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阿特金森,《战斗的岁月》(The Day of Battle)一书作者:
不可思议地引人入胜的故事。本书也证明了,事实本身可能比虚构的更离奇,在战争中尤其如此。本书研究扎实、叙事生动。
@阿兰﹒福斯特,畅销书《暗夜奇兵》(Dark Star and Night Soldiers)作者:
斯蒂芬﹒哈丁在叙事时,具有极强的对细节的敏感天赋,他是上乘的写作者。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样发掘所观察事物中的好故事。《最后的战役》一书正和于此道,它讲述的是一场真实的大战中更加引人入胜的战斗,令今天的人们也为之着迷。
@约翰﹒麦克马纳斯,《九月希望》(September Hope)一书作者:
本书将有趣的历史与生动的叙事完美结合。哈丁以小说家的叙事技能和优美笔调和作为历史学家来写作,对于这段被人遗忘的二战最后日子里的故事,他进行了深入的、引人注目的研究。我对此书已爱不释手,相信你也会的。
@彼得·卡尔森,《赫鲁晓夫旋风》(K Blows Top)一书作者:
纳粹抓了两个法国前总理(这两个人互不对付),将他们关在了奥地利的一处中世纪城堡。一小队勇敢的美国士兵前往营救他们。然后,你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知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它应该被拍成精彩的动作片。阿诺德·施瓦辛格,还等什么,赶紧联系经纪人!
@《圣地亚哥联合报》,。2013年4月28日:
本书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看起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如果被拍成电影的话,它一定非常精彩。而且它还提醒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过去70多年,但让人有无尽的故事可以被发掘。人们不难发现哈丁作为研究者的杰出能力和作为历史学家的无悔奉献精神。美国人、囚犯,作者以他们的叙事视角一环扣一环地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景。翻开此书,看看哈丁如何为我们讲述这段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故事。
@《纽约图书期刊》,2013年4月29日:
(本书)写作出色、可读性很强。
1945年5月,希特勒自杀,第三帝国的土地上硝烟四起。任何一个美国兵都不想在对抗纳粹残余势力的战斗中成为最后牺牲者。但是对于抽着雪茄、说着粗话、疯狂酗酒同时满载重负的杰克﹒李上尉和他的士兵们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解救出14名被纳粹党卫军关押在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中城堡的重要法国囚犯。这是一次凶多吉少的行动,但是李得到了一名德国国防军军官和他的战士们的帮助,他们自愿投身这次光荣的战斗。
以个人回忆录、作者访谈以及美国、德国和法国官方历史材料为基础,本书近乎不可思议地描述了二战期间这场不可思议的战役:奇迹般的战斗盟友,冥顽不化的敌人,充满勇敢、怯懦或是绝望的战斗。
1945年5月4日,清晨,约翰·C·“杰克”·李上尉正翘着二郎腿,坐在自己那辆M4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膝盖上半摊着一幅地图,一边看着图上标记的地貌特征,一边比对着眼前那几条狭窄的街巷。李是纽约诺维奇人,27岁,身材粗壮结实,过去五个月来率领部队一直担任第23坦克营第二连的先头部队,不少时候甚至在为整个美军第12装甲师打头阵,穿过法国,一路长驱直入,进入德国境内。欧洲战事此时业已临近尾声,李的部队已经攻入了奥地利的蒂罗尔州。
