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雪芹去世二十多年后,汉军镶黄旗的举子高鹗补写了《石头记》的后四十回。高鹗后来中了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自号“红楼外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高鹗活字排印了《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伟元谈及攒书过程是:“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口八十卷,殊非全本……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口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口,然漶口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口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版,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书店里卖的《红楼梦》是高鹗及后人改过的,我打算找贴近曹雪芹本意的原汁原味的本子。巧了,军政大学图书馆里有《石头记》庚辰本的影印本,是“评红”热潮中出版的,当时属内部发行。庚辰本是曹雪芹去世前的最后一稿,我从图书馆借来看了,最初印象是:起码,曹雪芹不回避《石头记》的背景年代。
在庚辰本的开头,曹雪芹就声明本书“无朝代年纪可考”,稍后又说本书“朝代年纪失落无考”。用句时兴话说,这串车轱辘话堪称“真实的谎言”。说其真,是因为《石头记》中的确没有交代过故事的背景朝代;说其假,是因为曹雪芹从多个侧面提醒读者,书中故事不仅发生在清代,而且就发生在雍乾时期。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交谈时,开了一张“正邪两赋”人物名单,除了崔莺莺等是小说人物外,大部分为真实历史人物,所属朝代由远及近,始自汉唐,以后魏晋、东晋、南朝、隋朝、唐朝、宋朝。明代唐伯虎、祝允明被打马虎眼地说成是“近日”之人。由此,《石头记》的故事背景不可能“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只能是明朝以后。
第四回提到,李纨幼时读过《女四书》等几种书。《女四书》为康熙年间王相所编。由此,书中故事只能发生在康熙朝或康熙朝之后。
第十六回,王熙风说:“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狩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说:“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王熙凤和赵嬷嬷不是在瞎忽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幸江宁,除首次驻跸将军署外,余皆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接驾四次。
展开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