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保卫延安
0.00     定价 ¥ 24.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020048960
  • 作      者:
    杜鹏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56
收藏
编辑推荐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和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为了较完整的展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源流和那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面貌,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一、从书以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选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为基础,尽可能地集纳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丛书作品出版时间,大致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之间,个别多卷本作品的出版过程较长,超出了这一时段。
    三、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作品曾有多种修订本,此次出版,选其较优版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
展开
作者简介
    杜鹏程(1912-1991),陕西韩城人。1938年赴延安,1947年在西北野战军任新华社随军记者,1951年以后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等。  
    《保卫延安》,1951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展开
内容介绍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首先,它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作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的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进程,作品所描写的人民战争的场面,规模宏大,头绪纷繁,从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生活,大大小小战斗的组织和进行,以及根据地人民和游击队的斗争,都有真实、正面的描写。作品不讳饰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不回避敌强我弱形势下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激烈,每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一片土地一片血”,胜利的得来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我军将士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为誓死保卫党中央而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一切在作品中都有着充分而精彩的描绘;陕甘宁边区群众和全国人民对战争的支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作品始终洋溢着炽热的战斗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战争具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笔调,道劲的笔力,刻画了一批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彭德怀同志这样的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有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的驰骋疆场、有胆有识的高、中级将领,有周大勇、王老虎这样的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基层指挥员,有普通的战士、炊事员,还有李振德这样的根据地的革命老英雄。这些人物具有共同的阶级本质,但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应该说,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方面,作品达到了当时所可能达到的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品通过一系列战斗和细节描写,突出地描绘了他英雄性格的特征: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听到党中央撤离延安,看到陕北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惨烈的痛苦和愤怒煎熬着他的心”。强烈的爱憎、高度的阶级自觉性成为他为人民奋不顾身、创造惊天动地英雄业绩的强大动力。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在长城线上的突围战中,他身负重伤,带着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山洞里。面临绝境,他想的是怎样“紧张地为自己阶级的事业战斗下去”,终于率领战士闯出险境。诚如团政委李诚所说,周大勇是一个“浑身汗毛孔里都渗透着忠诚”的人。对于周大勇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钢铁的意志,勇猛、机智、沉着、灵活的战斗作风,作品有着淋漓酣畅的描绘。青化砭战斗,他冲锋陷阵,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龙镇攻坚,他智勇双全,出色地完成诱击敌人的任务;尤其是在长城线上,连队陷入敌军重围,与主力失去联系,他以无比的刚毅和勇猛,无比的机智和沉着,指挥战士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周大勇是在紧张的战斗和严酷的考验中,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英雄,作品很注意表现周大勇英雄性格的形成过程,使得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真实可信。