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根据他的40余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该书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和生活来看,可以视为《草房子》续篇。
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写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而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全书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
曹文轩的作品展现的生活,对于当今的儿童而言,的确是另外一种人生,但从这种人生景象中读者会有所触动,深受启发。祖父对祖母长达30余年的真诚照料,母亲对父亲表露出的羞涩而又执着的痴恋,三代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人生无奈的坚韧、平静,都体现了东方古典情感、道德的含蓄温馨。
——韩彩虹: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小说《红瓦》的悲悯情怀就是表现在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人性弱点、局限性的同情的理解之上。比如它从来不把小说中的人物简单化,不是简单地把人物分成好人坏人,然后做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极力挖掘出好中的坏和坏中的好;白底下的黑和黑底下的白。比如小说中对于梅子、秦启昌、施乔纨等人的人性复杂性都由十分深刻的表现。
——陶东风《说悲悯》,原载《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2日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曹文轩的作品展现的生活,对于当今的儿童而言,的确是另外一种人生,但从这种人生景象中读者会有所触动,深受启发。祖父对祖母长达30余年的真诚照料,母亲对父亲表露出的羞涩而又执着的痴恋,三代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人生无奈的坚韧、平静,都体现了东方古典情感、道德的含蓄温馨。
——韩彩虹: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小说《红瓦》的悲悯情怀就是表现在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人性弱点、局限性的同情的理解之上。比如它从来不把小说中的人物简单化,不是简单地把人物分成好人坏人,然后做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极力挖掘出好中的坏和坏中的好;白底下的黑和黑底下的白。比如小说中对于梅子、秦启昌、施乔纨等人的人性复杂性都由十分深刻的表现。
——陶东风《说悲悯》,原载《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