寿延年。这么说吧,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外乡人来到我们这里,恰巧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拿一根藤条在抽打一个须发皆白、身体佝偻的老汉,旁边跪着一个比那妇女稍显年轻的汉子,替老人向那妇女频频求情。那个外乡人一看,认为那中年妇女肯定是个不守孝道的恶媳悍妇,竟然用藤条抽打老公公,而那个跪在地上求情的汉子,肯定是她那不争气的男人。于是那外乡人义愤填膺,连忙上前劝阻,说是不敬堂上二老双亲,就算天天烧香磕头,神灵也不会保佑你的,更何况你竟敢鞭打老人,难道你不怕老天开眼身遭报应吗?越说越气,那个外乡人指责完中年妇女,又指着跪在地上的汉子说,男子汉大丈夫的,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君王师尊,你怎么能向自己的内人下跪呢?更何况她在鞭打你父亲,你竟然惧内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齿冷心寒。谁曾想到,那三个人听了外乡人的话,竟然忍不住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一阵捧腹之后,那个中年妇女笑着向外乡人解释说,那个跪在地上的汉子是自己的孙子,而甘愿受罚的那个老翁,就是她那不听话的儿子。外乡人哪里肯信,连连摇头摆手,表示自己怎么会相信这等荒诞鬼话。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跪在地上比中年妇女稍显年轻的汉子,和那个甘愿受人责打的老翁,竟然也是点头承认。那个外乡人呆呆地愣了一会儿,终于明白,自己这次是遇上仙人啦。愣了好久,那个外乡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频频磕头,请求上仙能够收他为徒,传给他一些延年益寿的仙方。这一下,反倒是让那一家人吓了一跳,连忙扶起那个外乡人,向他解释说,他们并非仙人,而是这山里的普通百姓,哪里敢称什么神仙!外乡人不肯相信,那三个人又一口咬定自己确实是寻常百姓。最后,那个中年妇女见外乡人不肯离去,也就对他实话实说。原来,他们有一秘方,就是将几味山里的药材按方调制,常年服用,就能驻容养颜,延年益寿。可因为山里贫穷,自己的儿子耐不了清贫,抛下自己的母亲和幼子,独自出山打拼。这一出山就身不由己。等他打拼出财富,转眼间已两鬓发白。这次回山,见到一直服用驻容延年药方的母亲和儿子,一时间感到白云苍狗。作为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为了功名利禄那些身外之物落得如此早衰,忍不住用藤条抽他几下,而他离家时的那个幼子也已成年,见到祖母抽打教训离家归来的父亲,自然只能跪在地上,替父亲向祖母求饶。
至于那黄精,用处就更大。听我那当风水师的姥爷曾经讲过,说是古代有一本书,叫《稽神录》,里面就记载了一个女婢,因为她服食黄精,竟然能跳崖越涧,轻身腾飞,被人误以为是神仙。书里面的事儿毕竟太远,你们可能不一定相信,我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我们村里的事儿吧。我们这儿曾经出现过一种怪现象,那就是猫饿得头晕眼花,但家里却是老鼠不断。细心的人发现,不是猫不逮老鼠,而是那猫根本就追不上老鼠。当初还以为是自家的猫笨,就借了人家几只好猫,结果一样逮不到老鼠。那人也有心计,仔细观察后才知道,原来那些老鼠一个个迅捷无比,一跃几丈,原本是它天敌的老猫,根本望尘莫及,无法逮住老鼠。后来那人一宣扬,大家都发现部分老鼠确实就像传说中的飞鼠一样,身体一弓,就能跃出数丈远,真的像是会飞一样。
……
展开
--著名悬疑小说家 庄秦
奇谐志怪小说一定是继盗墓探险小说和惊悚悬疑小说之后兴起的新热点。
--天涯“莲蓬鬼话”特邀版主、著名悬疑小说家,沈阳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