团政委李诚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刻画得比较成功的优秀政工干部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我军从红军时代起在长期实践中所培育起来的部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展现了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懂得培养人的精湛艺术的政工干部的精神风貌。作品对彭德怀司令员形象的刻画,虽然笔墨不多,却是当代文学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形象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40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大收获。作为西北战场的军事统帅,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者,党中央关于延安保卫战英明决策的执行者和指挥者,作品不仅充分展示了彭总卓越的军事才能,高瞻远瞩、洞察一切、雍容大度、指挥若定的军事战略家的恢宏气概,而且写出了他的质朴谦和、平易亲切、真诚慈详,甘愿当扫帚供人民使用,是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民勤务员。彭总光辉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使这部英雄史诗更生色,更有重量,而且,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第三,《保卫延安》在艺术风格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澎湃的激情、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高度结合;在严酷的典型环境中刻画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气势恢宏,笔调豪放、粗犷;语言明白晓畅,朴实生动,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群众风格,又富于激情的力量。但就“史诗”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全貌的要求而言,《保卫延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还不够广阔,对敌人的刻画显得单薄,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也不够丰富多采,节奏上略嫌单调。作品的这些不足,带有一定时代在认识和理论上的局限。然而,这只是白璧微瑕,《保卫延安》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达到了5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不愧为我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延安
  1
  一九四七年三月开初,吕梁山还是冰天雪地。西北风滚过白茫茫的山岭,旋转啸叫。
  山头上、山沟里,一溜一行的战士、战马和驮炮牲口,顶着比刀子还利的大风前进。有些战士抓起把雪往口里填;有些战士把崖边上的小冰凌锥用刺刀敲下来,放在嘴里吮着。他们的灰棉军衣都冻得直溜溜的,走起路来咔嚓嚓响。因为他们晚间是在雪地里过夜的。
  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奉命从山西中部出发,不分日夜向西挺进。他们,像各战场的人民战士一样。从人民解放战争开头到如今,没日没夜地奋战了八个来月。枪不离肩马不离鞍,战士们急行军十来天,赶到了黄河畔。
  黄河两岸耸立着万丈高山。黄河喷出雾一样的冷气,逼得人喘不上气,透进了骨缝,钻进了血管。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沟口里的山岔中集结,准备渡河。旅长陈兴允骑马从山口里驰出来,跳下马,把马交给身后的通讯员。他向前走了几步,习惯地看看左右的山势。接着,双手握在腹前,长久地望着那湍急的浪涛。
  团参谋长卫毅和第一营教导员张培,从山口出来走到陈旅长身边。
  卫毅和张培站在一起,看来满有意思。卫毅,脸方,眉粗,身材高大结实,肩膀挺宽,堂堂正正的,不愧是个山东大汉;张培呢,比卫毅低一头,身体单薄,脸膛清瘦,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他负过四次伤,流血多,身体单薄。这么看外表,谁也不相信他是过了十年战斗生活的人。
  敌人的五六架飞机,从黄河上空俯冲下来,扔了几颗小型炸弹,扫射了一阵子,怪叫着钻到云彩里去了。
  陈旅长脸上闪过严峻的气色,说:“我们得抓紧每一分钟往前赶。西北形势严重,非常严重!”
  他把敌人的阵势讲了一番。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四百三十万兵力和经济优势,把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的一百二十万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根本不放在眼里。在去年六月底,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悍然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敌人以为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举杯庆祝胜利了。可是,我解放区军民,挺起胸膛,英勇而坚决地展开了自卫作战。八个多月,为了使自己保持主动地位,我们放弃了不少地方和一百多座城市。可是,作战一百多次,消灭敌人七十多万,迫使敌人从三月份起,放弃了“全面进攻”,只好集中重兵,在山东和西北发动什么“重点进攻”。现在敌人几十万人马正向山东疯狂进攻;我们西北哩。敌人总共动员了三十多万军队,用在第一线的军队就二十几万。三月十三日,南线,胡宗南的十四五万军队,沿咸榆公路及其以东地区,向延安进攻。西线,马鸿逵、马步芳,正向我陇东分区三边分区进攻。北线榆林的敌人,准备向我绥德、米脂县一带进攻。这就是说,敌人从四面八方可天盖地地扑来了!
  陈旅长望着河西面黑压压的山,低声而沉重地说:“前面摆着更大的考验啊,同志们!”
  “保卫党中央!”
  “保卫毛主席!”
  “保卫延安!”
  “保卫陕甘宁边区!”
  “打退敌人的进攻!”
  战士们的喊声,黄河的浪涛声,汇成巨大的吼声。集结在山口里的部队,利用渡河前的时间,分别召开干部会议、党员会议、军人大会,进行战斗动员。
  在一个连队前面,连长周大勇指着黄河喊:“同志们,我们马上要渡河……敌人正向延安进攻。同志们,延安,那是我们党中央和毛主席住了十几年的地方呀……革命圣地延安,全中国全世界谁不知道……”
  陈旅长望着卫毅和张培说:“是咯,要随时向战士们说明,我们到陕甘宁边区作战的意义。”他低头沉思,有些激愤。“前去的路子是艰难的。但是,你们要给战士们特别说明:毛主席在西北亲自指挥我们作战,这就是胜利的最大保证。好吧,你们立刻去组织战士们渡河。我去看看司令员是不是上来咯!”
