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航海日记 : 达尔文环球考察日记
0.00     定价 ¥ 24.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2758736
  • 作      者:
    (英)达尔文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1.欧洲人争相传阅的经典文本,生物学史最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的前奏曲。<br>  2.史上最精彩、最耐读,最真实的自然游记,19世纪英国散文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作。<br>  3.有“科学探索启蒙书、科学兴趣培养书、科学知识贮备书、科学意识修炼书”的功能。
展开
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座古老城市施鲁斯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br>  1818年,达尔文进入一所旧式学校学习,寄宿七年。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他,非常喜欢采集矿物和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各种鸟类,到城外郊游。<br>  1831年5月,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br>  1831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者”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br>  每到一地,达尔文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原来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资料,晚上又忙着记录观察日记。<br>  达尔文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O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br>  回国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br>  1859年11月,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了。这是达尔文一生中最光辉的年代。他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是在他乘“贝格尔”号作环球旅行时产生的。经过二十年的深思熟虑和艰苦劳动,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和收集,达尔文终于在僻静的唐恩小镇,将这些思想整理成文。<br>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的出版标志着在十九世纪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观念变化就像哥白尼在十六世纪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引起的变化一样。这引起了当时保守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br>  因此,为捍卫进化论学说,他不得不同各种流派和言论进行了十几年的理论斗争。<br>  1868年达尔文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巨著,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br>  1868年2月,达尔文开始撰写《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虽然这时候的他体弱而多病。<br>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br>  由于达尔文一生对生物科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人们将他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寺院中堂的北廊,和杰出的科学家牛顿葬在同一个地方。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航海日记:达尔文环球考察日记(全新插图本)》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生物进化学说的奠基人达尔文的散文作品,发表于1839年。全书以日记的方式记述了1831年至1836年间,他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考察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达尔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调下,三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及其形形色色岛屿上的地形地貌如数家珍般轮番登场,让读者一睹自然界奇幻美景、动植物的奇异生活及变迁,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航海日记:达尔文环球考察日记(全新插图本)》一出版,立即成了读者最受欢迎的游记读物,更被誉为19世纪英国散文作品的杰出代表。