李的坦克就停在两条街道的交汇之处。这里是库夫施泰因,这座奥地利城市距离奥德边境西南三英里远,坐落在因河南岸,河水从城旁缓缓流过。第23营全部三个坦克连早在一天前就已经率先越过边境,第12装甲师后备装甲战斗群的主力大部队则从慕尼黑郊外向南发起强攻,李指挥的坦克连作为此次强攻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库夫施泰因,经过一路浴血奋战,突破了德军沿途布下的重重路障,很快肃清了城里为数不多的守卫部队。随着战况渐趋稳定,第36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进入阵地,接管该地区,李和部下也有了片刻机会得以休息。
————
西南几英里开外的地方,有一位指挥官同样身心俱疲,正在扫视着地图,极力想弄明白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对于自己和部下来说将会发生什么。约瑟夫·甘戈尔外号“塞普”,是土生土长的巴伐利亚人。这位纳粹德国国防军少校立下过不少军功,深知美军的重型卡车正滚滚向前,很快将兵临城下,届时必定是一番巨炮轰隆齐鸣,战车喷着火舌,自动武器哒哒响个不停,震耳欲聋的场面。
甘戈尔对于自身的生死安危倒不特别在意,在东线同俄国人还有诺曼底和盟军的战斗已经让他懂得了如何应对命悬一线的死地。真正让甘戈尔感到揪心的是手下的那帮小伙子,这些人并非个个行伍出身,其中好些人甚至连德国人都算不上。甘戈尔早在几天前就已经明白这场战争气数已尽,他不愿让更多人为了保卫这样一种制度白白搭上性命,毕竟这个制度就连自己也早已不再相信。他已经打定主意,放弃抵抗,改为和奥地利抵抗组织联手对敌,此刻眼看美军步步进逼,心中只有一个目的,不让追随自己的小伙子们沦为枪下之鬼。当然,说到这一点,那些依旧效忠元首和帝国的德国部队也得时刻小心提防。
————
这里是一块岬角悬壁,山石嶙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山下的原野一马平川,尽收眼底,美军很快便会杀到此处。一群法国人正在山顶上喋喋不休地争论着命运前途将会如何。山顶建有一座古堡,矗立在此已有好几个世纪,直到当天早上,它还是这帮法国人的囚身之处。此时此刻,这些人正隔着城垛注目远眺。他们深知负隅顽抗的党卫军部队依旧在城堡周围的丛林中四处活动,面对穷凶极恶的残敌,刚刚到手的自由朝不保夕。法国人需要有人施以援手,盼望着援军尽快到来。倘若援军无法赶在日落之前来到,他们十有八九就将命丧这座蒂罗尔古堡的高墙之内。
————
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杰克·李实在是太累了,根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地图上。李不仅感到极度疲惫,还怀着某种无比迫切的渴望——他虽然在部下面前不露神色,但这份渴望要比表面看上去强烈得多——他多么希望库夫施泰因是二连的最后一场战斗。阿道夫·希特勒五天前结果了自己的性命,德军已经无力组织抵抗。李和差不多每一名身处欧洲战区的士兵心里同样明白这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结束。这名年轻的军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希望这场战争就此画上句号,却着实不愿看到手下任何一个小伙子不幸成为最后战死欧洲战场的美国士兵。
李一心想着倘若战争就此结束,自己和手下那帮坦克兵又该何去何从,却不曾料想公路的另一头正在上演一出接一出好戏,会将自己和部下的和平梦想碾得粉碎。此时的李尚未意识到自己即将被卷入一场全然不觉的战役之中。这场战役将围绕着这座山中古堡展开——那座城堡在李的地图上只不过画了一个小小的勾,显得毫不起眼——参与这场战役的不仅有一群斗志昂扬的法国显贵,还有一帮惴惴不安的敌军盟友。这不仅是一场排除万难的殊死搏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上演的最后一次——当然也可能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次——地面战斗行动。
第一章
山中城堡
这是一座古堡,一座即将在杰克·李一生之中占据显赫一席之地的城堡。这位年轻的指挥官此时依旧坐在坦克炮塔顶上,而城堡距离他沿公路西南而行不过十四英里。这座古堡名叫伊特堡,坐落在一座山头之上,扼守着通往奥地利布里森特河谷的必经之路。整座城堡跨河谷而建,依靠一座短桥把城堡与一侧的山坡联结起来。城堡东面散落着一座小村庄,名叫伊特村。村子海拔2300英尺,掩映在萨尔沃峰之下。这座雄伟的高山海拔6000英尺,地处阿尔卑斯山区中部,这里正是历史上有名的蒂罗尔地区。
