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域外传播
0.00     定价 ¥ 2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4083447
  • 作      者:
    黄荣华, 李听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现年79岁。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域外传播》分为“绪篇”“东方编”“西方编”,以系统介绍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绪篇”是从总体上介绍。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我们对中华文化在东方传播的认知相比较在西方传播的认知要丰富一些,所以《域外传播》侧重介绍中华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情况;而介绍在东方的传播时则只选取“中华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其他东方国家则不涉及,这与《域外传播》以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传播作为介绍的主要内容相关,因朝鲜、日本、越南的古代文明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儒家文明,而东方其他国家则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域外传播》:
  德国的格雷布内尔(1877—1934)和奥地利的施密特(1868—1954)创立了很有影响的文化传播学派,提出了“文化圈”理论。他们认为整个人类的文化是由少数几个中心地区产生,然后向外扩散,形成不同的文化圈而构成。尽管这种理论一直存在争论,但“文化圈”这一概念还是不断地被人们使用。
  最早提出“汉文化圈”的是日本学者藤堂明保(1915—1985),他于1971年发表了《汉字及其文化圈》,提出“汉字文化圈”理论,并研究其形成过程。20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汪德迈出版了《新汉文化圈》,他划定的“汉文化圈”包括中国及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地。
  较早提出“中国文化圈”概念的是著名史学家朱云影。朱先生是江西浮梁人,早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首任主任。朱先生认为,尽管东南亚许多国家,如缅甸、泰国、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曾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与朝、日、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有很大不同。所以,朱先生认为,缅、泰等国不应列入“中国文化圈”,真正的“中国文化圈”应当是“中朝日越”。其《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即是在此理论支撑下研究“中国文化圈”的力作。
  中国文化对朝、日、越的影响
  据朱云影先生的研究,中国文化对朝、日、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术、思想、政治、产业、风俗、宗教等六个大的方面。这里摘要叙述如下。
  1.中国学术对朝、日、越的影响
  中国学术对朝、日、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史学、经学、文学、科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史学。中国的史官制度给朝、日、越树立了先例,使它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中国富有变化的史体,启发了朝、日、越史学的发展途径,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以及政书、实录等史体都很完备;“春秋”褒贬劝诫、以垂训借鉴为历史第一义的书写原则,引导朝、日、越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之“善”的追求超越了对历史之“真”的追求;“春秋”“别内外”的精神,唤醒了朝、日、越各国的民族意识,激发、促进了朝、日、越各国迎头赶上的内驱力。
  经学。经学是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发展和延续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极大。小到个人修养、家族共处的方法,大到国家天下长治久安的道理,以及各种社会规范,经学无所不包。当朝、日、越各国还处在原始的无组织状态时,中国经学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套社会秩序,所以很容易在那里生根、发展,从而逐渐奠定了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文学。由于朝、日、越各国自制文字较晚,汉字成了朝、日、越古代自觉选取的通用文字,所以汉文一直是朝、日、越各国古代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可以说,朝、日、越各国的古代文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模仿;诗文派别的消长也和中国诗文派别的消长关系紧密。由于汉文学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朝、日、越各国的主流文学,所以虽然后来各国都产生了自制文字的文学,但对汉文学的写作依然有很大的兴趣。
  科学。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辈出,京房、虞喜、张衡、李淳风、郭守敬等,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天象记录和完备的历法,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企及。朝、日、越各国古代的天文知识,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传播而来,他们一向采用中国历,如《宣明历》,日本用了八百余年,朝鲜用了五百年。中国古代的算经如《周髀》《九章》和算盘,先后传人了朝、日、越各国。在西医传人之前,朝、日、越各国基本上用中医治病。
  2.中国思想对朝、日、越的影响
  中国古代各种思想极其丰富,对朝、日、越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政治思想,对各国影响尤巨。
  ……
展开
目录
绪篇
我们这样走向世界
东方编
一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圈
二 儒学与朝鲜古代的大学
三 汉诗与朝鲜汉文学鼻祖
四 朝鲜的“李太白”
五 汉字与日本史书
六 《论语》在日本
七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
八 儒家思想在越南

西方编
一 成吉思汗西征与传教士来华
二 《马可·波罗游记》与欧洲对中国的向往
三 传教士来华与18世纪欧洲“中国热”
四 儒家思想与西方启蒙运动
五 中国文化与歌德
六 中国文化与雨果及谢阁兰等
七 中国圣贤与托尔斯泰
八 中国文化与卡夫卡
九 道家与西方思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