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大脑:揭秘奇特的人类大脑之谜(五星推荐典藏版)》:
思维的本质,大脑如何产生思维
一流的厨师总能将食物进行有趣的组合,创造出全新而美味的料理;优秀的诗人则特别擅长词语的排列,创造出前所未见、极富感染力的诗句。而我们大家呢,事实上每天也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创新,比如说出从未说过的句子,或者做出从未做过的动作等等,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神奇的思维。
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过程来剖析一下。
当一条蛇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开始评测这条蛇对你有没有危险,然后根据当下的情况开始思考并做出选择,比如是将它打死还是逃跑等等。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过程。
首先,当你看到这条蛇并知道它是一条蛇,必然是因为你曾认识并记住了它。你认识蛇的过程称为知觉,而当你记住了它,那么它在你的大脑里将会产生一个投影,这个投影即为记块,以后,当你回忆起见到那条蛇的情形时,大脑中所出现的影像我们就称之为忆块。
忆块实际上就是记块被大脑提取并放到思维中枢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回忆。回忆是思维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也是衡量一个人智商水平的标准,在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参照脑海中可调动的忆块来进行的。
让我们的注意力回到那条蛇上。那条蛇的出现,必然会对你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使得你大脑中可调动的忆块纷纷来到了思维中枢。我们知道,大脑能够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在特定的情况下,调取有关忆块必然会有一定的“筛选规则”。
规则,事实上也是一种忆块,但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刺激有着不同的规则。比如一名对蛇有一定研究的生物学家,在蛇的刺激下,他脑海中所产生的规则可能会是“我对这条很感兴趣”;而一个普通人看到蛇,他脑海中产生的规则很可能是“蛇有毒,会咬死人”。在不同的“筛选规则”下,忆块的调取自然也是不同的,生物学家调取到思维中枢的忆块可能是关于各种不同的蛇的知识,而普通人调取的忆块可能是“它有没有毒”、“它和我之间的距离够不够安全”等等。
当所有的忆块都放到思维中枢,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之后,便形成了思块,也就是“真正的思维”——将它打死还是逃跑。当然,这是基于一个普通的、对蛇并没有多少兴趣的人的思维。
由以上的过程我们可以得知,思维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种:知觉、回忆和组合。而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完善,考虑事情是否周到全面的,正是忆块。忆块决定了思块的形成,而思块决定了人最终的行为。大脑中所存在的忆块越多,忆块的质量越高,那么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也就会越好。
那么,在思维产生的这个过程中,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这也是科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问题。
基于解剖学的贡献,我们已经能够了解深藏在头颅之中的大脑的真实面貌。去掉颅骨之后,脑组织就完全呈现出来,在软膜的包裹下,脑组织保持着一定的形状,膜下有许多蓝色血管,密密麻麻地排列分布着。大脑的表面有很多沟壑,纵向的一条非常深,将大脑分成了左、右丽个对称的半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