  全纵队的人马渡过黄河,由东朝西,直向延安方向进军。敌人飞机顺着窄狭的山沟扫射、轰炸,想阻止我军前进。战士们在敌人飞机扫射的时候卧倒,飞机转过去的时候又爬起来走。卧下去、爬起来……他们就这样行进,一直到天黑,才算平静下来。
  战士们经过通夜急行军,三月十八日路过延川县境,这里离延安一百八十里,可是满眼都是战争景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转运公粮。老汉和妇女们在坚壁东西。路岔上、村口边,儿童们在放哨。一队一队的自卫军东来西往。
  “敌人又要在这里杀人放火了!”第_连连长周大勇心里充满激愤。
  陕甘宁边区这片山地,东西七八百里,南北八九百里,可是大城小镇,沟沟渠渠,周大勇差不多都到过。当他还只有一支步枪高的时候,他就随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往后,红军改编成第八路军,他像很多红军战士一样,哭着把缀有红五星的帽子裹在包袱里,从陕北开到抗日前线。以后十年内,他跟他的很多战友,几次回到陕北、延安,又几次从陕北、延安出发去远征苦战。
  三月十九日,太阳刚爬上东山头,部队就进到延安正东百十里的大川里。川道里尘土滚滚,拥挤着撤退中的人、车辆、毛驴和耕牛。
  突然,前边吹起防空号,霎时间,各个连队的司号员都吹起号来。凄厉而激昂的号声,使人心里打颤敌人三架战斗机顺大川上来,连圈子都没有绕,就顺着川道向人群中俯冲扫射。小孩妇女、头发白花花的老母亲,都跟部队挤在一块;飞机俯冲声、扫射声、女人们尖锐的喊声、孩子们的哭声……指挥员们在高喊:“散开,散开!”怎么能散开呢……
  一个妇女手一扬,躺在血水中。她怀中正在吃奶的孩子被远远地摔在路边。周大勇不顾飞机扫射,从路上扑过去把那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胸脯护着孩子。其实,那孩子早就咽了气!
  离周大勇五六步远的地方,有一摊血水,血水中放看一个小书包。血水周围有一些散乱的小学课本的页子,还有些书页子挂在路边的枯草上,有些随风飘飞在空中!
  田地里到处是被打坏的车子、农具、家具,还有些衣服、被子、棉花,正在吐火冒烟。路边的蒿草燃烧后,变成一堆堆黑色灰烬。
  周大勇,这位在生活中经历过一切打熬的人,这位在战火中走过几万里的人,眼里闪着泪花子。他的每一根神经都在绞痛,每一个细胞都在割裂!
  三月十九日晌午,部队穿过延安正东八十里的甘谷驿小镇。
  2
  延安,周围是山,延河绕城流过。城东的宝塔山上有雄伟的九级宝塔,城东北的清凉山上有万佛洞和四季常青的松柏。在这些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延安,这个挨长城靠黄河的古城!像井冈山和瑞金一样万古不朽。在那狂风暴雨的年头,肴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是跟延安的名字联系在一块的。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往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就在延安城边的延河畔,住了十来年。
  党中央和毛主席住在延安,延安就成了中国的心脏,成了中国革命的司令部,成了胜利的发源地。
  卢沟桥上炮声响了,祖国在血跟大火中飘摇。千千万万的人,像潮水一样流向延安,寻求救国的真理。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抚养了这千千万万的人,并给了他们制胜的思想武器。中国人民靠着这制胜的武器,才坚持了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强盗。
  日本强盗垮台了,美国强盗又来了。美国强盗指挥蒋介石烧起了内战的大火。
  党中央和毛主席又在延安,指导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进行猛烈的斗争。
  这时光是:“中国人顶的一块天,北边明来南边暗。”但是,在黑暗中受苦受难的人,时常听见党中央和毛主席从延安发出雄伟坚强的声音。这声音,划破黑暗的天空,照亮了生活跟斗争的道路。
  党中央和毛主席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就成了圣洁的乐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往年,秋田下来,陕甘宁边区各地的劳动英雄、农民代表,就拿上瓜果菜蔬,到延安给毛主席报告丰收的喜讯。毛主席和工人、农民,常常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谈论生产方法跟收成的好坏。毛主席也常常在清朗朗的延河边散步,思考中国人民的现在跟将来。
  ……
展开
目录

论《保卫延安》
第一章 延安
第二章 蟠龙镇
第三章 陇东高原
第四章 大沙漠
第五章 长城线上
第六章 沙家店
第七章 九里山
第八章 天罗地网
后记
重印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