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丘大回乡的消息,是哑巴丁二传播开来的。这消息让丘大母亲高兴了好几天。
丘大双目失明的父亲却很漠然,对这个出走了好几年的儿子,他已经不再想念他了。
哑巴是从山梁上远远地看见丘大的,他向所有遇见的人咿咿呀呀地比画着,指着丘大的院子,让人明白是丘大回来了。
像是丘大的那个人,却最终没有走进村子,他从哑巴的视线里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山梁上哑巴站过的地方,天天出现丘大母亲的身影。每当母亲回到小院时,丘大父亲的喉结照例猛烈地跳动几下,终于没有说出话来。嘶裂的咳嗽声于是不断地从小院的土墙里飞出,在尘土飞扬的村中小路上传得很远。
一只狗愣愣地对着尘土干吠着。
许多年后,这个村庄在午夜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中沉没了,唯一的生还者是哑巴丁二。那天夜里,他在曾经看见丘大的山梁上睡着了,一夜未归,山梁坍塌了半边,哑巴被挂在半边山梁的一棵树上。
哑巴是泥石流的唯一见证者,可是,他无法向人讲述那夜发生的一切。
他也再没有见到丘大。
后来,丘大在城里被枪毙的时候,他唯一想见的人就是哑巴,那是村庄里唯一活着的人。
哑巴对此一无所知。村庄被泥石流淹没之后,他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没有人知道他的踪影。他到城里去找丘大。丘大是村庄里唯一进城的人。
其实,那天上午丘大行刑时,经过地铁口,哑巴正在那儿乞讨。他看见了囚车呼啸而过,却没有看见囚车里五花大绑着的丘大。
而丘大看见了地铁口的乞丐。他绝对没有想到那就是哑巴。
丘大与哑巴从此阴阳相隔。
丘大死去许久,哑巴还在城里到处游荡,心想哪天会突然撞见丘大,他固执地认为终有一天可以找到丘大。他深信那天在山梁上看见了归来的丘大,那是千真万确的。他不愿让村庄里的人以为他撒谎。找到丘大,让丘大自己来证实那天他确实是回到过乡下。尽管这种证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村庄里的人都死了。
可是,哑巴不这样认为。他确信死人的灵魂会听得见丘大的证明。
愚笨的哑巴就这样一心一意地在城里,找遍了大街小巷,寻找那个叫丘大的人。他自己凭想象画了丘大的像,逢人就咿咿呀呀地比画,那拙劣的画像看起来像所有人,却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人,没有人长成哑巴笔下的模样。丘大的像是哑巴此生唯一的作品。
人们皆以为哑巴是一个疯子。
而哑巴不这样认为。他并不理会人们对他的奚落和鄙视。
他活着就是为着寻找丘大。他答应过丘大的母亲,他要为她找回丘大。
到处都在传说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于丹对这些离奇古怪的社会新闻已经麻木,但当同事把那天登有这个消息的报纸递到她面前时,她还是匆匆地浏览了。
几天前,在离此地几百公里外的山间水库里,有人发现一坨状如人形的水泥构件,警方砸开后,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具早已腐烂成白骨的人尸,经检验,人是在还未断气时就被裹进水泥里沉入库底的。案件显示是一起谋杀。更详细情况报纸没有报道,警方正在深入侦查中。
于丹看过这则消息后,心中似有一种莫名的战栗,那种突如其来的轻微触动,如同最凶恶的食人蚁般极为轻微地轻轻一咬,却如触动最敏感的神经一般,有一种针扎的刺激,但很快就消失了。她把报纸扔到一边,清晨的疲倦突然袭来。这几年来经常这样,医生也查不出什么毛病。稍受刺激,就无端晕眩。
丈夫失踪近两年了,那天说去见一个人,匆匆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如人间蒸发,一点儿痕迹都没有。各种猜疑流言四起。学院在报纸登出了好几个月的“寻人启事”,但无任何反应。
于丹不相信一个人会消失得如此干净,像一滴水隐入大海,无半点回响。
她也做过种种猜想,想得脑袋生痛,也理不出一个足以令自己心服口服的理由,丈夫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不会无缘无故地一走了之。
但事实就是这样,他消失得实在太干净了,连警方也束手无策,只能当作失踪人口存档。院方也在半年前停止了他的一切经济待遇。只是户口还没有注销,人们对他已不抱任何希望。
于丹对报纸上的一切死讯也渐渐麻木。
这个男人,正在一天天褪出她的心灵。
在一个速食速朽的年代,两年的时间也许已经太久了,久得足以让人们恍若隔世。开始有同事在言谈间有意无意为于丹充当红娘。
这才让于丹觉得丈夫真的是走了很久了。真的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那被裹在水泥中的尸体是什么人?一连几天,于丹关注着报纸上有关此事的后续报道,但报纸偏偏不再报道此事,这多少令于丹惆怅。她不敢去想水泥里的白骨。事情没有也不会严重到这个程度吧!那该是一种多深的仇怨啊!惨绝人寰的仇杀,该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她倒抽一口冷气。
这座城市每天发生多少杀人案件,多少人口失踪,官方没有发表正式统计,除了当事人,几乎也没有人去留意这些事。
只是于丹的生活却因此陷入困顿,两年前,她辞去保险公司的工作,整日在家呆坐,做什么都没有心思。
渐渐的,于丹的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麻将屋。雀声终日不息。
于丹自己并不搓麻将,她只为来打麻将的人免费准备茶、烟,然后“抽水”。日子就这样苍白地流逝着。
清江大学坐落在南清江畔,前门面临这座城市的主干马路永乐大道,后门却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专用码头,几分钟的渡轮,便可直抵对岸的商业区。俗称红砖楼的市中心。那儿在解放前曾是远近闻名的“红灯区”,现在开辟为步行街。街上除了琳琅满目的精品屋,就是麦当劳、肯德基、意大利比萨店等舶来洋食。拐过步行街,是南岸码头,这儿的景况可就大为异趣。几条小街的名字既土又俗,海味街、咸鱼巷、米店路、白菜坊,一听就是下层社会过日子的地方。这些街巷先前倒是名符其实的有许多贩卖海味、油盐酱醋茶的店铺,现在增添了许多沐足、茶室和KTV夜总会。每处场所格局都不大,却样样俱全,连最洋气的酒吧都有,据说在那儿还可抽到大麻,KTV房中还有玩“空中飞人”的。总之,这儿什么都有。清江大学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后院”,而一改过去的清幽孤绝,变得光怪陆离起来。清江大学有这样一个充满民生气息的“后院”,又遥隔着江流水,倒也算得上是个极其现代都市意义的洞天福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