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说话的魅力 : 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0.00     定价 ¥ 13.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7807325828
  • 作      者:
    (美)刘墉著
  • 出 版 社 :
    接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说话的魅力》一书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诸多心得与丰富经验,所有理论都被巧妙蕴涵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之中,读之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
  有些人特别被上级赏识,可能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有些学生特别被老师喜欢,可能因为他听课时的坐姿;有些业务员的业绩特佳,可能因为他知道选座位;有些人照相特别漂亮,可能因为他会挑灯光;有些艺人能成天王,可能因为他懂得养气;有些公司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因为接线小姐会说“喂”;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要偷偷地下工夫,才能说到心深处!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墉,著名作家、画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说话的魅力》一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对青年读者极富实用价值和启迪意义的诸多沟通技巧。它从简单的接电话时的第一个字“喂”说起,百转千回,说到呼吸调整,说到养气之方,直至引申到生活背景对说话的潜在影响……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能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在办公桌后面治天下”吗?本书里有丰富的解释,有奇妙的答案。
  如何使你的沟通更有效?如何使你的声音更动听?如何使你的言谈话语大方得体充满魅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章收放自如
  一声还是四声?
  怎样选择响亮的声调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
  有几位女“立委”,
  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
  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有没有在武侠小说里读到一种超高的武学——传音入密?就是武林高手聚集真气,对着特定的人说话,旁边的人完全听不到。
  我不知道世间是不是真有这种功夫,只知道在喧哗的场合,那种音调尖锐、音色浑厚和嗓门特大的人,声音传得特别远。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有几位女“立委”,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不见在竞选台子上,有几位中气特别浑厚的,拉长了声音,特别具有震撼力吗?
  你不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几位广播出身的名嘴,声音特别有共鸣、有磁性吗?
  前面说的这些,都包含在声音的四大要素之中,也就是——
  音高、音势、音长和音质。“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势”是讲音量的强弱;“音长”是说声音的长短;“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也就是“音色”)。
  声音可以塑造
  你不要以为声音全是天生的,改不了;也不要以为会讲话、能成演说家的人一定要说普通话。其实,那多半可以后天塑造。
  很简单!如果你参加合唱团(尤其是业余的)就知道。团里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但是往往其中一个声部的人不够,指挥就在一个个试音的时候对其中几位说:“没错!你可以唱高音,但是中音的人太少了,拜托拜托!你就唱中音吧!”至于男团员,如果声音不高不低,低音部又缺人,指挥也可能要那男生把声音放低沉一点,成为低音。
  还有,你看那模仿秀,原来中性声音的人,一下子把声音压扁,一下子把声音放低,又一下子拉高拉长。
  连唱歌都如此,蔡琴的声音多厚啊!邓丽君的歌喉多柔啊!有几位歌星原来声音不那样,却能装得惟妙惟肖,甚至让你觉得他既然有那么好的声音,何不永远装下去,做个“分身”算了!
  找出你弹性的“音域”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你可以练!
  首先,你可以试着把同一句话,譬如“风调雨顺”,用不一样的声音说一遍。先沉下来,用低音,再一次一次渐渐拉高。
  你也可以先用粗浊的音色说,再改成尖细的调子。
  于是,你找出了自己的“音域”,也就是“你有多大发挥的空间和多大的可塑性”。
  “四声”的四种特质
  其次,你知道我为什么举“风调雨顺”做例子吗?
  因为那四个字,是由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构成的。
  汉语的音很妙,它分为四声,第一声(平)最高,第二声(扬)其次,第三声(转)又其次,第四声(下)最沉。所以,“风调雨顺”,你一路念下来,一定会像溜滑梯似的,由高而低。
  看到这儿,你或许会怨:“刘老师,我没有要学语音学,你写得太深了。”
  别急啊!你要知道这四声跟你生活有非常大的关系,最起码你给小孩起名字,或为自己改名,都得用上。
  你知道古代的“燕国”,那“燕”是读“yàn”,还是“yān”吗?
  你知道姓“共”的人,那“共”要读“góng”还是“gōng”吗?
