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分钟读懂金融学》:
以铜钱为辅。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将银和两合并,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我国最初的银元由国外流入。自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通。
到清代道光年间,从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的清朝政府还没有国产银元。库存洋钱不足以支付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我国最早的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银元如图1.13所示。
除了银两、银元和铜钱外,清代也发行纸币。清代纸币品种很繁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
纸钞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清代发行的纸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他相当于金融机构(银号、票号)出具的银元和铜钱的收据,真正执行流通功能的仍然是银两、银元和铜钱。因此,直至清朝灭亡,也没有出现类似元代、明代因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的混乱局面。
(十一)我国现行的币制
现在我国及至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大都是纸币,由于这些纸币已经不在与金银等贵金属挂钩,即不能用纸币换回等价值的金银等贵金属。所以这些纸币,只是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
当货币形式发展到纸制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时,曾先后出现过由借贷行为而产生的各种信用凭证,如银票、银行券、商业票据等,它们作为信用货币,无内在价值,但能够节省流通费用,方便携带与结算,这是广义上的信用货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