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间织锦的历史发展
麻织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桑蚕可以作为纺织材料之前,主要是利用苎麻、葛藤、大麻等野生植物的葛麻纤维作为纺织材料。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秆表皮可由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的苎麻纤维。其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并且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苎麻主要生产于淮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江南出产的苎麻最为著名。
《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来加工麻料。
三国时吴圈陆机的《毛涛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载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是说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这表明苎麻的特性已被人们所了解,积累了种麻经验。
南朝时,湖南的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桑麻纺织业也得到发展,麻纺织技术也已十分先进,“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唐宋以来,湖南便是全国重要的苎麻产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其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湖南当时向朝廷进贡精品苎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处。其时,浏阳等地的白苎布数量大,且质量好,誉满京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