引 子 /001
甘戈尔已经打定主意,放弃抵抗,改为和奥地利抵抗组织联手对敌,此刻眼看美军步步进逼,心中只有一个目的,不让追随自己的小伙子们沦为枪下之鬼。当然,说到这一点,那些依旧效忠元首和帝国的德国部队也得时刻小心提防。
第一章
山中城堡 /005
大部分奥地利人面对德军到来,选择了夹道欢迎,送上鲜花与欢呼。然而,对于那些在德国人眼中政治看法、宗教信仰,甚至种族血统不被接受的人来说,一场大规模搜捕行动业已展开。希姆莱眼看新近被捕者人数众多,急需腾出地方来给这些人找一个容身之处,以便日后转移到德国国内业已建成的监狱或者集中营里头去。伊特堡城墙坚固,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完全有可能正是这些条件吸引了这位臭名昭著秘密警察头子的注意。
第二章
要人驾到 /036
对克罗地亚人来说,亲眼见到三位战前法国最为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落入党卫军之手,此情此景比起自己头一次被捕更加让人心里觉得七上八下。库科维奇虽然并不清楚这些人究竟是怎样沦为阶下囚,落得这般田地,却也明白这样一群达官显贵从往昔巴黎城那一座座象征着荣华富贵的宫廷府邸出来,委身屈尊来到伊特堡的冰冷高墙之内,这一路上绝不轻松。
第三章
爱人、朋友与对手 /064
达拉第见到雷诺出现在伊特堡的那一刻,心情无疑是沉重的。可是,倘若比起甘末林与雷诺见到马克西姆·魏刚到来时那副难以置信、又惊又恐的神情,达拉第内心的沮丧就算不得什么了。甘末林之所以感到浑身不自在,最主要恐怕在于这是一种职业尴尬,因为在法兰西历史存亡的危急关头取代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魏刚。
第四章
危机重重 /099
1943年5月2日首批法国囚犯被押解到伊特堡的时候,纳粹德国的战争努力虽然已经遭遇到不小挫折,可这些失利绝大部分发生在“大德意志”帝国的边境之外,主要集中在东线、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战争阴影距离伊特堡越来越近。眼看盟军从各个方向步步进逼,伊特堡的守军越发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局势反而让古堡里的犯人处境变得更加危险起来。
第五章
前途未卜 /135
冯·亨格尔手下的残兵败将已经撤退到伊特堡以东,重新布置阵地,但这个捷克厨子蹬着自行车,往西一路行来并非没有危险。负隅顽抗的武装党卫队士兵在这一带变得越发肆意妄为,在沿途布下路障,搜寻逃犯,只要遇见奥地利抵抗分子就会发起进攻。克罗伯特能够避开这一系列艰难险阻,成功抵达沃格尔,一方面得感谢老天有眼,运气不错,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自己谨小慎微,胆大心细。捷克人带来了和那帮显赫法国囚犯有关的消息,这些人正在翘首以盼援军的到来。
第六章
坦克兵,前进! /169
李意识到战术局势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小时里已经严重恶化,敌军随时可能发起进攻,于是开始迅速下达指令。李首先需要安排的是那帮满怀期待的法国人,他要法国人带着施拉德的妻女和带编号的女囚躲进地下室的储藏室,各自找好藏身之处。此言一出,顿时引来法国人的一片哗然。雷诺、达拉第和另外几个男人高声抗议起来,扬言宁可战死城头,也不愿像个懦夫一样躲进地窖。李斩钉截铁地挥了一下手,打断了法国人的抱怨,要让法国人明白这里的一切只有自己说了算。
★ 纽约时报畅销书
★ 英文版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认为它“比好莱坞虚构的故事更精彩”
★ 著名军事作家安德鲁·罗伯茨、亚历克斯·克肖、里克·阿特金森、阿兰·福斯特、彼得·卡尔森、约翰﹒麦克马纳斯等联袂推荐
★ 生动记述二战欧洲战场尾声阶段一场不可思议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