展开
精彩书摘
  1831年12月27日,在英国的达尔文波特港,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军舰在菲兹·罗伊将军的指挥下,扬帆起航。此行的任务就是测量前往巴塔哥尼亚和火地岛的航路情况,完成秘鲁、智利和太平洋中若干群岛的测量任务,以及最后要展开的环绕地球各地的天文钟测量任务。在这之前,这艘配备了十门火炮的双桅横帆船已经执行过两次任务,可是最终都没能抵挡住凶猛的西南风。然而现在,我要在这艘船上经历一次地球航海旅程。<br>  1832年的1月6日,我们到达了特内里菲岛。可是当地的政府担心我们会给他们带来传染病,阻止了我们上岸。次日一大早,天空被大加纳利岛蜿蜒起伏的山峰下升起的太阳照亮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半遮半掩下的特内里菲岛的山腰和它的峰顶。那天是我在本次航海中第一个永生难忘的愉快时光。十天后,我们停在了普拉亚港口,这里是佛德角群岛的主岛圣雅各岛的主港。<br>  普拉亚港有热带地区火辣的太阳,加上上个世纪火山爆发喷出的火焰,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在海上眺望这里,周围一片荒凉的景象。台阶式的土地连绵不断,导致这里的地形是整体向上凸起。周围偶尔还散落着一个个小圆锥型的土丘,但是圆锥的顶部已经是平的了。远处的地平线,一道道高高伫立;相互参差交错的山岭,应该是这里的分界线。雾蒙蒙的空气中一眼望去,景色迷人。当一个陌生的人突然由海上来到这里,一生中第一次漫步在椰林时,他一定是心旷而神怡。<br>  这里的植被可能在过去遭到了破坏,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贫瘠土地。通常情况下,这个岛屿很难会吸引我们的兴致。可是一个人如果习惯了英国的一草一木,看惯了全部都是庄严肃穆的景象,突然发现,在没有一丝绿意的无限广阔的岩石平原上,竟然会有一群牛和山羊在艰难地生存着,那一定会感觉很有趣。<br>  在这里,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都不会下雨,只有一个短暂的降雨期,雨季过后,马上就会有许多的小绿色植物在岩石的缝隙当中渐渐生长。可是好景不长,这些植被随后很快也会枯掉,变成动物们仅有的一点草料。但是现在,这里已整整一年多没下过雨了。<br>  这里刚刚被人们发现的时候,岛上的植被非常旺盛,草木成荫,可是由于极端的人为破坏,这里就变成了不毛之地。就好像是圣海伦纳岛和加纳利群岛的几个小岛一般,宽广而又平缓的河流当中长满了无叶灌木丛。这里的若干河道,每个季节当中只有几天才会幸运地成为少有的有水河道。<br>  稀疏的动物零散地生活在河道中,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叫鱼狗的鸟类,身上的羽毛十分鲜艳,但是跟欧洲的鸟类比起来,它没有欧洲鸟类那般美丽。在生存习性和起居方面,鱼狗和欧洲的同类也有很大的区别。它喜欢待在特别干燥的河道中,安静地挂在树枝上,等候时机,好对蚂蚱和蜥蜴以致命一击。<br>  沿着普拉亚港向东有几英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村镇,名字叫利佩拉·格兰德。一次,我陪同两位将军骑着马来到了这个地方,在到达了一个叫圣马丁的河道后,一条两岸长满了茂盛植被的小河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让我们感到异常兴奋。更加让我们惊奇的是,在到达那个镇子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城堡废墟和一个教堂。这里是岛上曾经的重要城市之一,但是由于后来港口被堵塞,渐渐地衰落了。如今这里看起来非常荒凉凄惨,可就算是这样凄凉,也不能掩饰它美妙如画的风景。<br>  向导带领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些建筑,古旧的小教堂里安葬着之前的总督和将军,教堂的墓碑上还刻有16世纪的日期,这里很是偏僻,偶尔会有一些带有纹路的装饰品,会让我们一下想起欧洲的家乡。<br>  在圣地亚哥岛停泊的这段时间里,我研究了几种海生物的习性。一种巨大的海参是这里最常见最普通的生物,它身长5英寸,身上有紫色的条纹,全身是一种黯淡模糊的浅黄色,身体的下边缘长着两块宽大的皮,也可能是假的触角在两侧生长,这两块皮呼扇呼扇的,可以把水输送到肺部或者上面的鳃里面。我还发现,这种海参的胃里边还有好像鸟类胃中的沙粒一般的微小石子。<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贝格尔号启航<br>第二章&nbsp;圣萨尔瓦多之行<br>第三章&nbsp;里约热内卢之旅<br>第四章&nbsp;对动物的完美考察<br>第五章&nbsp;内格罗河中的生物<br>第六章&nbsp;远古时期的四足兽<br>第七章&nbsp;沿途中的驿站<br>第八章&nbsp;探索布宜诺斯艾利斯<br>第九章&nbsp;潘帕斯短途之旅<br>第十章&nbsp;游历巴塔哥尼亚<br>第十一章&nbsp;福克兰群岛海峡<br>第十二章&nbsp;火地岛部落<br>第十三章&nbsp;途经麦哲伦海峡<br>第十四章&nbsp;智利中部的自然风光<br>第十五章&nbsp;测量智利南部群岛<br>第十六章&nbsp;瓦尔迪维亚大地震<br>第十七章&nbsp;翻越安第斯山<br>第十八章&nbsp;眼中的北智利<br>第十九章&nbsp;动荡的秘鲁<br>第二十章&nbsp;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br>第二十一章&nbsp;停靠在塔希提岛<br>第二十二章&nbsp;考察新西兰<br>第二十三章&nbsp;游览澳大利亚风光<br>第二十四章&nbsp;奇妙的基林岛<br>第二十五章&nbsp;踏上回乡的旅程<br>第二十六章&nbsp;旅行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