  告诉你,那多半时间都念第四声的“燕、共”,在这儿都得念第一声。至于“应”、“曲”、“查”、“莞”,用在“姓”的时候,也都得念第一声。因为第一声比较响亮。同样的道理,“正月”因为是一年的第一个月,所以“正”不念“zhèng”,而念“zhēng”。
  好!现在你再看看以下这些你熟悉的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如果你把那两句“互换”成为: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李杏春风一家
  松竹梅岁寒三友
  财源茂盛达三江
  生意兴隆通四海
  前后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原先觉得很完整、很有力、很有味的句子,一反过来就弱多了,而且给人没结束的感觉?
  你再找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注意一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是不是几乎每一首,最后一个字都是“一声”或“二声”的“平声”?
  跟前面对联的道理一样——因为平声比较响亮,作为结尾,显得更完整,而且有“余韵”。
  你或许要问我为什么谈这个,答案是:因为它跟你取名字,讲题,甚至说话时对节奏的掌握都有关。
  举个例子——
  如果你应邀演讲,有《活出闪亮的一辈子》与《活出闪亮的人生》这两个题目,你希望那题目说出来响亮而有精神,你会选哪一个?
  当然是《活出闪亮的人生》。因为“一辈子”是“往下”的,“人生”是往上的。你用同样的气力与音色,无论怎么讲,“人生”必定比“一辈子”来得响亮。
  优美的感伤
  再举个例子——
  “听说这件事,我有点伤感”,“听说这件事,我有点感伤”。
  乍看两句一样,但是,“伤感”的感是第三声,而“感伤”的伤是第一声;“伤感”给人的感觉是受到了伤害,“感伤”的感觉则是有了很多感触。而且当你说的时候,“伤感”有“叹”的感觉,“感伤”有“咏”的感觉。
  不信你现在自己试试看,两句各念一遍,是不是感觉不一样,而且音调高低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感伤”比“伤感”来得美。
  请别怪我吹毛求疵,要知道,偷偷说到心深处,常常赢在小地方,而且古人早就有这些讲究。
  不信?请想——
  “发愤图强”和“奋发向上”,“发愤”和“奋发”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用不一样的“愤”与“奋”?
  因为“发愤”常有愤懑,“奋发”表示“奋起”。“发愤”的“愤”是第四声,表现得比较沉;“奋发”的“发”是第一声,表现得“飞扬”。
  把下面四句各说一遍:
  “发愤图强!”
  “奋发向上!”
  “发愤!”
  “奋发!”
  是不是不一样?
  取个响亮的名字
  好!现在说不定你已经对“平声”与“仄声”的“亮度”有了一点概念。那么,我请问你,如果你要制作个节目,或办个活动,有两个名字供你选——
  天天开心
  日日得意
  你选哪一个?
  还有,如果你作一场演讲,有两个题目供你选——
  人生的哀愁与美丽
  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你选哪一个?
  请记住,在说不出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觉。赢,常常赢在那么一点点。
  由声音看出身
  控制音量的道理
  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
  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
  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
  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我以前在成功岭服兵役的时候,为了夜里跟邻床的朋友说悄悄话,好几次被班长吼出去罚站。
  这全怪我那朋友,因为非常小声地对他说“痱子粉借我一下”,他只要把痱子粉递过来就成了,他却要答:“好!”
  你这一“好”,就不好了。因为他声音太大,立刻被下面巡房的班长听到。
  还有两次,他没听清楚我说什么,回问:“你说什么?”就更麻烦了。只怕他那句话,全连的人都听到,我们能不被叫下去罚站吗?
展开
目录
前言 偷偷下工夫
第一章 从“喂”谈起
喂!
是“吾爱”还是“勿哀”?
从英雄气短到儿女情长
干与贱的学问
第二章 废话少说
你为什么说废话?
骂一句,想一想
干!你听我说啊!
第三章 看人说话
热脸不贴冷屁股
做个冷面笑匠
“老虎”面前说话
你咬什么耳朵?
第四章 小心失控
从《全民开讲》到《真情指数》
小心吃螺蛳
第五章 一鼓作气
什么叫铁口直断?
学学传教士的本领
排山倒海的气势
经过淬炼的宝剑
High到最高点
第六章 收放自如
一声还是四声?
由声音看出身
小声说句“我爱你”
蒙古草原唱首歌
第七章 说到“坐”到
你缩小了吗?
给人好感的坐姿
谈恋爱的位子
乖乖听我说
用屁股说话
第八章 光鲜亮丽
小心“见光死”
为什么她愈来愈美?
后记 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
刘墉的著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